钱穆:家庭是中国人的家庭情结、家庭观念很重
钱穆:家庭是中国人的家庭情结、家庭观念很重
我们都知道,中国人非常重视家庭,中国人的家庭情结、家庭观念很重。钱穆先生曾说:“家庭是中国人的教堂”,这个说法很深刻,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家庭不仅仅是一个生活的单位,也是一个文化教养的单传统儒家的家庭观与智慧如果说传统的儒家是一棵智慧之树,那么家庭就是这棵智慧之树的根。如果说人生的生命是一棵树,那么家庭就该是人的生命之根。在传统的儒家看来,一切的人生智慧和社会秩序都是从家庭培养起来的。离开了正确的家庭观念,离开了合理的家庭环境,人的安身立命,社会的秩序就会受到不良影响,甚至无从谈起。家庭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或者说影响了中国人的哲学,所以说家庭是中国人的智慧之根。《论语?里仁》篇记载孔子的一句话:“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就是乡里的意思;择,选择,这里指选择一个地方定居安家。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乡里有仁厚的风俗这是最美好的事情,定居安家如果不选择有仁厚风俗的地方,这是不明智的。这句话好像是家长里短,但是其中蕴含丰富的意蕴和深刻的含义。孔子不是风水师,不是仅仅关注选择住宅的道理。他是借着安家择居的道理,说明安身立命的道理。你选择为身体安家的时候,应该选择仁厚风俗的环境。那么为心灵选择一个安身立命之所的时候――寻找一个精神家园的时候,难道就不知道选择仁之道吗?仁,这是传统儒学乃至于整个中国人最为看重的道德境界。
那么仁道是什么呢?在传统的儒学中,常常是拿家来做比喻。孟子发挥孔子那句话说:“仁者,天之安宅也;义者,人之正路也。”仁是什么?如何理解仁呢?仁就是老天爷赐予我们最为安定,最为安全,待在里面最为安心和踏实的家――永远的心灵安居之所。如果不明白仁是什么,就可以向内心去反省,那个内心最安定、最踏实、最心安理得的状态,这个就是仁的某种程度的呈现。以此为基础,坚持不懈,任何事情上都能寻个心安理得,最后就到了“仁者安仁”的境界。人心永远安居在那个“天之安宅”中,永远安住于那个精神之家。人做任何事情,就是要在扪心自问的时候,依然能知道这个心安理得的仁心还在这里,永远住在老天爷赐予人的这个安宅之中。相反,如果做事,已经不问内心是不是安定踏实,而只是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或者放纵情欲,那么人心就已经丧失回家的路,就像一个出门迷路的孩童一样,内心的深处实际是处于惶恐和焦虑。其实心灵家园的寻觅和身体家园的寻觅是有关系的,是相互影响的。我们内心的这种踏实感,这种对心安理得的状态的寻求,最初必须在一个安定的家庭环境中才能培养起来。我们生活中周易专家网,最初也是最能够给予我们归属感、安全感和踏实感的就是家庭。所以古人非常重视稳定的家庭环境。
所以,我们经常说家庭是人生的避风港等这类充满诗意的话。因为家庭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仅仅是一个地方吗?仅仅是一所房子吗?仅仅是一种法律上的关系吗?恐怕并非如此。家庭是人的生活方式,同时家庭里面培养起来的道德情感也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家庭培养起来的道德情感和伦理观念,是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本。中国古代社会最核心的伦理关系是五伦之道,父子、君臣、夫妇、兄弟和朋友。这其中,父子、夫妇、兄弟三伦就是基本和最亲近的家庭伦理关系。在儒家看来,君臣关系朋友关系的处理原则,也是家庭伦理关系的推扩。家庭中的伦理关系是建立于情感基础之上的,家庭生活靠情感纽带维系,这是不必多说的。那么在家庭生活中,最为核心和重要的感情是哪一种?现代人看来,或许应该是夫妇,按照流行的观念,婚姻必须以爱情为基础,婚姻就是维系爱情的。但是在传统儒家看来,家庭中最为核心的感情应该是孝。这不是说夫妻关系不重要,不可贵,相反,夫妇之道是人伦的开端,《易传》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没有夫妇,何来父子、兄弟?并且,古人也非常重视夫妇之道。
但是古人却依然不把爱情作为家庭中最重要的感情,而是把孝、悌、慈作为最为重要的道德情感,这三者的核心可以归结为“孝”。因为,兄弟是“亲之枝”,子是“亲之后”,所以都当有相应的感情(《礼记行之本也”。《白虎通义》,在政治上把孝视为治国的“至德要道”。这是因为古人有个洞见,他看到虽然都是爱,但是爱与爱的逻辑不通。有的爱,是可以“推扩”的,有的爱,则是不能推扩的。比如我们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但是能说“妻吾妻以及人之妻”吗?这是不可以的。当然不是不重视夫妇之道,不是反对爱情,而是古人看到,爱情这种东西,不稳定,而且这个感情从内在里就有排他性,就是自私的因素在这里面。所以对婚姻是强调“发乎情,止乎礼仪”(《诗经正义》),两情相悦当然很好,但是必要有礼法来约束。如果没有礼法,爱情会怎样?一见钟情,怦然心动的时候很多呀,不能都发展为夫妻关系。而进入家庭之中,爱情更多的是转化为一种特殊的亲情了,合理的夫妻之情,必须是在对父母和子女尽义务的过程中才最能稳定。孝道则不然,这是安身立命的一个根本。尤其是孝道,孝道对于人来说,不是一种外在的要求,而是人生命中一种生命本源意识的觉醒。所以传统儒学说孝道的时候,不是从外面说,而是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说“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大戴礼记》)。
这是什么意思?孝跟身体有何关系?身体就是值得人之生命本身。孝道觉悟是从觉悟生命本身开始的。就是得明白,人不是一个原子化孤立的个体,而是把人放到一个生命连续的序列中来理解人。你的生命不是你个人可以随意支配的工具,而是有个来源,你应该对这个来源负责,应该好好利用这个身体钱穆:家庭是中国人的家庭情结、家庭观念很重,这个生命。其实古人很智慧,一个真的懂得自己生命价值的人、一个真的懂得爱自己生命的人,才真的会爱别人。并且,这样的爱才是具有生命力的,可以扩充到别人乃至于天地万物的。这也是儒家说的一个安身立命的精神之家所以在古人看来,家庭的基本责任是上孝下慈,在此基础上,进而能够做好社会本职工作也就好了,而非单独地维系爱情。其实也正是在上孝下慈和各安其业的过程中,夫妻关系才能步入常态和正良好的家庭伦理观念推扩到社会、政治和生态自然乃至整个世界,这是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家庭不仅仅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所,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生活最为基本,最为普遍,也是最为天然的生活单位。所以,在儒家看来,管理好家庭,也是管理好社会国家的根本。很多从家庭中培养起来的观念,直接就可以推到公共领域。例如,中国人的伦理情结,常常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家庭观念也影响了中国人的政治思维,例如,我们通常把基层的官员称“父母官”。这个今天看来,好像不如“人民公仆”更为悦耳,但却代表了一种政治伦理精神。如果一个官员真的明白为人父母的责任,用这样一种心态来对待百姓和自己的职责,他当然会做得很好。其实这个观念,在中国文化的传统中非常深远,早在《尚书?康诰》中,周公就告诫刚被册封于卫国的卫康叔说管理百姓要“如保赤子”,人们对于自己年幼的儿女,哪怕他们还不会说话,人们也能完全知道他们的要求,从而合理地对待他们, 若是对待百姓如同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自然是一个称职的官员。《大 学》中也说,从齐家到治国、平天下,不仅仅是秩序先后的关系,更是 从道理上相互蕴含。“家齐而后国治”,就是把家庭中培养起来的观念 推到政治中。所以说“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钱穆:家庭是中国人的家庭情结、家庭观念很重,所以事长也;慈者, 所以使众也”。古代有句话叫“必求忠臣于孝子之门”,汉代还有举孝 廉的制度,可见,古人认为孝这种伦理感情推于政治领域,也是重要政 治伦理的原则。 这样的政治伦理的情结,对于中国政治影响深远,甚至包括今天, 我们也把家庭视为政治认同的一种思维习惯。 2015年下半年,****先 生和马英九先生在新加坡会晤,基调就是“两岸一家人”。
这里面可以 看出来,我们制度有差别,发展有先后,但是在家庭情结这一点上,是 相通的。可见,家庭也是一种普遍的价值诉求。 家庭中的伦理观念不仅仅可以推到政治领域,还可以推到天地万 物,这就具备另一种宗教的精神,一种超越的价值追求。例如,孟子 说:“亲亲而仁民儒家的人生智慧论文,仁民而爱物。”如何看待人与万物的关系呢?在古 人看来,把天地视为父母的时候,人与万物就生活在宇宙这个大家庭之 中,所以张载提出“民胞物与”的思想说,所谓“乾称父,坤称母。予 吾同胞,物,吾与也”。(《西铭》)这样,人对自然就不会仅仅是一种征服和利用的心,同时也就有一种保护和养长的心,这个在《中庸》 中称为“参赞天地之化育”。 现代社会应该向传统家庭观学习之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西方生活观念的流行,传统的家庭观念也 受到冲击。今天的家庭关系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的权利和利益了, 人们也获得了更多的组建家庭的自由。但是这也带来了家庭的不稳定。 如果家庭不稳定了,人们的安全感也就丧失了。家庭不存在了,人们感 情上的安适也就很难找到了。家庭的稳定,应该从婚姻的稳定开始。现 代社会男女关系更自由了,这也许是一种进步;但是并不能说婚姻关系 更随便了,这是一种进步。
众所周知,如今离婚率非常高,有人认为这 是一种社会进步,这是糊涂的。家庭的破裂,离婚率高涨儒家的人生智慧论文,给社会带来 很多问题。例如,单亲家庭出身的孩子犯罪率相对较高,这是众所周知 的。稳定家庭,这是社会治理最为基本的任务。 从根本上说,稳定家庭应该明白家庭的责任和伦理义务。家庭之所 以不稳定儒家的人生智慧论文,是因为对家庭责任和义务的模糊。人有个人的自由权利思 想,也许是一种进步,但是也带来麻烦。家庭之内主恩情,而不是自由 平等。平等自由本该是政治公共领域的价值诉求,但是并不适合用来处 理家庭内部的事务。家庭内部的事务,恰是需要情感的自然流露。不明 白这个道理,也就无法去明白,无法去落实家庭的责任和伦理义务,更 无法享受家庭生活的天伦之乐。当家庭都无法提供给人避风港的时候, 这个社会是可想而知的。 要实现家庭的稳定,必须重视家庭的教化作用――家庭不仅仅是一 个生产单位、不仅仅是一个生活单位,家庭还应该是一个教化的单元, 应该重视家风、家道的培养。《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人 生儿育女,不仅仅传承一个自然生命。人不仅仅有自然生命,人还应该 有道德生命,有文化生命。为人父母,是一个传承生命的角色,是天道 流行之中的一个环节,不能仅仅给孩子自然生命和财产,得经常想想, 是不是自己的品行有足以为子孙后代传承的?从道德生命和文化生命上 传承于子孙后代的,就是家风和家道。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系 教师,西南政法大学国学经典与人文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华孔子学 会理事。
随便看看
- 2024-06-16中国智慧:生命的智慧与境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2024-06-15深入解读庄子道家思想及其对现代生态环境的反思
- 2024-06-14孔子:教化万民是儒者使命,非愚民之想,何以称第一教育家?
- 2024-06-01老子与孔子:道家与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 2024-05-31老子:蕴含哲理与智慧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
- 2024-05-28网易公开课:西安交通大学讲解儒道文化,道家与道教有何不同?
- 2024-05-25儒家堪称最具影响力的学派,这七子都是谁
- 2024-05-25王阳明是何许人也?到底有什么厉害之处?
- 2024-05-18儒家文化的“礼”儒学的真谛是仁礼一体
- 2024-05-17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四书泛舟,人间清欢
- 2024-05-15安徽三祖禅寺住持上宽下容大和尚出席旃檀禅林讲堂
- 2024-05-15老子雕像道家核心思想可以总结为哪几点?(值得一看)
- 2024-05-14(每日一题)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6页珍藏版)
- 2024-05-13风水堂:道家思想精髓与侧重点
- 2024-05-12(每日一题)佛家思想文化和道家思想的意义
- 2024-05-12不二和尚:老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人本化进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 2024-05-10(国学讲堂)国学百家讲堂,希冀站在历史的高度、21世纪的视野
- 2024-05-08:中国文化何以有某些特点
- 2024-05-08儒家人文思想暨第三届国际青年儒学论坛成功举办
- 2024-05-08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