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管理方式“德治”的价值导向与物质价值融合

儒家思想的管理方式“德治”的价值导向与物质价值融合

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周朝之前的文物法规,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尧舜禹三圣王到夏商周国家的经验教训。因此,儒学从一开始就与管理活动结下了不解之缘。儒家管理智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以德治德”的管理方式。在管理活动中突出价值导向,重视领导者以身作则的引导作用,兼顾宽严相济的控制手段。

二、“修安人”的领导作风。从“修身”——管理者的自我管理,到“平安人”——管理者的管理,再到“平安人”——满足人的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融为一体。

三是“义利合一”的商业模式。提倡“义生利”、“见利思义”、“取义”、“先义后利”、“义利结合”,着力解决“义”与“利”的矛盾”。矛盾,精神价值与物质价值融为一体。

道德管理

“以德治国”是儒家区别于其他管理学派的最突出标志。孔子说:“以德治国,君子如北极星,到了某个位置,其他星辰围观。”星共。”)以领导为榜样,然后以德教下属,以德为民,正是儒家所强调的“治德之道”的管理方式。

以德治国的价值取向

儒家所理解的“德治”就是要求管理者带头遵守社会道德标准,以身作则,从而吸引领导者有效、团结,以达到管理的目的。因此,它是一种强调道德价值取向的管理方式。

儒家认为领导者是被领导者的榜样,他的言行具有示范意义。领导者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可以发挥上下作用,带动整个组织道德水平的提高。在儒家看来,作为最高领导人,他想要掌握的只是道德规范的轮廓,他需要做的只是合理使用人才,他需要做的只是个人道德修养。

body和命令行的引导作用

为什么领导者只要“尊重道德”,就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成果?其实儒家思想的管理方式“德治”的价值导向与物质价值融合,这就是儒家反复论证的“义行”关系。孔子说:“领导自己的行为是对的,即使他不发号施令,事情也会好起来;如果领导自己的行为不对,即使他三令五申儒家智慧语典,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纵使身不正,亦不服。”)荀子形象地说:尺子好比时间的标尺,人民好比这个标准的影子;如果基准是直立的,那么阴影也将是直立的。君子如盘盛水,百姓如盘中之水;如果盘子是圆的,那么盘子里的水也是圆的。

儒家认为儒家智慧语典,只有圣人之上的人才可以担任国家的领袖或管理者。在这些人的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德”,其次是“才”。真正的管理者应该德才兼备。一个领导者的真正权威来自他的魅力。儒家非常重视领导者的个人影响力,要求领导者通过修身养性提高道德品质,利用影响力完成管理任务。

汉代名将李广是“正直有序”的楷模。担任七州知府四十余年。每次得到朝廷的赏赐,他都会立即将赏赐分发给部下,与士兵一起吃吃喝喝。他带领士兵打仗,每次长途跋涉,口干舌燥,总是让士兵先喝水。如果所有的士兵都喝得不够,他就永远不会喝水;如果所有的士兵都吃不饱,他就永远不会吃东西。此外,他为人善良、大方,对部下不苛求,士兵们都爱他,乐于为他服务。

1985年,美国现代管理学家德鲁克在其专着《有效管理者》再版的序言中指出:“一般管理书籍讲的是如何管理他人,而本书的目标是就是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一个有能力管理别人的人不一定是一个好的管理者,只有有能力管理自己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好的管理者。 德鲁克的阐述与孔子的“正己正人”思想基本相同,但后者要早两千多年。

儒家中庸思想的生命智慧有哪些_儒家智慧一点通_儒家智慧语典

控制的好处

在儒家语境中,“礼”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色彩。至于“刑”,虽然在儒家看来是“不得已”的治国之道,但儒家从来没有反对过,也不会轻易放弃。孔子主张统治者要关注刑罚,并指出如果刑罚不当儒家思想的管理方式“德治”的价值导向与物质价值融合,人民就会不知所措,社会就不能正常运转。

“宽严相济”的原则体现在现代管理中“价值取向”与“规章制度”的关系,即“软管理”与“硬管理”的关系。一个组织不能单靠宣扬价值观来解决问题,也不能单靠规章制度来解决问题,而必须将两者有机结合,“双手抓,两手抓”。

海航董事长陈峰的管理方式是:一手抓橄榄枝,一手拿剑。陈峰认为,企业管理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管人,管人就是管心、管心,从而凝聚员工的思想;二是管理中需要企业文化;三是奖励激励制度。

海航的管理层一方面强调“德”,另一方面强调“严”。成立之初,两名赴美受训的飞行员回国时已是大年初二。他们没有按要求先向公司报告就回家过年。陈锋知道后,立即驱逐了他们。当时,送他们去培训要花10万美元。他说:“我不是为了惩罚而惩罚,而是教育、教育自己、教育大家。海航的‘以德治企’就是把生活的规则作为第一道防线。我们不想要的不是系统,而是系统。最后一道防线。”

自我提升的领导力

根据儒家经典《尚书·高韬末》,曾经高韬和大禹在舜帝面前讨论如何治理国家,并提出“治理”三原则:一是“修身”是指统治者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二是“官人”,即要善于发现和使用各级官员;三是“安民”,就是要给老百姓一些恩惠,让他们过上安定的生活。孔子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并明确提出了领导者的三项任务:“修身以正事,修身以安定下属,修身以安定众生”。敬”、“修身安民”、“修身安民”)

尊重自我管理

在儒家中,修身与治国是分不开的。儒家把管理者的自我管理作为一切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儒家经典《大学》提出了修身治国合一的简明诀窍,即“八眼”——察物、求知、诚、义、修身、齐家、治国。国家,给世界带来和平。

在“八眼”中,修身是核心,是悟、识、诚、义的基础,因为后四者只是修身的方法,应该服从于目的。的修养。修身也是治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三者虽是修身的理想,但要实现这些理想,就必须从修身入手。

治民、治国、治天下,都是“治己”,即修身的外化与拓展。管理者应立足于个人道德修养,进一步拓展处理管理层内部的关系,进而拓展处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

“自我管理”包含了现代商人成功的关键。李嘉诚为自己规划的日常管理有八点:一是勤奋,是一切事业的基础;第二,对自己要节俭,对别人要慷慨;三是始终保持创新意识,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不跟风四是坚守承诺,树立良好的信誉;五是要虚心做事,统筹全局。一旦作出决定,就要毫不犹豫地执行决定;六是为下属树立高效率的榜样;第七,政策执行要冷静审慎;八是了解下属的希望。除了生活,还应该给员工一个美好的未来,让员工对企业有归属感,从而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这八点堪称李嘉诚成功的关键。

修复安装人员的人员管理

孔子所说的“人”,是指各级管理者的管理。根据儒家经典《大岱礼记·文王之臣》,“官”分为“知人”和“用人”两个方面。

关于“知人”,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必须看他的所作所为,了解他走过的路,观察他的兴趣爱好。这样,善恶如何把那个人藏起来??” (“看道理、看道理、看安全,什么是人?什么是人?”)本着知人负责的思想,《文冠仁王》一章提出了方法识别“六大征兆”:

一是“官成”,即考察官员的道德、品质和情操。

二是“考志”,就是通过官员的言谈来确定自己的志向。

三是“眼光”,就是通过说话的语气来观察一个官员的内在气质。

四是“看色”,就是从一个官员的表情来观察他的内在气质。

五是“隐瞒观察”,就是通过某些暴露的信息,清楚地观察官员故意隐瞒的性质。

第六个是“魁德”,就是在前五项表现的基础上,对官员的品德进行总体评价。

关于“用人”,《文王管人》一文提出了“九用”的观点,即任命九位不同气质、不同专长的管理人才,承担九个方面的工作:公平、仁慈和智慧。诚实、忠诚、守信的人,可以任国家各级官员;仁慈、善良、懂事的人,可以任基层领导;正直、忠诚、守信的人,可以任纪检监察员;审慎、公正、正直的人,审慎、审慎的人,可以被任命为法官;清正廉洁者,可任财务管理人员;审慎、明辨、廉洁、正直的人,可以任用分配奖赏的官员;善于营利、办事、善于交际、人脉广者,可任外交官;勇敢、果断、善于评估形势、作出果断决定的人,可以被任命为军事领导人。总之,根据对象的能力不同,分别任命,各负其责,各得其所。

儒家中庸思想的生命智慧有哪些_儒家智慧一点通_儒家智慧语典

修身安宁的组织管理

“一个人”也是“一个人”,是儒家“以人为本”思想在国家管理活动中的体现。儒家的“安民”、“安民”、“安民”思想在后来的实践中集中体现在“安民”的管理智慧中。从现代管理的角度来看,所谓“安全”就是满足被管理者的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如何满足这些需求,是对领导者管理能力的重要考验。

娃哈哈集团自成立以来,一直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管理的重心放在员工身上,做到“员工至上”。宗庆后总裁认为,在当今的管理环境下,员工作为企业主人的真正内涵应该是:首先,充分尊重员工,充分认识到人类需求五个层次中的中高层的满足是员工潜能的开发和激励。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其次,员工和企业都要谋求发展。如果你不付钱,你怎么能得到?光靠积极的奉献只能维持一时,并不能保证长久。

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娃哈哈集团竭尽全力激发员工的进取精神和爱厂爱岗的积极性,为大家创造了一个非常快乐舒适的工作环境,进而生产最好的工作结果。

义利合一的商业模式

儒家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义利合一”。这里的“义”相当于精神价值(道德价值),“利益”相当于物质价值。义与利的关系,就是精神价值与物质价值的关系。儒家试图解决“义”与“利”的矛盾,将精神价值与物质价值结合起来。

义利的价值观念

孔子说:“以仁义生利,以利安民。” (“义生利,利利民。”)这里的“义”主要是对管理者的道德要求。 “主要是指被管理者的物质需求。所谓“义利生”,就是把经营活动看作是精神价值创造物质价值、制约物质价值的过程。

格兰仕高层在降价问题上存在分歧。当两人意见不合时,梁庆德说:“虽然不能让人富起来,但可以让消费者的辛勤付出更有价值。”

格兰仕后来被媒体称为“价格屠夫”,但价格战有两种,一种是非理性的,一种是理性的。理性的价格战就像格兰仕的价格战:在保证合理利润的同时降低价格。有利于行业的发展,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经济环境,当然也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孔子曾多次说过,君子关心道德教育,百姓关心土地收入。既然老百姓要专门从事生产劳动以获得必要的生活资料,就不得不关心主要的生产资料,即土地,为自己谋福利。老百姓追求利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他们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另一方面是为社会创造财富,这是整个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为了国家的安定和整个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明智的统治者(社会管理者)不仅不应该制止人民的逐利行为,更应该鼓励和关心人民的物质利益。

当然,儒家在提倡造福人民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对人民的道德教育。孔子提出了治民三部曲,“平民-富人-教”,最后一个是“教”。孔子认为,人过分追求利益,就会产生怨恨、斗争和社会动荡。因此,为了国家的安定和人民的幸福安宁,我们在造福于庶民的同时,也应该懂得大义,进行必要的道德教育,用精神价值来引导和约束追求物质价值。

行为准则

儒家主张利益的获得要符合道德的要求。孔子认为,如果国家强大而政治清晰,而个人仍然贫穷和卑微,那将是可耻的;国家贫弱,政治阴暗,个人富贵,那就太丢人了。

在儒家看来,“走正道”也是治国之道。 “君子爱财,做事正直”已成为历代清廉之人的行为准则,对官员的道德操守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东汉名士杨真在任东莱知府期间,因公途经昌邑,知县王密由杨真推荐。那天晚上,王密拜访杨真时,从怀里拿出10斤黄金作为礼物,被杨真拒绝。王蜜道:“半夜没人知道,所以不碍事。”杨震依旧不服,沉声道:“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你怎么能说没人知道?”

“君子爱钱,做对了”关注的是有没有“对”,而不是“爱钱”有没有。孔子说:“富贵是人人所向往的,但如果获得富贵的方式不对,就不应该追求。”反过来,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如果获得财富和荣誉的方法是对的,就应该大胆地追求它,自信地接受它。

先义后利的行为追求

从国家管理的角度来看,儒家强调国家的统治者不应该以“利益”,即个人的物质利益作为考虑的出发点。为什么?孟子认为,存在上下效的问题: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带头谈论利益,这将刺激整个统治阶级相互竞争,世界将陷入混乱。还有一个实际效果的问题:如果先讲利益,大家都会满意,统治者也会得到最终的利益。因为从来没有仁慈过正义的人,会抛弃父母,忽视君主。由此可见,孟子并不是真的希望统治者忽视利益,而是从统治者的根本利益出发,强调统治者带头讲课,以达到伸张正义的实际效果。在利润之前。

荀子把义利问题提到了统治者个人荣辱和国家强权的高度。他说:“先讲义后得利者尊荣,先讲利而轻义者耻。前者无处可去,后者处处受困;前者往往征服别人,而后者往往受制于人——这就是荣辱之间的巨大区别。” (“先义后利,贵者先,义者先,耻者;贵者常过,贬者常贫,大事。”)

齐国的执政官孟尝君派弟子冯真到封地雪邑讨债。临行前,封真问孟尝君:“追完债,买什么带回去?”孟尝君说:“你看我家缺什么,就买你想要的。”

冯讷驱车到雪邑,派官召应还债者,皆来查债,再妄传孟尝君之命,将债归民,再烧债,人们高呼万岁。冯嫩开车回齐国都城,返回孟尝君。风轩道:“我私下想,你的屋子里满是珠宝,马厩里满是狗马,台阶上都是美女,你家缺的只是义气,所以我买回来给你与束缚。正义。”孟尝君当时很不高兴,也很无奈。

一年后,齐王不再使用孟尝君,孟尝君只好去找封地学义。离雪衣还有百里,众人扶着老少,迎接孟尝君。这时儒家智慧语典,孟尝君转身对冯讷恩说道:“先生当年给我买的义气,今天才看到!” ),也可以说是对统治者最大的好处。

儒家中庸思想的生命智慧有哪些_儒家智慧一点通_儒家智慧语典

作者:李红雷。中山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中山大学中外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学科带头人。中国管理哲学课程。代表作品有:《儒家管理哲学》、《人的管理之道》、《中国管理智慧教程》等。

标签: 儒家国学孔子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