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什么样的传统如何弘扬传统(1)(图)
弘扬什么样的传统如何弘扬传统(1)(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提出了“九个必须”,为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指引。第五条“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宗教工作的重大创新判断,是积极引导宗教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国宗教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历史任务。这里我们主要了解三个方面: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汉化;我们需要发扬什么样的传统;如何发扬传统。
什么样的汉化:三个维度
一是存在状态的中国化。东西在哪里,只有适应这个地方,才能生存和发展。这是普遍的自然现象和社会规律。也是伊斯兰教,在土耳其、叙利亚、沙特阿拉伯等不同国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可以说,宗教能够适应和融入所在地区的水平,决定了宗教能够生存和发展的水平。
二是自适应中国化。只有激发内生动力,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中国化并不是对中国宗教的特殊要求,而是对一切存在于斯里兰卡、发展于斯里兰卡、生活于斯里兰卡的事物的有益倡导。提出宗教中国化,就是做符合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事情,使之成为宗教界主动、自愿的思想和行动。比如,近年来,中央社科院集中全国政界、学界、宗教界的力量,编写了《新时代伊斯兰教中国化》,伊斯兰教界积极参与、发挥了积极作用。一个重要的角色。《读书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儒学与儒学”的历史经验为基础,从理性与渠道整合、修身与道德、家庭和睦、爱国主义、和谐共处五类出发。世界。伊斯兰教义的新时代解释。
三是中国化的动态发展。宗教在历史上有一个中国化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后,宗教必须继续中国化。当前宗教中国化是为了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进一步推进中国化。一方面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宗教中国化一直在进行。一个充满生机和内在活力的中国一直在路上,当然宗教中国化也在路上。另一方面,传统总是在路上。没有一刀切的传统。今天是昨天传统的结果,同时也是明天传统的开始。
什么样的传统:四个特征
推动宗教中国化,弘扬中华文化。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我国宗教的优良传统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认识:
一是与时俱进的精神。道教《云集七象》提出“日新月异”;佛教以“合理的机会”为推广原则。正是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外国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在中国因时而异地得以生存和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可以说,与时俱进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它存在的深度和广度。
二是政客和领导人服从的制度保障。中华文明形成了以人文主义为主体、以宗教为辅的人文主义指导神学的典范弘扬什么样的传统如何弘扬传统(1)(图),几乎解决了西方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国家与宗教二元对立的困境。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各宗教界人士以自己的面貌积极参与社会建设,是新时代宗教中国化的典范。
三是多元和谐的文化氛围。“万物同生而不相损,道并行而不相悖。” 作为佛教中国化的重要经典弘扬什么样的传统如何弘扬传统(1)(图),《檀经》明确指出,“此法本无诛,若诛则不诚”。多样性与和谐可以持续很长时间。
四是大众对世界的人文追求。明清两代,《易如会通》译者非常称道:“能仁于血肉者,谓独善;能仁同教者,谓兼仁;能善待外教,才叫公益。” 为大众,为成高。
如何发扬光大:三抓
一是共同的传统。儒、释、道各有各的传统,也有共同的传统。历史上,以儒家为主导,包括著名学者、法家、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形成了共同的传统。例如,在“儒学与儒学”的历史进程中,著名学者刘植就是基于一个共同的传统。他“通读诸家”,“八年……儒家经史、杂家书”。读完《天房经》,又读了三年《十藏经》。我又读了一年的道藏经……然后我读了137种西方经典。“伊斯兰儒学”不仅是中国伊斯兰思想史上的一个高峰,也是世界伊斯兰思想史上的一个高峰。当代共享所有制传统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多元文化共存共荣、共创的传统。五大宗教的民主改革和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财富,也是我们宗教界的共同财富和传统资源。
二是共建传统。从历史上看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华文化的主流和传统已经形成,它是由中国各族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在《儒学与儒学》的历史进程中,穆斯林还写道:“和尚说佛子在西,道说蓬莱在东海;唯有孔子的真品,我们面前没有春风。” 因此,中华文化的主流是各学派、各派共同参与、共同发扬的文化主流和传统。
三是共同发扬传统。并非所有传统都需要一视同仁地发扬光大。这就需要我们比较、鉴别、选择和引导,更好、更正确地弘扬优良传统。因此,发扬传统就是传承,也就是选择和创造。中国化的过程,也是各个宗教在自身传统的基础上,更加适应所在社会的历史进程。
汉化既是各宗教的历史使命,也是各宗教自我完善的历史机遇。更好地融入主流文化是宗教获得活力的动力和源泉。宗教中国化需要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以教义和教规中国化为途径,融合当代中国主流文化为内容,以造福国人、民族福祉、团结信众、最大化信徒与非信徒的凝聚力。强国,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作者为中央社科院统战理论教研室民族宗教教研室主任、教授)
来源:《政协新闻》(2022年07月08日03版)
随便看看
- 2024-08-12中国传统文化之民间艺术剪纸:瑰宝与奇葩
- 2024-08-12剪纸: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瑰宝,民间艺术的镂空之美
- 2024-08-10法学院党委:以党建促发展,推动学院各项工作稳步前行
- 2024-08-10第八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 21 世纪,依法治国和政治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 2024-08-10老子的大智慧及其现代意义:儒道互补与中华文化的发展
- 2024-08-09小六壬预测术:中华传统数术文化的瑰宝
- 2024-08-0760 甲子:天干地支的独特文化与计时方法
- 2024-08-05德艺文化创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审核问询函的详细内容
- 2024-08-05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2024-08-04地方特色小吃:传承地域文化与代表当地人情风俗的美食瑰宝
- 2024-08-04书法的文化意义与社会功能:中国文化的道、礼、和
- 2024-08-04少林寺 4.52 亿郑州买地,进军房地产?真相来了
- 2024-08-03海派文化新论:梳理海派文化脉络,领略独特内涵
- 2024-08-03深入探究三教文化:儒、佛、道的融合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 2024-08-0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及对企业经营的启示
- 2024-08-03深入领会红色文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
- 2024-08-02中华善本再生性保护网络传播活动:古代典籍的珍贵传承与保护
- 2024-08-0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 2024-07-31丁耘老师带领同学研读梁漱溟著作,探讨中国问题与人生问题
- 2024-07-31风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精髓与适中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