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方向与幸福:原始儒学的变革与启示

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方向与幸福:原始儒学变革与启示

序 现代人辛苦学习十几年, 为了升学, 找好工作, 挣大钱, 确实学习了不少。 但是没有学习正确的观念, 在社会上依然迷茫, 没有了方向, 为物质利益驱使着, 没有钱不幸福, 有了钱也不幸福。 我们确实应该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我们的方向和幸福。 一提起传统的文化, 很多人就会想起来来古色古香的一幕出来, 似乎学习传统文化就是复古, 就是要回到以前的传统社会中去, 让人去遵守那些古板而陈腐的规矩。 但是我认为对这个问题应该仔细分析才好。 首先, 原始儒学从来都不是不求变革的, 在对人的修养上, 儒学希望变一个无知的人为一个有知识的人, 变小人为君子。 在政治上, 儒家希望变无序的社会为有序的社会,他们推行他们的理念就是为了变革的。 其次现代儒家思想, 很多传统的东西也并不是原始儒学中有的, 甚至是反对的。 比如迷信、 古板和摧残人性, 很多东西都是后代的儒生和统治者为了社会和统治的需要而延伸出来的, 比如董仲舒以天人感应来为君主制造统治的合法性。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 仁者爱人,儒家从来是主张让人幸福的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方向与幸福:原始儒学的变革与启示, 而不是苦难。 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的抵触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本能的思想的惰性, 抗拒改变。

其实,我们是一直在改变着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方向与幸福:原始儒学的变革与启示, 从一开始, 父母就教导我们怎么为人处事, 为人父母后, 又开始改变着自己那无知的孩子, 让他学会各种知识和常识。 作为员工, 改变着自 己, 让客户满意, 让领导满意; 当上了领导, 就又开始观察员工, 使用各种方法和制度让员工的行为符合公司的利益。我们处于无时不变的社会, 逃避变化是不可能的,必须学会拥抱变化才能幸福。 在现代社会中现代儒家思想, 儒家追求的仁仍然有积极的意义。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观念按照现在经济学术语讲的其实就是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现代儒家思想, 西方社会近一个世纪才开始追求这个, 而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传统中国、现在的社会主义中国其实追求的也一直是这个,我相信在未来的社会中, 仁义的追求仍然将是社会的共识和力图实现的目标。 现代学习儒学要注意的是, 古人中的很多观念都比较绝对, 比较极端, 其实在社会中很少是那么极端的。 比如说家庭都搞不定就没法进一步修身, 可是不要说现在离婚是很平常的事情了, 就连孔子都可能离婚过, 曾子的离婚更是有据可查的, 但是这并没有妨碍他们成为圣贤。 我们学习时要注意领会其中的宗旨和精髓, 不要被其中的片面结论所迷惑。

一、 学习 儒学痛 苦吗? 很多 人一提起学习 儒学, 都会觉得是让小孩子穿的像个小老头似的, 然后和一个迂腐的老人去背四书五经, 还有宗法制度、 族规等等陋习 。 但是我要说的, 儒学向来追求的是仁义,追求的是追求的是全社会的幸福。 以前的社会传统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必须的, 没有儒学的教义和宗法制度, 统治中国这么一个大国能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 很多 依附在儒学上的传统在当 今的社会是不需要的了 , 有了 现代的科技和交通、 通讯手段以及现代的生产力的发展,陈规陋习 早已经是不合时宜, 不是统治所必须, 并且已经是阻碍社会发展, 必须淘汰的了 。我们学习 儒学, 需要学习 的是孔孟的立意, 他们的修身之道和对仁义、 理性的追求。 我提倡的是快乐儒学, 幸福儒学。 幸福是什么呢? 幸福首先是目 标的实现, 这就要求要明白什么是能实现的目 标,什么是不能实现的目 标。 学习 了 儒学, 知道了 正确的看待社会的人生, 那么就知道了 这个社会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 这个社会会朝什么方向发展, 对自 己就会有个正确的定位, 知道自 己能得到什么 , 不能得到什么, 那么就不会把不能得到的东西作为自 己的目 标, 把能得到的东西作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