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篇》第八章子夏问孝

论语.为政篇》第八章子夏问孝

《论语.为政篇》第八章。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理解本章的关键就是"色难"两个字。"色"可以理解为好脸色,"难"则是不容易的意思。"色难"的意思就是始终保持和颜悦色的对待父母是很难做到的。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先吃,难道能做到这些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孝"不是简单的挂在嘴边上的事,首先要有发自内心的尊敬"不敬何以别乎?"其次是孝的行为。"色难"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做到,大多数人在陌生人面前会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儒家的智慧色难,反而在自己的亲人面前特别是父母面前会很自然的宣泄自己的真实情绪。现在有很多孩子一听到父母的唠叨马上一副不耐烦的样子,或者在与父母谈话时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这些行为与孝的要求肯定是格格不入的。

本篇孔子连续回答了四个人所问的关于"孝"的问题,每次的回答都不一样。朱熹在其《论语集注》中引用了程颐的话:“告懿子,告众人者也;告武伯者,以其人多可忧之事;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孔子每次回答这个问题都会因材施教《论语.为政篇》第八章子夏问孝,或者会根据提问者自身存在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回答孟懿子的答案是希望通过孟懿子让更多的人知道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如何做才算是"孝"。回答子游和子夏的问题则是分别根据他们做的不到位或还有待改进的部分进行做答。

儒家学者之所以要在《为政篇》中花费这么大篇章来讲解孝,其根本原因就是在孔子看来儒家的智慧色难《论语.为政篇》第八章子夏问孝,理想化的稳定和谐的社会结构,就是宗族式的国家治理模式而最有效的治理方式,就是“亲其亲儒家的智慧色难,老其老”式的维系亲情关系的模式。

为政者在处理政务时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不论是面对上位者沟通汇报工作,还是处理民众的具体问题,内心的尊敬与态度上的和蔼可亲都很重要。如果各级从政者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都能秉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态度,国泰民安的大治局面就一定能够实现。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