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砖引玉谨就《法华经》如来藏与文化之关系,作一简要探讨

抛砖引玉谨就《法华经》如来藏与文化之关系,作一简要探讨

抛砖引玉谨就《法华经》如来藏与文化之关系,作一简要探讨

抛砖引玉谨就《法华经》如来藏与文化之关系,作一简要探讨

主席指出,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佛教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人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产生深刻影响。本文谨就《法华经》《楞严经》如来藏与文化之关系,作一简要探讨,抛砖引玉,就教方家。

一、如来藏即文化

中国历史上,儒释道历来被视为传统文化三大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文化,是信仰文化。1947年10月转战陕北途中,毛主席到佳县南白云山庙一游,工作人员以封建迷信为由提出异议,毛主席严肃指出:那是文化!是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宝贵财富,一定要好好保护。2014年3月,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指出,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法华经》《楞严经》如来藏思想的深刻内涵、法理法义,与文化的本质特征高度一致。

(一)存在上的广泛性。文化至今没有权威统一定义。学界普遍认为,文化即人化,文化即生活方式,文化是人类一切活动及其成果的总称。文化与人类起源发展、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贯穿方方面面、时时刻刻。大到宇宙、国家、民族,中到单位、社区、族群,小到家庭、个人、细胞,东西南北、士农工商、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只要有人就有文化。如来藏正是如此,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所不是。正如《楞严经》所讲,「当知了别见闻觉知……兼彼虚空地水火风,均名七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世间一切根、尘、阴、处、界等,皆如来藏,清净本然。」「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圆,含裹十方。」「即如来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风、即火……即常、即乐、即我、即净。以是俱即,世出世故。」整个虚空世界,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东南西北上下十方,一切有情无情、有形无形,无非诸佛如来法身真常。

(二)形式上的多样性。文化的存在形式多元多样,表现形态多姿多彩。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党派、不同团体、不同个人,都有独特的文化形态。学界通常分为表层、中层、底层三个层次,或物质、制度、精神三种类型。物质方面有建筑文化、交通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制度方面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军事制度;精神方面有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等。随着人类发展,新兴业态、文化形态不断涌现。如来藏更是如此,《楞严经》讲,「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汝以空明,则有空现;地、水、火、风各各发明,则各各现;若俱发明,则有俱现。」「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华相。」虚空法界、无量国土,十二类生、八万四千,上至诸佛菩萨,下至天人鬼畜,旁及山河大地、树木花草、风云雨雾,森罗万象、林林总总,都是一念真心随缘变现,都是如来藏的表现形态。

(三)地位上的基础性。主席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文化的DNA。综观人类历史,文化更加恒常、稳定,政治风云不断变换、生产生活世代变迁、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但精神文化庚续承传、持久不衰。特别作为底层文化的宇宙观、价值观、伦理观,更是最深沉、最根本、最持久的力量。古人讲,文以载道,诗以言志。世间一切文化皆「于道为最高」。当代大哲冯友兰也说,任何大的宗教,它的核心部分必然有哲学。佛教向有「哲学宗教」之称,如来藏更是哲学中的哲学、基础中的基础。《法华经》中,佛以「法华十喻」把《法华经》说为「诸经之王」。《楞严经》则是如来藏的集大成,素称佛教全书、宗教司南,「一代法门之精髓,成佛作祖之正印。」学界公认,如来藏是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兼备的哲学思想体系,如来藏揭示的宇宙起源和人类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宇宙人生真理。佛在《楞严经》一至三卷,通过七处征心、十番显见、会通四科、圆彰七大,把修行人从万法之相引导到「如来藏妙真如性」,帮助我们「见性」;从第四卷始,详细开示「清净本然」的如来藏,如何变为有情无情,造成「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帮助我们「明心」。其中的辩证法思想,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三大规律圆融圆满圆通,堪为世法佛法之典范。与诸子百家所崇尚的「道」一样,代表世界本体和运行规律,揭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规律性认识,其法理法义已超出一般的佛教教义。「圆通超余者,真实心如是」。本质而言,它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在佛教文化中居根本基础地位,在整个人类文化中亦复如是。

(四)旨归上的终极性。《易经》有「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说,北宋哲学家张载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论,当代学者有「文化的终极目标,就是普及爱与善良」之言。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佛家哲学文化精髓,更是把人类解放、「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核心理念和价值旨归。正如恩格斯所说:「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文化的宗旨在于让人臻于「美好与光明」。对个人来讲,文化养「心」,涵养德行、增长智慧、升华灵魂;对社会来讲,文化养「道」,凝聚人心、化解冲突、促进和谐。终极意义为通达宇宙真理、真正解放自我,达到社会大同、实现共产主义。古往今来,人类终极目标在此,文化终极使命在此。平心而论,人类矛盾冲突,表面是利益,根源于内心,源于对自我、外物的执著,对真我、本我的迷失,「认己为物,认物为己」,导致「三观」颠倒、价值扭曲、行为错乱。因此,「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未来世诸佛,虽说百千亿,无数诸法门,其实为一乘。」如来藏正是从根本上回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个哲学基本命题、人生根本问题,让众生明白:万法一念,万物一体,自己与他人同心同体,人类与万物同根同源,每一个体都是本体「大我」之全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一为无量,无量为一梅花易数,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抛砖引玉谨就《法华经》如来藏与文化之关系,作一简要探讨,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佛家哲学文化精髓,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大光明藏中谁是谁,大光明藏中谁非谁!真正认清「真我」,认清「小我」「大我」之关系,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矛盾根本得以化解,当下身心自在,达到和谐大同。是故《法华经》云,「此经能令一切众生离诸苦恼,此经能大饶益一切众生,充满其愿。」

(五)作用上的渗透性。主席2013年5月与北大师生座谈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佛家哲学文化精髓,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文化如水,润物无声;文化如风,融物无形。文化凝结于物质之中、游离于物质之外。一个人从母胎孕育、到呱呱坠地、到入土为安,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受文化氛围的影响,体现出特有文化特征。如来藏作为众生性具功德、本有智慧,遍一切时、一切处、一切物,渗透于全时全域。上自圣贤富贵、下至强盗土匪,凡所有情之身口意三业,无不受其支配。乃至无情众生亦复如是。明白也是它,不明白也是它。明白了,「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于此门无惑,方便易成就」,当下解脱自在,当下随缘妙用,日常吃穿住用,皆行在道上、住在如来藏中。如佛子罗睺罗密行,无修无证而成就正果。不明白,虽迷惑颠倒、分别执著、烦恼纷争,冤枉轮回却茫然不知,实可怜悯。必明如来藏,入正知见、开大智慧,才能自由把握人生。

抛砖引玉谨就《法华经》如来藏与文化之关系,作一简要探讨

二、如来藏非文化

仔细参究,如来藏与文化也有微妙不同。

(一)起源发展不同。从起源看,文化与人类并生,有了人才有文化;而如来藏与宇宙并存,它就是宇宙源头,就是宇宙本体。从发展看,文化的内涵,丰富中有更迭,传承中有消亡;而如来藏的内涵,可随时代发展变化,但变来变去仍是它自己,表现形式不同而本质无异。阐释演说因时而异,乃至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都是让人明白它、领悟它。

(二)内容范畴不同。文化虽为人类文明创造总和,但侧重于精神范畴,可与物质同体、亦可与物质异体,但主要侧重于物质之外。如来藏则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物质与精神统摄,既可为物质、也可为精神,精神中有物质、物质中有精神,乃至精神即物质、物质即精神,乃至人与非人抛砖引玉谨就《法华经》如来藏与文化之关系,作一简要探讨,有情无情、有形无形,皆如来藏妙真如性。

抛砖引玉谨就《法华经》如来藏与文化之关系,作一简要探讨

(三)作用方式不同。文化的作用方式多种多样,有教育宣传、影视广播、报刊网络等直接方式,有节庆旅游、饮食购物等「百姓日用而不知」的间接方式;可为言语说教、诗文诵读、艺术熏陶,可靠政令引导、法治规范、日常养成。其作用方式,或先知后行、或先行后知,或有知无行、或有行无知,或知行合一、或知行不一。而如来藏主靠开示教化,靠听经闻法,靠心领神会,通过思想传递和心灵沟通,达明理开悟之境。然后悟后进修,广修无量法门,广度六道众生,成就圆满菩提。其作用方式,必先知后行,即知即行,知行合一。行而后知非真知,知而后行是真行。未知之际,其行必虚行、妄行、恶行;知之之后,其行必智慧行、善巧行、圆满行。

这些差别,仍属一般意义、文化通识上的分别。严格意义上,「文化即人化」还有更深含义。现代量子科学「波粒二象性」已经证明,物质与精神密不可分,有情无情密不可分。精神与物质相依共生,二者为辩证统一体,没有纯粹的物质,也没有纯粹的精神。正如佛法所说,「一念无明有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由此可知,「文化即人化」揭示的也是宇宙起源与发展的真理。文化也是全摄全容、全域全时的,与如来藏完全相融,不一不异。正所谓「离即离非,是即非即」「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分析可见,如来藏即文化非文化,圆融文化又超越文化,涵盖世出世间法、超越世出世间法。它是一种终极真理、终极哲学、终极文化,是大乘佛法的根本,是中国特色佛教文化的核心内容。

释印广

注:《佛教与文化》一文已发表于中国思想政治工作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书,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