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先民敬畏天地欲探索宇宙奥秘,创立具有哲学思想的宗教
华夏先民敬畏天地欲探索宇宙奥秘,创立具有哲学思想的宗教
华夏先民敬畏天地欲探索宇宙奥秘,创立具有哲学思想的宗教——道教,从商朝中期算起至民国有三千年历史,浩瀚历史长河道教经历哪些兴衰?本文带您用最简短的文字,领略真实历史上道教的发展历程。
《道德经》
上古先民崇奉神明祭祀天地,九黎部落则崇奉玄奥的巫术,源起东夷的商部落成为天下共主,商朝中期盘庚迁都于殷稳定政局,经济发展的同时宗教信仰也在完善,探索天地宇宙奥秘的道教思想出现,东周被称作“礼乐崩坏”却出现“百家争鸣”,士族阶层试图化解社会矛盾重现盛世。
楚国人李聃(老子)在周朝当史官(图书管理员),将商朝道教思想升华重新凝练,应函谷关尹喜所请载《道经》与《德经》共81章,《道德经》是道教文学巨著,不仅构筑道家哲学体系,还启迪如庄周、范蠡等名士,囊括天道、自然、宇宙等超前思想,从此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华夏的历史进程。
秦末汉初道教“无为而治”思想尚未完善博爱理念亦未形成,汉高祖刘邦与萧何鉴于“天下,苦秦(法)久矣”而废除苛政,汉朝“宽仁养民”被解读为“黄老之术”是后世强行契合的误解道家的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汉武帝刘彻晚年求仙欲长生导致“巫蛊之祸”乃巫教而非道教,汉宣帝信奉“权谋霸道”皇权统治蔑视儒学与道教竟予以打压。
张道陵
道教传袭数百年却缺少系统阐释书籍,王莽篡汉建新朝严苛地执行儒家规范,东汉明帝迎佛教入东土达官显贵追捧,儒家居首佛教次之道教再次之的格局,幸得天师张道陵以《道德经》为基础著道书24篇,嗣师张衡潜心完善道教教义发展蜀地信徒至数万,系师张鲁归降曹操信徒被迁中原并创龙虎山宗派。
道教得益于魏晋崇尚玄学且社会稳定,崛起为全国性的宗教与佛教平分秋色,但晋朝“八王之乱”衰落导致“五胡乱华”,五胡是匈奴、鲜卑、羯、羌与氐统称,五胡凶残擅征伐却不懂治国舍弃儒家,道教晦涩受世族拥护被统治者所猜忌,十六国政权多数选择佛教为正统国教,略有意外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五胡十六国
佛教能像儒家般治国吗?答案是不能;佛教比道教更易懂吗?答案是未必,佛道儒各有所长,为何佛教独受统治者推崇?笔者推测是以下三点:
其一、渊源;佛教公元前1世纪便传入西域,较佛教东传中原早了近150年,再到五胡乱华已融合近400年,佛教吸纳部分游牧民族宗教理念,游牧部落对佛教产生精神归属感,中原富庶但难免思念故乡的草原,有佛寺便能舒缓焦虑感受家的温暖。
其二、理念;魏晋时期“小乘佛教”主流信仰华夏先民敬畏天地欲探索宇宙奥秘,创立具有哲学思想的宗教,其教义宗旨“自我完善与解脱”,劝诫民众坚韧“苦受”来世解脱,统治者则强调“乐受”恣意盘剥,佛教宽释原罪包括血腥的杀戮,并纵容统治者杀戮享乐许诺极乐往生,如此美好愿景自然对佛教充满感恩。
其三、利益;各国为长期扩张积蓄粮秣武器,巩固疆域才能安心奢侈地享乐,因战争必然百业凋敝赋税锐减,此时两种势力掌握财富与人口,答案就是世族门阀与佛教寺院,常言道“世族怒,皇权倾覆”谁敢招惹华夏先民敬畏天地欲探索宇宙奥秘,创立具有哲学思想的宗教,而佛教寺院很识趣诏命所至奉送财物。
梁武帝萧衍
南朝崇奉佛教最具代表性的帝王是梁武帝萧衍,但其实萧衍早年信奉道教称帝后才对佛教痴迷,萧衍“弃道崇佛”是其制衡之道的体现,南齐礼敬道教萧衍有迎合之意也展现避世态度,登基之初萧衍复兴儒学亲自撰写文章选拔英才,执政中期借崇佛试探朝臣世族制衡儒学和道教,朝野随梁武帝转变信仰道教惨被边缘化。
道教在江南扎根两百年,失去皇室庇护尚有世族与民众拥戴,但“侯景之乱”萧梁分崩离析战乱不断,人口锐减导致道教信徒减少根基动摇,隋文帝杨坚笃信佛教宣称为佛祖化身,施行科举制度儒生治国儒家得以恢复,所谓佛道儒三教并重但明显道教衰微,毕竟道教无尊荣(国教)亦难为官(权势),佛教信徒百倍于道教。
唐朝疆域
唐朝陇西李氏追溯至十六国时西凉武帝李暠,为契合“君权神授”理念追封道教李聃为圣祖,玄奘取经从未得到授权更被唐太宗冷落许久,唐玄宗召集道士授予官职挚爱杨贵妃号太真,唐朝历经“安史之乱”加“藩镇割据”却衰而不亡,李唐血脉与道教捆绑得到民众拥护是重要因素,可惜皇帝不思振作念再多《道德经》也枉然。
宋朝是道教发展最鼎盛的时期,宋真宗、宋神宗与宋徽宗都是信徒,但士大夫才是道教真正的推动者,哲学复兴使文人竞相为道教创写注解,百年间竟为道教整理撰写近万部典籍,“靖康之变”金国重兵围困京师汴梁之际道家的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宋徽宗遣散勤王之师命道士统兵御敌,最终落得城破被俘的下场,朝野笃信宗教却没能实现国泰民安。
宋徽宗
南宋内忧外患能偏安一隅已属不易,实控区域除杭州与建康等信奉佛教,蜀地与江西堪称道教最虔诚的区域,两湖与闽越道教影响力较佛教更高,金国与伪齐南侵赵宋寻求道教支持,南宋时佛道儒三教均衡态势最稳固,抵挡住金国攻势与蒙古僵持达46年,当南宋归降道教核心区域随之北移,全真教在元朝皇室支持下引领道教。
金朝初年全真教创建至金宣宗华北陷落,全真教仅传两代约80年却衍生“北七真”(遇仙派、南无派、随山派、龙门派、嵛山派、华山派、清静派),龙门派丘处机高龄赴西域劝元太祖成吉思汗“止杀”,北方民众感念恩情投效,全真道“执天下道教之牛耳”,全真派盛况空前但危机也悄然临近,元朝皇帝倚重番僧且湖北武当派崛起。
全真派
元朝末年天灾人祸民众揭竿而起,红巾军各势力背后皆有宗教信仰,陈友谅是道教虔诚信徒象征道教,张士诚厚待士族做尊崇儒家表率,朱元璋曾做过和尚因此倾向佛教,佛道之争借民间神话体系传达,像《西游记》崇佛抑道而《封神演义》崇道抑佛,但佛教与道教终究败给儒学道家的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东林党才是压垮明王朝最后的稻草。
清朝入关前毫无疑问信奉萨满教与藏传黄教,顺治帝笼络民心册封藏传佛教、道教与佛教,全真派王常月主讲白云观受赐紫衣弟子千余,风光背后道教开坛需朝廷准许以防聚众谋反,清朝皇帝仅有雍正帝对道教认可并服食丹药,雍正帝是著名的铁公鸡对道教投入微乎其微,清朝道教退出朝堂全凭医术和抓鬼维持传承。
民国时期道教最轰动的事件是袁世凯复辟,袁世凯心腹财政次长兼总理梁士诒笃信道教,梁士诒伪造祥瑞与民意鼓吹帝制欲裂土封疆,"洪宪朝服"借鉴道教祭服不伦不类沦为笑柄,1949年蒋公携第63代天师张恩溥同赴台湾,仓促间宗教事务未交接道教三件圣物也遗失,科学观念强化道教成为文化符号街头难觅道士身影。
洪宪朝服
综述:道教历经三千年,见证华夏沧桑变迁!
道教曾自我探究宇宙奥秘,亦曾屈从强权为世俗服务,曾争夺正统演变数百支派,亦庇护万民志在国泰民安,从商周到民国三千年历史,道教经历过华夏兴衰起伏,其蕴含的哲理与历史价值,值得敬畏与研究而非轻视。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南史》
随便看看
- 2024-08-12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的传奇人生
- 2024-08-11探究僧官系统的世俗化:从机构建制到任官模式的演变
- 2024-08-09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及制度的影响:冲突与融合
- 2024-08-08探究中国佛教在越南的传播历史及中华文明的影响
- 2024-08-04北京大学:优秀学子的梦想之地,哲学系的独特魅力
- 2024-08-03深入探究三教文化:儒、佛、道的融合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 2024-08-02王颂: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其佛学辞典研究成果一览
- 2024-07-31丁耘老师带领同学研读梁漱溟著作,探讨中国问题与人生问题
- 2024-07-22佛教思想的核心戒定慧,其起源与释迦牟尼的生平及影响
- 2024-07-22佛教思想主张众生平等,业报轮回劝人弃恶从善
- 2024-07-21佛教思想的核心内容及教义角度的归纳
- 2024-07-20敦煌莫高窟画中有话系列赏析:领略千年佛教艺术的魅力
- 2024-07-20红木家具与工艺品:北宋大才子苏东坡的佛教渊源
- 2024-07-18佛教文化中的因果定律:善良是否有回报?
- 2024-07-17七步莲花:佛陀的诞生与佛教的起源,探寻古印度的宗教奥秘
- 2024-07-17因果报应真的存在吗?心理学研究揭示行善能延长寿命
- 2024-07-17慈悲为怀与因果报应:探索佛家思想中的人生哲学
- 2024-07-15儒教、佛教、道教:三教传统宗教的特点与影响
- 2024-07-12人生迷茫时,佛教智慧能否带来解脱与快乐?
- 2024-07-05佛教养生理念与方法:修心养性,从心开始,追求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