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奉天“内圣”就是自己的修养要高

南怀瑾老师:奉天“内圣”就是自己的修养要高

奉天法鼓

儒家强调以天为纪,以史为鉴。以天为治,就是模仿自然,顺从自然。对于自然,对于宇宙万物,我们必须按照它自己的规律去理解,不能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随意改变。这不仅仅是道家的思想,儒家的思想也是如此。

《论语》中提到,姚何伟大?“只有姚泽天”!赞尧舜能无为而治。我们一再说过,不作为不是消极态度;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最典型的例子是大禹的防洪。大禹并没有采取“堵”的办法来控制水,而是顺水化解洪水。儒家高度赞扬他的方法。

再以史为镜,唐太宗有句名言:“以镜为镜,能正衣,史为镜能知盛衰”。我刚才讲了,中国历代的统治者,在政局稍微稳定的时候,肯定会修改礼乐,肯定会修改历代的历史。为什么?就是总结历代兴衰的经验教训,就是以史为鉴。这是中国的一大特色,所以中国历史是世界上最发达的。

内圣外王

“内圣”就是修养要高,那么如何提高修养呢?就是以君子为榜样来要求自己。但是,仅仅提高内在的道德和修养是不够的,还必须强调“外王”。“外王”就是所谓的“工作”,即不仅要有良好的内在修养,还要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取得成就。

在中国,形容一个人品德高尚,就是立德、说话、立功。一是修身养性;其次,要“表态”,也就是说,你的话可以从中启发和教育大家;

知行合一

内圣外王,是指内外兼修,既是自身的修养,又是外在的实际表现,就是说要能用在世间。如何使用它?《中庸》云:“博学、问、思、明、行”。“学习和询问”是指收集更多数据并直接调查;那么“故意”的意思是仔细考虑;还要“辨别”,即区分清楚、分析清楚;最后 南怀瑾老师:奉天“内圣”就是自己的修养要高,“实践”意味着落实到行动。“推”是真实的意思,要坚定、踏实。儒家荀子有云:“学以行而终”。好的,这就是学习的最高点。

朱熹也说过一句话,“学之知不如知要,知之要不如实。” 也就是说,无论你的知识多么广博,如果你不能掌握知识的本质,那么做这些知识是没有用的。但如果你能抓住它的精神点,那还不如你实际去做。“知”要落实为“行”,最重要的是落实“行”。

强调理解

中国儒家强调学习是为自己着想,即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修养,所以它不把学习看作是单纯的知识积累,而是把学习看作是提高自己智慧的工具。因此,儒家非常重视学习中的理解。

“领悟”二字中的“身”本身也包括上述的修行,即身体修行。在悟性上,儒家更强调悟性,即通过学习知识来把握事物的内在精神,灵活运用。

而且,在经验上,儒家还强调不同个体的特殊性,而不是普遍适用。即使有很多常用的东西,也应该针对不同的人单独处理。我认为这是儒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和思考方式。

两用

还有一点,儒家很重视中庸,这个“庸”是平常的意思,也有“用”的意思。所以,中庸之道,其实可以反过来说,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两端执中”的“用中”之意。强调太多为时已晚,要把握适当的度 南怀瑾老师:奉天“内圣”就是自己的修养要高,把握中间的道路。

适度并不意味着和解楼宇烈道家思想与智慧,而是适当。比如吃多了,你就受不了了,你会吃亏的。同样,如果你不饱不饿,你也做不到。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放不下,也不能管得太严。不能太严格也不能太善良,做对就好。

掌握这个东西并不容易,所以在《论语》中,孔子感叹,能有中庸之道的人少之又少,而且往往喜欢走极端。

和不同的

此外,儒家思想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即“和而不同”,实际上是多元并存、相互包容的意思。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多元并存,才能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如果都是单身,没有不同的意见,没有不同的想法,那么可以说没有前进的动力。因此,我认为“和而不同”也是儒家非常有价值的思想。

不断变化

最后,我想提出一个儒家的守恒不变,或知恒常变化的思想,即承认万物有其自身的原则或基本规律楼宇烈道家思想与智慧,但这种规律在特殊情况下要灵活处理。 . 这就是儒家所谓的“净”与“权”的关系。“经”是有原则或有规律的,“权”是有偶然性和灵活性的。

例如,儒家教导男人和女人不教和接受。孟子说这是“经”,是男女不施不受的根本原则。但如果你的嫂子掉进井里,你会伸手去抓她吗?孟子说要伸手,这就是“拳”。你不能只是站在井边任由她掉下来淹死,那是你需要改变的时候。知常亦需明变,即知“经”,用“拳”。

因此,儒家非常重视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时间”的概念与儒家的“钟”一样重要。《易经》把“是”和“中”二字放在一起,把“中”和“和”二字放在一起,所以“和”、“中”、“中”这三个概念。时间”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处理问题的原则。

和而不同的意思是多样性并存。所以多元并存,不能对一方好,对另一方不好,但要掌握一个衡量标准,那就是“中国”。但这个比例不是你想做的,要看时机。这个时机包括环境和条件,这实际上是一个机会。有了机会,一件事才能真正实现;如果没有机会,那么你的愿望可能无法实现。

中国有句古语总结了这一点,叫做“知时为英雄”。这句话本来是正字,俊杰是很能看懂时事的,所谓时事知识,就是能够把握机会。可惜后来大多被用作贬义楼宇烈道家思想与智慧,变成了投机取巧的意思。

所以,如果把“时”、“中”、“和”三个思想很好地结合起来,透彻理解,把握住,我认为儒家有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处理问题的原则。做儒家并不难。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