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统治者首次实现的统一思想,你知道几个?
汉朝统治者首次实现的统一思想,你知道几个?
最后一课:
汉朝不仅在时间上继承了秦朝,而且在很多方面都继承了秦朝。它巩固了秦朝首先实现的统一。
统一思维
为了达到巩固统一的目的,秦采取了许多政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统一思想的政策。秦统一六国后,丞相李斯写信给始皇说:“古时天地四散,无人能合……黑为一尊。私立学校是一种亲属制度和非宗教制度。
然后他提出了一个极其苛刻的提议:所有的历史记录,除了秦姬。 “百家”思想的所有著作和其他文献,除博士生保存的以外,除药书、占卜书、植树书外,一律送政府焚烧。凡想读书的人,都应该“以官为师”(《史记·秦始皇志》)。
始皇批准了他的提议,并于公元前 213 年生效。这虽然是彻底的扫荡,但其实无非是对长期以来法家思想的逻辑应用。韩非已说过:“明王之国,无书简,法为教;无祖语,官为师。”
李的建议目的很明确。他一定希望只有一个世界,一种政府,一种历史,一种思想。所以像医学这样的实用食谱书籍是免烧的,正如我们现在所说,因为它们是技术书籍,与“意识形态”无关。
然而,正是秦朝的残暴导致其迅速灭亡,汉朝紧随其后,大量“百家”的古代文献和著作重新出现。汉族统治者虽然不赞成前人采取的极端措施,但他们也认为要保持政治统一,就必须在帝国内部统一思想。这是第二次统一思想的尝试,与秦朝不同。
汉武帝(公元前140-87年)做出了这一新尝试。过程中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
大约在公元前136年,董仲舒在他的对策中说:“《春秋》大统,是天地恒经,古今交情。所不同的是,以上不能统一。”他在对策总结中建议:“凡不在六艺和孔子之术中的人,必须走自己的路,不要一起使用。” (《韩书·董仲舒传》)
武帝接受了这个建议,正式宣布儒家为国官学说,以六经为主。当然,儒家要巩固这个新获得的地位,要从其他对立的学派中挑选出许多人,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思想,从而使儒家与先秦儒家大相径庭。我们在上一章已经讨论过这种折衷混合的过程是如何工作的。而且自武帝以来,政府一直给儒家比其他人更好的机会来阐述他们的学说。
董仲舒提到的大同之道在《春秋》中也有论述。 《春秋》第一句是:“元年,春,王正月。” 《公阳传》解说:“‘王正月’何意?大同。”根据董仲舒和公羊派的说法,这种大统一是孔子在撰写《春秋》时为理想的新王朝制定的指导方针之一。
武帝在董仲舒的建议下实施的措施,比李斯对始皇提出的措施要积极温和得多,尽管两者都旨在统一整个帝国的思想。汉朝的措施不是像秦朝的措施那样一刀切地取缔所有学派,造成思想领域的真空,而是从“百家”中选出一个,也就是儒家,给予它独特的地位。作为国家的教义。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汉朝的措施并没有对私教其他学派进行处罚。它简单地规定,任何人欲当官,都必须学习六经和儒学。以儒学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也为中国著名的科举制度奠定了基础,以扩大新的政府官员。这样一来,汉代的措施实际上是秦代的措施与以前的私塾相协调的产物。这种自学自孔子以来,越来越普遍。有意思的是,中国第一位民办学校教师,如今已成为中国第一位汉学教师。
孔子在汉代思想中的地位
因此,孔子的地位在公元前一世纪中叶变得很高。大约在这个时期汉朝统治者首次实现的统一思想,你知道几个?,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类型,称为“微书”。纬线与经线相反。例如,织布有经纱和纬纱。汉代许多人认为孔子写了六经,但仍有一些未完成的意义。因此,只有六经与六纬的结合,才构成了孔子的全部教义。当然,这些纬书其实是汉代伪造的。
在维书,孔子的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春秋卫》,名为《韩寒玉》,其上写道:“孔子曰:秋兰士基。引古图,推论天变,为汉帝立法。”打孔子”,说孔子是黑帝的儿子,还列举了孔子一生中的许多奇迹,都是荒谬的、虚构的。这些纬书把孔子描述为超人、神,能够预知未来. 如果这句话真的统治了中国,孔子的地位将与耶稣相似,儒家将成为真正的宗教。
但不久之后,儒学中的现实主义和理性主义思想的人抗议这些关于孔子和儒学的“非常奇怪的理论”。他们认为孔子既不是神也不是国王,而是圣人。孔子既没有预言汉的存在,也没有为任何朝代制定法律。他只是继承了过去伟大传统的文化遗产,赋予它新的精神,并代代相传。
古代文学院与现代文学院之争
这些儒家的人组成了一个学派,叫做古文学派。这所学校得名,是因为它声称在“秦火”焚书前有藏经,都是用古文字写成的。对立派,包括董仲舒等人,被称为金文派,因所用经文是汉代流行的字体而得名。
这两派之间的争论是中国学术史上最大的争论之一。此处无需赘述。这里只有一件事必须说。它是古代文学院的兴起,是对现代文学院的反应,是一场革命。西汉末年,刘忻(约公元前46年-公元23年)支持古文学派。刘欣是当时最伟大的学者之一。因为他全力支持古文学派,后来现代文学派的人攻击他篡改了所有的古文经典,非常不公平。
近年来,我看到这两个流派的起源很可能要追溯到先秦儒家的两个流派。现代学派可能是先秦儒家唯心主义的延续,古文派可能是先秦儒家现实主义的延续。也就是说,现代文派出自孟子,古文派出自荀子。
《荀子》有一文《非十二子》,曰:“知先王之法,不知其宗系,……案回古,谓之“五行。很偏僻,很格格不入,没有分别,幽幽。却无话可说,契约无解……子思唱,孟可和好。”
这段话一直困扰着现代学者。 《中庸》据说是子嗣写的,但《中庸》和《孟子》都没有提到五行。但是,《中庸》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国兴则有真图,国亡则有鬼。” (第24章)孟子也这样说:“五百岁有王。” (下《公孙丑》) 这句话似乎表明,孟子和《中庸》的作者(如果不是子思本人中国哲学道家,一定是子思家的人)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相信天人。归纳和历史循环。我们回想一下,这些教义在阴阳五行中很突出。
如果说董仲舒和孟子有一定的联系,那么荀子对子思孟子的批评就更有意义了。因为如果说董仲舒观点的原型真的是孟子学派的话,那么董仲舒就是孟子学派的新发展,而按照董仲舒来判断孟子,孟子确实可以说是“隐士”和“秘密”。
这个假设以及事实可以增加它的力量。也就是说,孟子和董仲舒都认为《春秋》是孔子写的,都特别重视《春秋》。孟子曰:“孔子畏而写《春秋》。《春秋》是天子之事。所以孔子说:‘知我者,唯有春秋;罪人。反对我的只有《春秋》。”(孟子说孔子写春秋时中国哲学道家,他在做天子所做的事情。从这句话中,很容易得出董仲舒的说法,他说:孔子确实被天命为天子。
还有一个事实是,董仲舒在阐述他的人性论时,总是毫不掩饰地把它与孟子的人性论进行比较。上一章已经指出,两者在人性论上的不同,其实只是术语上的不同。
如果我们接受这个假设,认为现代文派是儒家理想学派即孟子学派的延续,那么认为古代文派是儒家现实主义学派的延续也就合情合理了。 ,也就是荀子派。正因为如此,公元一世纪的古文派思想家都对宇宙抱有一种类似于荀子、道家的自然主义观(荀子本人在这方面受到了道家的影响,如前所述)。
杨雄和王冲
杨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古代文学派的成员,是自然主义宇宙论的一个例子。他的《太玄》在很大程度上充满了“反道运动”的思想,这是《老子》和《易经》的基本思想。
他还写了一篇攻击阴阳家的《法言》。当然,他也在《法言》中赞美孟子。不过这并不妨碍我的假设,因为孟子虽然有阴阳之分,但从未走到汉代现代学派的极端。
古代文学院最伟大的思想家无疑是王冲(27-100岁),他以惊人的科学怀疑态度反对偶像崇拜。主要作品是《论衡》。在谈及这部作品的独特精神时,他写道:“《三百首诗》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说:‘思虑无罪’。《论衡》篇数十,亦是一词,说‘疾病和妄想’。” (《论衡·铁文篇》)又曰:“有实效无明,无凭有据。” (《论衡·薄葬》)
他用这种精神强力攻击阴阳师的理论,尤其是天人感应的理论,无论是目的论还是机械论。关于天人感应论的目的论,他写道:“天道是自然的,但它不为所动。如果你谴责和告诉人,它有事,但不是。自然。黄老一族,说起天道之道,就能得到。” (《论衡·谴责》)
关于这一理论的机理方面,他说:“人在天地之间,就像跳蚤和蚂蚁在衣服里,蚂蚁在缝里一样。缝隙之间的气变化是什么?跳蚤、虱子、蚂蚁不行,只说人可以,不符合物气之理。” (《论衡·变》)
道教与佛教
于是王冲为二世纪道教的复兴开辟了道路。在这里,我们要再次强调“道”与“道”的区别,前者是宗教,后者是哲学。我们说的是道家哲学的复兴,我称之为“新道家”。
有趣的是,我们看到在汉末年,道教也开始出现。现在有人把这种民间道教称为新道教。古文派清除了儒家阴阳家的成分,后来又与道家混为一谈,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杂学,称为道家。在这个过程中,孔子的地位由神恢复为师,老子成为了领袖。这种宗教模仿佛教,终于有了寺庙、僧侣和宗教仪式。它已经成为一个有组织的宗教,几乎没有先秦道家的哲学,所以只能称为道教。
在此之前,佛教是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的。这里也必须强调一下“佛教”和“佛教”的区别。前者是宗教,后者是哲学。正如我前面所说,佛教在制度组织方面极大地启发了道教。在宗教信仰方面,道教的发展受到民族情绪的极大刺激,人们愤怒地看着外国佛教成功入侵中国。有些人确实认为佛教是蛮族的宗教,所以道教是中国本土的信仰,发展到一定程度成为替代佛教的本土宗教,在这个过程中借鉴了很多外国对手的东西,包括制度、仪式,甚至是大多数古典形式。
然而,佛教除了是一个有组织的宗教外,还有它的哲学,佛教。道教虽然一直反对佛教,但道教却视佛教为盟友。当然,道教在出身方面不如佛教。但在神秘的形式中,两者非常相似。道家的“道”,按照道家的说法是难以形容的;佛教的“真理”也被说成是不可言喻的。它既不是“一”也不是“多”;既不是“非一个”也不是“不多”。这样的名词和名词,正是中国人所说的“空想和胡说八道”。
在公元 三、 公元四世纪,中国著名的学者一般都是道士,他们往往是著名佛教僧侣的密友。这些学者普遍精通佛经,而这些和尚普遍精通道经,尤其是《庄子》。他们聚在一起时的谈话在当时被称为“清晰的谈话”。谈起“飞飞”,他们无声地笑了起来,也是通过沉默才认识的。
在这样的场合,“禅”的精神就出现了。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一个分支,它确实是佛教和道家哲学最微妙的方面的结合。它对后来的中国哲学、诗歌和绘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将在第 22 章详细讨论。
政治和社会背景
现在,让我们回到汉朝主导儒家,后来复兴道家的政治和社会背景。儒家的胜利,绝不仅仅是因为当时某些人的运气或爱好。当时有一定的情况,使儒家的胜利几乎是必然的。
秦以法家哲学为基础的冷酷精神征服了六国,表现在对内控制和对外关系上。秦朝灭亡后,人人谴责法家的严酷,根本不谈儒家的仁义道德。公元前140年,武帝宣布。凡是统治沉府、商鞅、韩非、苏秦、张仪的人,都不得为贤士(见《汉书·无忌》)。
法家因此成了秦的替罪羊。在其他流派中,儒家和道家离法家最远,所以自然而然地出现了支持儒家和道家的反应。汉初,道教,即所谓的“黄老之学”中国哲学道家,其实很盛行。例如,武帝的祖父文帝(公元前179年至公元前157年在位)深爱“黄老”;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昙在他的《论六学要义》中对道教给予了最高的评价。
按照道家的政治哲学,一个好的政府不应该多管事,而应该尽可能少管事。所以,在圣王登基的时候,如果他的前任国王管得太多,造成了不好的后果,他会尽量消除。这正是汉初人民所需要的,因为秦朝造成的苦难之一就是管得太多。因此,当汉朝的创始人刘邦率他的革命军队进入秦都长安时,他与人民签订了三章法律:杀人犯的死亡,他人的伤害。 ,以及盗窃罪;此外,秦朝的所有严厉法律都被废除了(见《史记》。汉朝的创始人就是这样实践“黄老学”的。
所以道家哲学符合汉初统治者的需要。他们的政策是废除秦国的严厉法律,与人民息息相关,在长期的战争耗尽一切后恢复国家的活力。当生命力恢复时,道家哲学不再适用,需要进一步建设的方案。统治者在儒家中找到了它。
儒家的社会和政治哲学同时是保守的和革命的。它是保守的,因为它本质上是贵族哲学;它是革命性的,因为它为这个贵族提供了新的解释。它保持了孔子时代封建中国普遍接受的君子与小人之分。但它也坚持认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不应像以前那样以血缘为基础,而应以德为基础。因此,它认为一个有德有才的人,应该是一个在社会上居高位的人,这是完全正确的。
第二章已经指出,中国古代社会是以家庭制度为基础的,而儒家思想则为家庭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随着封建制度的解体,平民从封建领主手中解放出来,但旧的家族制度仍然存在。因此,儒家作为现存社会制度的理论基础仍然存在。
封建制度废除的主要后果是政治和经济权力的正式分离。当然,事实上新地主在当地社会拥有很大的权力,包括政治权力。但至少在执政期间,他们不是地方政治统治者,尽管他们经常能够通过他们的财富和声望对国家任命的官员施加影响。这终于向前迈出了一步。
新贵族,如官僚、地主,有很多人与儒家所要求的德才兼备相去甚远,但他们都需要儒家专门提供的一些知识。这是关于用来维持社会区别的繁文缛节和礼仪的知识。汉高祖刘邦降服了所有的对手后,他的第一个行动就是命儒伯孙通和他的弟子一起制定仪式。第一次尝试新的朝堂礼后,刘邦满意地说:“我是今天最珍贵的皇帝!” (《史记·刘敬书孙通传》)
孙统叔的做法,被他的一些儒家同胞不赞成,但成功了。由此可见,新贵族为何喜欢儒家思想,即使是真正的儒家精神,他们也可能反对,也可能不知道。 .
但最重要的是我在第三章中指出的一个事实,即西方人称儒学为“儒学”,这是非常不准确的。要知道,儒家就是“儒家”。这种“儒家”不仅是思想家,还是学者。他们精通古代文化遗产。这种双重身份是其他学校所不具备的。他们教授古代文本,保存伟大的文化传统,并尽其所能解释它们。在一个农业国家,人们总是尊重过去,所以这些儒家总是最有影响力的。
至于法家,虽然成了秦的替罪羊,但从未被彻底抛弃。在第十三章中,我指出法家是真正的政治家。他们可以为新的政治形势想出新的统治咒语。因此,随着中华帝国版图的扩大,统治者不得不依靠法家的理论和技术。这使得汉代以来的正统儒家一直将“儒法利”归咎于各个朝代的统治者。但事实上,无论是儒家还是法家,都有其应有的适用范围。儒学的专属范围是社会组织、精神道德文明和学术。法家学说的专属范围仅限于实践政治的理论和技术。
道教也有旅行的机会。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几次政治社会秩序混乱的时期。人们对古籍的研究没有时间和兴趣,自然倾向于批评现有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在这样一个时代,儒家自然没落,道家自然兴盛。这时汉朝统治者首次实现的统一思想,你知道几个?,道教对现行的政治社会制度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它还提供了一种逃避现实的意识形态,以避免伤害和危险。这些只是为了满足出生在乱世的人们的需要。
公元220年汉朝灭亡之后,经历了漫长的分裂和混乱,直到公元589年隋朝统一全国才结束。这四个世纪有两个特点。一个特点是战乱频繁,朝代更迭,一系列王朝统治华中和南方,一系列王朝统治华北。另一个特点是几个游牧民族的兴起,有的强行翻越长城,在华北定居;有些人平静地搬进来。北方的几个朝代都是由他们建立的,他们的势力从未延伸到长江。由于这些政治特点,这四个世纪被统称为“六朝”,又称“南北朝”。
这是一个在政治、社会和悲观主义上普遍存在的黑暗世纪。在某些方面,它与欧洲的中世纪非常相似,而且同时也有时代。此时,在欧洲,基督教成为主导力量;在中国,一种新的宗教——佛教迅速发展起来。但是,如果说这是文化衰落的世纪,那就大错特错了——有人这么说。相反,如果从狭义的文化这个词来看,可以说在本世纪,在几个方面,我们都达到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峰。这一时期的书画、诗词、哲学都很优秀。
接下来的两章将讨论这一时期的主要国家哲学,我称之为“新道家”。
随便看看
- 2024-07-29国学经典弟子规为何被指伪国学?徐晋如痛呼其为毒草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梁氏国学功底深厚,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比较,探究先秦政治思想
- 2024-07-25传承国学传统文化:儒道释三家思想精髓与做人标准解析
- 2024-07-24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孔子到董仲舒再到玄学
- 2024-07-14今日头条、百家号精选十部必读国学经典,领悟古人智慧,提升自身修养
- 2024-07-02品读十句最具智慧的国学精语,领悟中国人的品质与内涵
- 2024-05-15安徽三祖禅寺住持上宽下容大和尚出席旃檀禅林讲堂
- 2024-05-10(国学讲堂)国学百家讲堂,希冀站在历史的高度、21世纪的视野
- 2024-05-08春节的第一天叫“初一”国学大师南怀瑾《易经》
- 2024-04-18“国学”与“企业文化”结合的特点及特点
- 2024-04-06弘扬国学,传承命脉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黄颖1
- 2024-04-03阿午“五行国学之五行应用实践分享(三十)”
- 2024-04-02(国学文化)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作用
- 2024-03-312017年国考申论备考:《国学》之国学篇
- 2024-03-31国学智慧,就像有一盏灯、有一颗星给我们指引方向
- 2024-03-28(国学文化)儒家上台后做了什么?他们在大汉衰落的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 2024-02-271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你知道几部?
- 2024-02-26“国学”到底是什么?中国的灵魂是规定者
- 2024-02-20吉林出版集团以上讲儒家哲学的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