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儒家“和而不同”“与时俱进”的精髓,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儒学为现代社会发展难题的解决提供智慧。以“尊仁”“崇德”“尚和”为特征的儒家学说,蕴含着化解人类社会发展难题的中国智慧,儒学的“尚和”思想对培养人的群体意识,纠偏现代社会个人主义倾向等方面具有借鉴价值。儒家的“德行伦理”将修身与治国平天下有机联结,其本质是将个人与国家、伦理与政治相联系,并强调“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
【知识点】儒家的代表人物思想,你了解多少?
儒家代表人物思想孔子,儒家创建人,思想核心是“仁”和“礼”。荀子,儒家现实主义派代表,继承并发展早期儒学的“礼乐”思想,并吸纳了法家的法治思想,主张礼法并重、王霸兼行;发展了先秦时期的自然论,提出了具有朴素唯物色彩的天道观。朱熹,新儒家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
《弟子规》偏重于礼仪,小孩子本应,要那么多礼仪规范干嘛?
孔子是讲孝悌的,但《孝经》在儒家经典里,地位并不高。不是“孝”好不好的问题,儒家是讲中道的,不是只讲忠孝。自孔子死后,儒分为八,每一派对孔子讲的话,理解的都不一样,都认为自己得到了孔子的真传,两千年后的清朝人所讲的话就能代表孔子的训谕?我们看《三字经》,讲一些品德的内容,但更多的内容讲的是历史知识、自然知识,就挺好。我...
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图)
儒学为现代社会发展难题的解决提供智慧。以“尊仁”“崇德”“尚和”为特征的儒家学说,蕴含着化解人类社会发展难题的中国智慧,儒学的“尚和”思想对培养人的群体意识,纠偏现代社会个人主义倾向等方面具有借鉴价值。儒家注重“德”“行”统一,以“行”释“德”,立足实践阐释道德价值的行为表达。
儒佛道: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三大主干,你知道吗?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演变发展中,最终形成了以儒家为主、佛道为辅的基本格局。那么,儒佛道何以成为中国文化的三大主干?在诸子百家中,儒、道两家的人生哲学最具特色并最具互补性,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儒家关注现世现生的人文精神表现得最为突出。
综而论之儒家思想的基本特点及特点分析!(图)
中华传统文化以儒道思想为主体架构。这使儒家思想成为国家意识形态,以儒学为主导的汉民族文化思想也开始正式形成。对中国古代科学文化深有研究的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源于道家思想。这实际上反映了先秦以来以老庄为代表的的道家思想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在思想派别上道家虽是儒家的主要...
孔子儒家思想 2015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唐晓敏奴隶制
至少是从西周开始,就已经是封建社会,孔子说“吾从周”,从的是封建制度和思想意识,而不是什么奴隶制度。孔子的时代,也是趋向于皇权专制的时代。孔子、孟子约束皇权专制,想了很多的办法。法家思想是一个特点是,让君王一个人高高在上,其他所有的人都“平等”,即同样卑微。其次,道家的思想,特别是老子的思想,对皇权专制的政治也有一些用...
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区别及基本精神皆生发而来!
道家哲学虽然建构了一个以自然之道为基本框架的形上学体系,但它所说的“道”实际上就是人道化的自然之道,人道问题是自然之道问题的理论原点和逻辑归宿,所以,人的问题始终是道家哲学的一个内在主题,而道家哲学对人的问题的探讨则渗透了追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的原始人道主义精神。但是,尽管如此,道家的人道主义思想在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
儒家“内圣外王”的内涵是什么?(深度好文)
只是,孔子时代并没有明确提出"内圣外王",这一概念是道家思想代表庄子所提出的。在儒家思想中,“仁”居于核心位置,孔子以仁立教,并且提出“为仁由己”,“我欲仁,斯仁至矣”。后来,朱熹又具体对此展开,在他看来,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圣人,一个基本特点就是“知无不尽而得无不全”,概括的说就是,圣人是既具有崇高的德性,而又具有极高...
:儒学的一个误解,有何不同?|历史
“四书”,是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部儒家经典。就中国传统学术而言,“四书”以及历史地形成的所谓“四书学”,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儒家“道统”之始基,儒学“学统”之圭臬。而儒学之道,总不离开一个“人”字,故儒学者,人学也;儒道者,人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