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气决定一切

习气决定一切
人生的真理只藏在平淡无味之中。47、心胸决定了境界,心态决定了命运。48、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56、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86、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佛家人生哲理名言相关文章:经典名言生活哲理名言名句大全人生哲理人生感悟经典名言有关人生的...
日期:2023-07-04 人气:254 阅读全文

人生不是梦,就怕了,何事秋风悲画扇

人生不是梦,就怕了,何事秋风悲画扇
那么,本期赏析看透人生的佛家禅语。人的不幸有千万种,而幸福的人只有一种:心境禅定,爱心无染的人。5、该怎样,就表现怎样的心,既不矫揉造作,又不虚伪处世,完全是一种真实自我的流露,在这种真我里心自然解脱自在了。52、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61、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修行的人要对因果...
日期:2023-06-29 人气:249 阅读全文

风水堂:不执着世间的一切物质

风水堂:不执着世间的一切物质
佛家认为,“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而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故曰不可说,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也是这个道理。另外,禅宗的理念,佛陀境界需要人自己从人生的日常流转中去领悟,才能真正达到精神的自由。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众生皆有佛性。
日期:2023-06-28 人气:269 阅读全文

儒家是入世之道,有礼有信的之人

儒家是入世之道,有礼有信的之人
儒家是入世之道。目的就是要我们能够更好地在世间生存,成为一个仁义兼备、有礼有信的圆融之人。相对于儒家思想来说,释家和道家更侧重于出世之道。今天,我们暂且不谈出世的问题,我们先来好好谈谈活在世间的问题,从儒家的思想汲取入世的智慧。不过,如果你想要更好地融入社会,自然就去参照儒家的价值观,因为我们活在儒家文化的人情社会里。
日期:2023-06-28 人气:168 阅读全文

唯美爱情故事:蜘蛛与梁上修炼的唯美故事

唯美爱情故事:蜘蛛与梁上修炼的唯美故事
佛主问到“你说世间什么是最珍贵的”蜘蛛想了想说“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主点了点头就走了。有一天佛主又来到圆音寺,对蜘蛛说:“你可还好,不知你对那个问题还有什么看法。这时佛主来了对蛛儿的灵魂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呢。
日期:2023-06-20 人气:251 阅读全文

佛系语录:山高自有可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佛系语录:山高自有可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佛教里面常用的词“阿弥陀佛”,每一个佛教师傅,都会将它挂为口头禅,这四个字究竟有什么样的含义呢?大多数人认为,佛教的迷信只是因为,人们信奉佛僧,但事实上,只要你用心体会佛教,理解佛教的深层含义。阿弥陀在佛教解释中是指“无量”的意思,而佛是指光明,寿命,智慧。他曾对南无阿弥陀佛这句话,做出过自己的阐述,或许可以作为借鉴,...
日期:2023-06-13 人气:445 阅读全文

古人修道成仙,何为得道?——坐忘成仙的终极心法

古人修道成仙,何为得道?——坐忘成仙的终极心法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内容,可以说是古人修道成仙的终极心法,这部古籍名为坐忘论,出自于唐代道门隐士司马承祯之手。其中不仅包含了先秦练气士修真悟道的法门,同时还吸收了许多关于佛家的修心炼性之法。“坐忘二字乃是出自于《南华真经》,是上古真人的悟道之法。其实按照坐忘论这部书中的思想内涵来看,在古代修道者眼中的得道成仙,显然并非我们...
日期:2023-06-13 人气:389 阅读全文

(每日一题)老子哲学的基点是天地人唯物主义哲学

(每日一题)老子哲学的基点是天地人唯物主义哲学
老子哲学有完整的体系,包括道主导一切的本体论,合道的认识论,尊道重德的实践论,老子哲学属于天道哲学体系,属于唯象唯物主义哲学。老子哲学理论以象的应用为基础,以象为术数的基本推演素材,以象统物、统事、统天地。《道德经》是关于天道、宇宙、生命的理论。
日期:2023-05-25 人气:304 阅读全文

每天佛心慧语,不取其照,得本无得

每天佛心慧语,不取其照,得本无得
每天佛心慧语1《佛说文殊师利般涅槃经》卷一RzF句子屋每天佛心慧语26、【佛说人间八苦很经典的禅机哲语】人生第二苦——老苦。15、【佛心禅语】所谓“烦恼即菩提”,此话怎讲?每天佛心慧语3每天佛心慧语4《佛说八大人觉经》RzF句子屋3、【佛心禅语】人的一生,很难保证永远相安无事。(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RzF句子...
日期:2023-05-20 人气:414 阅读全文

梁漱溟:佛家思想的终极之地——梁漱溟与佛家

梁漱溟:佛家思想的终极之地——梁漱溟与佛家
梁漱溟被评为“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但他却又一直坚持“佛家思想”。1梁漱溟对儒家和佛家的认识梁漱溟在《儒佛异同论》中从三个方面表述儒家与佛家的异同。分析梁漱溟的观点我们可以知道,他认为儒家之学产生于后一面;佛家之学产生于前一面。梁漱溟说佛[M].梁漱溟佛学思想深析[D].佛土与世间:梁漱溟由佛入儒的思想转变[J].论梁漱...
日期:2023-05-09 人气:28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