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老子的“礼崩乐坏”与“克己复礼”

孔子老子的“礼崩乐坏”与“克己复礼”

孔子与老子,并为中国春秋时期之哲学家,孔子为儒家之集大成者,而老子则为道家学之开山鼻祖。二者对于当时“礼崩乐坏”,混乱不堪的社会,都开出了自己的药方。

孔子与老子的“礼崩乐坏”与“克己复礼”

孔子的药方,不外乎四字,“克己复礼”。虽然孔子在学术方面提出了很多的主张,但是就其政治思想而言,克己复礼四个字孔子儒家思想核心主张,无疑是最为核心的。所谓的“礼”,便是周礼,这是一种塑造社会秩序的规范。克己复礼的本意,是要求各个诸侯都能够克制自己争霸的欲望,恢复西周时期的原有秩序。与此同时,他提出了“仁”等主张作为补充,认为人君也好,百姓也罢,都要怀“仁之心”,即爱别人。试图通过“仁”对人内心的塑造,来从思想道德层面恢复社会秩序。

孔子与老子的“礼崩乐坏”与“克己复礼”

孔子与老子的“礼崩乐坏”与“克己复礼”

另外,孔子强调教育的作用。孔子本人便是开私学风气的先人之一,他非常重视教育对人的塑造。孔子推崇教育,一方面是因为教育可以让人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可以让人更好地理解“仁”的概念,是用“仁”塑造人品格的重要途径。

孔子与老子的“礼崩乐坏”与“克己复礼”

从孔子的诸多主张中孔子儒家思想核心主张,可以看出,孔子注重“社会秩序”的作用。他的一切主张,都是为了重新塑造一种社会秩序孔子与老子的“礼崩乐坏”与“克己复礼”,而使得社会摆脱被人“嗜斗”天性所支配自然状态。

孔子与老子的“礼崩乐坏”与“克己复礼”

孔子与老子的“礼崩乐坏”与“克己复礼”

老子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其思想真正传世的部分非常少。传说老子曾经骑牛西去,途经函谷关之时曾经写下了《道德经》。但后世似乎又发现,《道德经》是汉朝人假托老子之名而伪作的。所以老子的思想很难真正被完全总结。

就目前已知的来看,老子主张:小国寡民,无为而治。“鸡犬之声相闻,而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简单来说,老子认为原始社会是最为理想的社会形态,因此他认为“国家”实际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人们应当回归到没有国家的自然状态中孔子儒家思想核心主张,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也应当被切断。

毫无疑问,老子的这种思想是不可能被统治者所接纳的。国家机器一旦建成,那么“无为而治”便不可能实现,老子的主张,自然也就没有了可以实现的基础。至于孔子的主张,在春秋时期社会变革的时代,自然是不会被接受,因为当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孔子与老子的“礼崩乐坏”与“克己复礼”,旧有的上层建筑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根本无法继续维持,故而法家的“变革”思想成为了当时的流行。

但是,当变革完成之后,必然需要再次维持新的社会秩序,此时,孔子的思想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最有力的“维护秩序”之武器。

因此,老子和孔子如果同时辅佐一位君主,无论是在任何时期,老子都不会治理好国家。因为老子的思想,从本质上来说就不是要“治理国家”,而是要“消灭国家”。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