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管理思想:道法自然,遵循客观规律

老子管理思想:道法自然,遵循客观规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一书不仅是老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且书中所涉及的大量哲理,与管理思想相通。“道家者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班固《汉书》)。“南面之术”即管理的谋略和具体办法。具体的说老子管理思想:道法自然,遵循客观规律,老子的管理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原则:道法自然

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他认为,“道”是人类生活的准则,是客观存在的宇宙本源,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从管理的角度看,“道”是管理的规律和原则,“道法自然”,即指管理是一个有独特发展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如何理解管理规律,《老子》开篇即点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人们对管理的规律不可能掌握认识的完全,只能掌握有限的真理,而不能掌握绝对的真理。尽管如此,管理主体在自己的工作中应尽量遵循客观规律,使自己的管理行为接近于客观规律;作为管理者,应善于在特定条件下恰当的运用有关的管理理论,接近或符合管理的客观规律,“道法自然”,接近和趋向客观规律,这是老子思想的指导性谋略。

二、管理中心:人居其一

管理要素是由人、财、物、信息和时间构成的。人是管理要素中活的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因素。因此,管理的中心是对人的管理。因此,老子认为必须以人为本,“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老子》第25章)。把人作为宇宙间与道、天、地并列的第四大要素,说明了老子的人本思想。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曾说“人是我们最大的资产”。如何以人为本,老子认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老子》第49章)。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应无私心,以百姓即被管理者的心为自己的心。这不仅具有民利观点,而且还有民主观点。在管理实践中要取得众人的拥护,必须“重积德,则无不克”(《老子》第59章)。这里包含着“攻心为上”的管理思想。

三、管理艺术:负阴抱阳

老子的管理艺术包含着朴素辩证法思想,核心是强调矛盾、对立统一和质量互变思想。管理与万事万物一样,是包含着矛盾的统一体,“万物负阴而抱阳”(《老子》第42章)。把握管理思想问题,也必须从矛盾的方面去理解,正确处理计划与目标的问题。在管理实践中时时都面临许多的曲折困难,这是每一个管理系统都不可避免的。如何看待这一点,老子认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管理者要善于从困难和危急中,从难题和曲折中看到矛盾的转化,从危机中看到良机,看到管理系统面临的机会和转折,并要善于把握住这些机会。管理活动是逐步趋向目标的行为,应通过量变推动质变,“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群体关系、权力过渡、组织变革都应考虑管理系统可能的接受程度,通过逐步量变实现目标。这种谋略是适应大多数管理系统变革和发展实际的谋略选择。

四、管理基点:无为而治

“无为而无所不为”是老子的一句名言,是老子管理思想的重要谋略。“无为而无所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老子》第48章)。此处“取”为治理,无事即无为,有事即有为,也就是违反客观规律的妄为。老子认为,宇宙本原是道,道无为;人应该遵循道道家哲学思想中的以柔克刚,故人也应无为。以无为否定人为,强调顺物之自然。老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无为的结果,万物各得其所,各遂其生;所以,可以说是无所不为。反过来,也可以说,没有一件事不是“无为”所为的。“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第3章)。治理天下,应该无为;如果违反规律去“有为”或“人为”,那就不可能治理好天下。“为者拜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老子》第64章)。固执的坚持“有为”,盲目蛮干,必遭失败。管理实践应该遵循其客观规律,如果按人为的臆想去从事管理工作,肯定是搞不好的。

从无为而治出发,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第57章)。老子针对无为而治采取的谋略是:“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第57章)。正指法制禁令,功能是禁恶,正其不正。奇是用兵的谋略,出奇制胜。奇和正两种谋略都不能用来取天下,治理天下只能用“无为”。从管理系统来看,对外部竞争必须用“奇”谋,出奇制胜;处理内部关系不能用奇谋,而应用“正”即必要的规章制度,规范的管理流程道家哲学思想中的以柔克刚,否则丧失民心。从整个管理系统的全局指导思想来看,仅凭“奇”“正”是不够的,而只能按客观规律办事,靠“无为”的指导来解决问题。这种针对管理系统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应对的谋略意义极大。

五、管理对策:以柔克刚

“弱者道之用”(《老子》第40章),这是与“反者道之动”相对应的一句话。“弱”指柔弱,代表负面的概念。柔弱是道的属性,是道的作用所在;处柔守弱,是保持事物符合“道”的最好的手段,是“自然无为”的主要体现。为了论证这一思想,老子提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老子》第78章)。为此,老子提出“上善若水”(《老子》第8章)的命题。显然,老子采取的谋略思想是“以柔克刚”。从管理角度看,小可以胜大,弱势团队可以通过努力战胜优势群体,船小好调头,以柔克刚的关键是,柔者有正确的战略、适宜的发展条件、能够把握的机会,当然也包括高水平创意的谋略。

老子在继承远古以来的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又开拓了文化发展的新方向,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创立了以“道”为本体论的哲学体系,为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哲学基础。由于老子的思想是一个概念丰富的思想体系, 对自然、社会和人本身都有许多深入、准确的洞察,因此,它获得了某种特殊的理论品质,蕴藏着许多理论生长点和不同思想体系道家哲学思想中的以柔克刚,并提出了作为人生价值根源和基础的“道”范畴。老子的“道”既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又是万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源。形而上的“道”落实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上,就成为人的行为方式和处世。在个人与他人、与群体的关系上,老子提出“无争”的处世原则,主张挫脱解纷,和光同尘老子管理思想:道法自然,遵循客观规律,反对争功名利禄,达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在个体生命的自我完善上,老子提出了“深根固柢”的“长生久视之道”。从这一点上来说,老子的思想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目前和未来的文化生活以及现代管理理念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