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儒之起源——人之所需何为儒
中国古代儒之起源——人之所需何为儒
罗曼读书 为 阅 读 而 生
每 天 一 读 ,有 你 最 爱 。
儒之起源——人之所需
何为儒?春秋时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服务的文人,被称之为是“儒”。就字体结构而言,“儒”字,左“人”右“需”,意即“人之所需”,指人的需要;“儒”古同“懦”,而“懦”字,左“心”右“需”,意即“心之所需”,也就是柔弱如水的意思。
甲骨文中即有“儒”的记载
甲骨文中有儒帝子、儒人、儒师、子儒的记载。由这些名词可见,殷商时代(约前1600~约前1046),儒已经是高贵的文人职称,往往和帝子、公子、国师联系在一起。说明在中国的古代社会,最晚到了殷商时期,已经有了熟悉诗、书、礼、乐,非农非商非工亦非武士,专门为国家机器和贵族服务的文人阶层,最初指的是在冠婚丧祭时司仪的祭官。这些人就是早期的儒,或者称为术士。
西汉后期律历学家刘歆
在中国学术史上,最早探讨儒之起源的是西汉后期的律历学家刘歆(xīn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前53—23)),依据的是《周礼・大宰》说:“……四曰儒,以道得民……”,认为儒作为王官的职能——“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
东汉文字学家许慎
东汉文字学家许慎(58~147)《说文解字》曰:“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术:亡之称。”
“儒”的职称总是在不断地扩散和贬值。按照东汉许慎在其字典《说文解字》之中对“儒”的解释,表明儒的规格已经降低了。
中华民国学者胡适
民国学者胡适(1891~1962)把孔子以前的儒,看成是犹太教里的祭师和伊斯兰教里的阿訇(hōng)。胡适认为,所谓儒,是一种有知识,有学问之专家;他们散在民间,以为人教书相礼为生。胡适认为这些专家,乃因殷商亡国以后,“沦为奴隶,散在民间。”
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1895~1990)则认为:“照我们的看法,儒之起是起于贵族政治崩坏之后,所谓‘官失其守'之时。这些专家,乃因贵族政治崩坏以后,以前在官的专家,失其世职,散在民间,或有知识的贵族,因落魄而也靠其知识生活。”
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
始祖孔子的局限——儒源于礼
儒家始祖孔子(前551—前478)的先世是宋国贵族,因避祸其家族由宋逃到鲁国,便成为鲁国人。他父亲名纥(hé),字叔梁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做过鲁国陬(zōu)邑的地方长官。叔梁纥的正妻施氏,生了九个女儿却没有一个儿子,小妾为他生了长子孟皮,孟皮有足疾,叔梁纥很不满意。66岁的叔梁纥又娶了不满20岁的颜征在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在尼山野合生孔子。孔子3岁时,父亲死了,颜征在被施氏所逐,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阜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儒家始祖孔子
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孔子17岁,母亲颜征在去世。孔子19岁时,为了能够经常回到祖籍地宋国祭拜祖先,便迎娶了宋国人丌(qí)官氏之女为妻。孔子20岁时,亓官氏生子。据传此时正好赶上鲁昭公赐鲤鱼于孔子,故给其子起名为鲤。孔子自此就有了政治诉求,想走仕途。他做过仓库保管员,也做过牲畜管理员,都很负责任。但一生仕途得意时少,失意时多。
孔子有两面性,既有政治诉求,又有人文诉求,在仕途不得意时,孔子就会把注意力转向人文方面。他主张“博学于文”,到处学习,不懂就问,是老子的亲传弟子之一,曾经多次不远千里求教于老子。
孔子求教于老子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自三十岁招收学生,一直到老。孔子倡导“有教无类”,不分地位高下,报酬厚薄,只要学生拿十条干肉的拜师礼品,即可收其入门。在教育方面,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一个好老师。
孔子是中国私人讲学的第一人,也是传播古代文化的第一人,孔子在47岁时退隐,但并没有著书立说,而是“述而不作”。他一面整理古籍,一面讲学传授学术。研究梳理编撰了《诗》、《书》、《礼》、《乐》,众多弟子跟着孔子走遍各国,跟随他学习。中国上古和中古时期口耳相传和文献记载下来的古代文化的流传以至后来的扩大和发展,不能不归功于孔子。
孔子弟子卜商(507—?),字子夏
《论语・雍也篇》有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孔子告诫自己的学生子夏说,要当就当“君子儒”,千万不要当“小人儒”。
由此可见,到了孔子的时代,“儒”这一阶层已发生了相当大的分化,至少形成了“君子儒”与“小人儒”的两极阵营。在体系内的,为国家政府服务的儒,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儒;而在民间给老百姓婚丧嫁娶服务的儒,就是小人儒。实际上孔子在期望自己的弟子们一定要勤奋努力,不要再次沦为那种只能为民间的礼仪活动服务,只是干一些诸如丧葬之类的吹打揖让之事,以至于沦为贱民阶层。
荀况画像
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家荀况(前313~前238)《荀子・儒效第八》有云:“故有俗人者,有俗儒者,有雅儒者,有大儒者。”
儒效,即儒者的作用。荀子在这里论述俗人与儒是有区别的,儒指的是通诗、书、礼、乐的文人,儒自身也有俗儒、雅儒和大儒之分,儒群已经扩大了。
少正卯因为学术之争被孔子诛杀
少正卯(?~前496)是中国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官至少正,能言善辩,是鲁国的著名人物,被称为“闻人”。少正卯和孔丘一样都开办私学,招收学生。少正卯的课堂多次把孔丘的学生都吸引过去听讲,只有颜回没有去。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孔丘在55岁的时候任鲁国大司寇,摄相事,七日而诛少正卯,曝尸三日。以仁义治天下的孔子开因为学术之争而杀戮异己之先河。
孔子虽然属于老子的亲传弟子,但却并不是能够传承老子思想的人。一方面他主要的诉求在仕途,在政治,而非人文,人文诉求是在政治诉求达不到时的第二选择,而且孔子“述而不作”,他整理出版的古代经典全部都受到其尊礼思想的影响甚至直接篡改;另一方面,从少正卯被孔子诛杀一事可以看出,孔子并没有真正领略到老子的思想精髓,而且心胸、格局和自信心都不够,不是老子所说的知道、知天、知地和了解自然力,可称其为“大”的人。
2千多年的思想禁锢
自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与董仲舒(前179~前104)携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官方的意识形态,“儒”就逐渐成了士子——文人士大夫阶层——的代名词,“儒”的含义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西汉继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扬雄(字子云,前53~18)《法言・君子》曰:“通天地之人曰儒。”
北宋理学家、教育家孙复(992~1057)曰:“儒者,长世御俗,宣教化之大本也。”
孙复传承思孟学派的理念,把“儒”的功能从礼仪扩展到教化,没有教化,人便混同于禽兽,天下就不成为人的天下。
北宋思想家孙复画像
孙复进一步提出教化当以太学为根本:“太学者,教化之本根,礼义之渊薮也。王道之所由兴,人伦之所由正,俊良之所由出。”
显然,孙复在这里把太学的教化与政治是否清明联系起来,并将之安置到思孟学派“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位置上。
北宋气学派思想家张载
北宋气学派思想家、教育家、横渠先生、关学学派创始人、理学创始人之一的张载(1020~1077)把儒——士子的社会功用再次升华,认为儒者立于天地之间,格万物而体至理,习大道而治天下,因此把儒家使命总结为冯友兰所说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不可否认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思想之中有很多的闪光点,但一方面中国既有人文始祖伏羲氏,又有揭示宇宙之奥、生命实相和人事要害的老子,孔子虽是老子亲传弟子,但并没有传承老子的“道”,而是把“礼”抬到了最高的位置,其思想本身就不在“道”上;另一方面,自董仲舒把孔子捧到人文庙堂做了神像之后,到宋朝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原本偏离“道”已经比较远了,南宋朱熹(1130—1200)直接把孔子再抬高到文圣人。到了明清两代,孔子被皇帝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之位”。
南宋理学之集大成者朱熹
在政治伦理方面,儒家所倡导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朕即天下”、“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儒者最高的追求就是与君共治天下。儒家原本只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之中的一家中国古代儒之起源——人之所需何为儒,历经2000多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发展,意识形态领域儒家独大,尊礼而贬道的儒家思想最后发展的越来越僵化,越来越不在道上。
古代的科举考试
中国实行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考生被关进考试院,第一个重要的仪式就是祭孔。每一个考生都要高呼让孔子听了都会羞愧的无地自容的口号:“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1百多年的彻底颠覆
无论是出于政治策略考虑,还是由知识结构决定,康有为(1858—1927)是由“托古改制”这一中国古代改革者最常用的方式,登上中国思想和政治舞台的。他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和《春秋董氏学》以鬼斧神工之法颠覆了孔子和儒学形象,再造了一个“改革”的孔子和儒学,为自己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与合法性基础。
戊戌变法改革者康有为
梁启超(1873—1929)拜康有为为师的时候,正是康有为构建其新儒学时期,梁对康再造儒学大为折服并积极参与。维新运动开始之后,康梁积极主张奉孔子为圣人、教主,立孔教为国教,以此作为变法的最重要理论根据。他们支持民间祭孔活动和设立孔庙。
戊戌变法维新运动改革者梁启超
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梁启超被迫流亡日本,接触了大量的西方新思想、新观念,他的“脑质”为此改变,对康有为的“保教”思想产生歧义。1902年,梁启超发表了“保教非所以尊孔论”,公开反对“保教”,反对立儒学为国教。“保教”的最大危害是“束缚国民思想”,因为“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
中华民国学者独秀
在救亡图存、西学东渐的时代背景之下,陈独秀(1879—1942)在1915年发动新文化运动,提出“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倡导“科学与民主”的文化主张,一百多年来,“打倒孔家店”从一种思潮,已经演变成为了中国的一种文化生态。
黑格尔鄙视孔子的思想
意大利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
1582年,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1552—1610)来到中国传教。在他之前已有一些西方传教士抵华,但他们收效甚微。利玛窦在长期观察研究后得出结论,只有将教义与最为中国大众所推崇、尊重的儒学相结合,才能打开中国人的心灵之门。于是,耶稣会用“西儒”的面目出现,采用结交士大夫、允许中国信众尊孔祭祖和将基督教义比附四书五经等做法,提倡以基督教义附会儒学,创“儒耶同质”之说,利玛窦慢慢打开了在中国传教的局面。
利玛窦与徐光启
然而当时欧洲的风气仍十分保守,严禁偶像崇拜的罗马教廷很难接受尊孔祭祖的合法化,为避免被教廷视作异端,利玛窦和他的继承者们开始系统地将孔子学说介绍到西方。1662年,耶稣会传教士郭纳爵将《论语》、《大学》翻译成法文,以《中国科学提要》的书名在巴黎出版,很快引起各界的瞩目。
郭纳爵,殷铎泽等欧洲传教士将部分《论语》
1672年,殷铎泽出版《中国政治道德科学》,是《中庸》的译本,15年后又出版《中国哲人孔子》;1711年,《中国六经》以拉丁文出版,这是《四书》的新译,外加《孝经》和《小学》。莱布尼茨和沃尔夫等一些著名的西方哲学家都曾受到过此书的影响。
德国启蒙思想家沃尔夫
德国启蒙思想家沃尔夫(1679—1754)在哈雷大学演讲“中国的实践哲学”,指出中国的“治国之术……超过了所有别的国家”,使儒学名声大噪。
《大中华帝国志》内部插图
1735年,杜赫德划时代巨著《中华帝国志》出版,对中国灿烂文明的描写轰动欧洲,“汉学”在欧洲诞生。当时的法国,中国“比英格兰更受青睐”,“比欧洲本身的某些地区还要知名”,“18世纪欧洲大盛‘中国风’,不仅对儒家的理性思想予以理想化,而且中国的建筑风格、瓷器、家具和室内装潢亦风靡一时”。伏尔泰竟将耶稣画像改易为孔子像,晨夕礼拜,更作诗赞美云:“孔子,真理的解释者,他使世人不惑,开发了人心,他说圣人之道……”
可以说,法国启蒙运动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受到了儒学的影响。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半个多世纪以后,对于孔子及其学说,黑格尔(1770~1831)却投以鄙薄的态度。儒家经典《论语》从内容上看,孔子要求臣对君、子对父以及兄弟之间尽义务,黑格尔认为:“这种义务的实际只是形式的,不是自由的内心的情感,不是主观的自由”。从表达形式上看,《论语》充满警句箴言,“毫无出色之点”。黑格尔甚至说:“为了保持孔子的名声,假使他的书从来不曾有过翻译,那倒是更好的事。”
他说:实际上,在孔子那里,“只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里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这是毫无出色之点的东西。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西塞罗留下给我们的‘政治义务论’,便是一本道德教训的书,比孔子所有的书内容丰富,而且更好。”
古希腊哲学家西塞罗(前106—前43)
黑格尔又说:“孔子的哲学就是国家哲学”。“臣民都被看作还处在幼稚的状态”。“在家庭之内,他们不是有人格的个人,因为他们在里面生活的那个团结的单位,乃是血统关系和天然义务。在国家之内,他们一样缺少人格;因为国家内大家长的关系最为显著,皇帝犹如严父,为政府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一切部门。”“在中国,个人没有独立性,所以在宗教方面,他也是依赖的,是依赖自然界的各种对象,其中最崇高的便是上天。”
黑格尔把中国的自然宗教称为“国家的宗教”,并说:“这就是皇帝的宗教,士大夫的宗教”;因为“皇帝居最高的地位,是自然的主宰,凡一切与自然力量有关联的事物,都是从他出发。”
儒家思想不能承载中国文化复兴的重任
自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思想解放文化运动以来,西方文化统领世界已经有500多年,现有的普世价值和评判标准基本上都是由西方人主导。在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际地位已经确立,全球都希望了解中国、学习中国文化的情况下,在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认真反思一下,儒家思想能承载复兴中国文化的重任吗?能让全球精英送他们的子女来中国而不是欧美求学吗?能让中国文化鹤立鸡群受到全世界的敬仰吗?可惜答案是否定的。
全球共有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孔子课堂
2012年5月,美国审查孔子学院学术资质,要求部分教师离境,此举引发舆论热议。
2014年9月,美国芝加哥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宣布,将与中国孔子学院停止合作。
2014年12月,外交部就孔子学院是否限制了美国大学学术自由作出了回应。
2015年6月30日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孔子学院关闭。
首先,孔子思想并非华夏族群原生文明之中的最高思想成就。老子(前571—前471)《道德经》揭示了宇宙之奥、生命实相和人事要害中国古代儒之起源——人之所需何为儒,其思想是华夏族群原生文明乃至于全人类的最高思想成就。
老子骑青牛雕塑
再者,孔子终其一身都在努力的“克己复礼”,尊“礼”为至高无上的地位,注重长幼有序,强调尊卑等级,倡导“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不管是其政治伦理、社会伦理,还是家庭伦理,都已经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儒家说“万物莫不尊礼而贵德”;老子说“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第三,西方文化最大的短板在哪里?哲学本体论迷失,缺乏源头处智慧;西方文化的优势在哪里?思维逻辑。中国文化最大的优点在哪里?拥有宇宙万物本原和生命本原方面的哲学本体论智慧,即源头处智慧;中国文化最大的短板在哪里?缺乏思维逻辑。中西文化自然就有融合的基础。而中国最高思想成就的代表是伏羲、是老子、是庄子,而非孔子。
亚里士多德在其专著《形而上学》之中说:“所有的人都主张,研究最初原因和本原才可称为智慧。”
德国在1996年发行的纪念莱布尼茨诞生350周年的100马克货币
德国犹太裔哲学家、二进制鼻祖、被誉为17世纪的亚里士多德、和笛卡尔及斯宾诺莎并称为三位最伟大理性主义哲学家的莱布尼茨(,1646-1716)称伏羲氏为世界科学始祖,临终前宣布二进制源于中国的《易经》和伏羲八卦。
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1724~1804)认为:“知识的合法性基础存在于本原的奠基之中。”“科学理论是人造的,我们试图把它们强加给世界。”“我们的理智不是从自然引出定律,而是把定律强加给自然”。
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
西方自然科学事实上是从人的视角来看自然,来解读自然,来诠释自然。就像是康德所说的那样,西方人不是从自然引出定律,而是把定律强加给自然。西方人试图把研究人为力的科学理论强加给世界,但西方哲学本体论的迷失,使西方的知识理论完全没有本原的典基,是完全建立在沙滩之上的。
在西方人“求不得”的有关宇宙万物本原和生命本原哲学本体论终极问题上,中国战国时期道家大师庄子(约前369—约前275)用一句话就给出了答案——“通天下一气耳!”宇宙万物本原代表着宇宙万物的终极存在和终极依据,生命本原代表着生命的终极存在和终极依据,只有奠基于宇宙万物本原和生命本原基础上的知识才是合法的终极真理!
战国时期道家大师庄周
人类所有的社会活动都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健康和长寿,人类文明的终极追求也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健康和长寿。人类自然寿限为125—175岁,平均为150岁,而在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现代人的平均寿限则为75岁,足足少了一半!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西方生命科学和现代营养学都是从“动物是机器”的生命哲学视角出发进行研究的,没有本原的奠基自然无法承载人类生存、健康和长寿的梦想!
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从宇宙万物本原和生命本原的视角出发,认识到了自然力的文化,从生命本原元气出发的营养学,元气力与医疗力合理搭配的健康学,对全球精英有没有吸引力呢?!答案是肯定的!
当今世界所面临的资源衰竭、生态恶化、食品危机、医疗危机和没法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可以在老子“道法自然”和“无为而治”的思想主张之中找到应对的方法,中国文化对西方人有没有吸引力?!答案是肯定的!
深层挖掘,传播正向能量;
以文明道,再生华夏人文!
随便看看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30敬畏天、遵循道:儒家思想的基础与本质,孔夫子的贡献及民族美德
- 2024-07-29国学经典弟子规为何被指伪国学?徐晋如痛呼其为毒草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8梁氏国学功底深厚,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比较,探究先秦政治思想
- 2024-07-26第六届问道玉渊潭国际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探讨
- 2024-07-2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构社会价值和信仰体系——以曲阜为例
- 2024-07-26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
- 2024-07-26教育学萌芽阶段代表人物观点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解析
- 2024-07-25传承国学传统文化:儒道释三家思想精髓与做人标准解析
- 2024-07-25儒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深远影响
- 2024-07-24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孔子到董仲舒再到玄学
- 2024-07-24儒家思想:孔子创立的完整思想体系及其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