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王蒙: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王蒙-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音频:进度条00:00 18:12 后退15秒倍速 快进15秒
王蒙: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我今天抽出三个问题来讲传统文化。这三个问题与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洋文化对比起来,比较不同,而且对我们又有很深远的影响。当然,我不认为这三点就是中国文化的特点,我只是就中国传统文化作一个漫谈似的讲演。
中国的泛道德论与性善论
泛道德论就是重视道德,认为道德是根本,把做人道德化,把学问道德化。这确实是中国文化一个特点。中国自古以来有很多的这种说法,一个重要的说法就是“天下唯有德者居之”,这个文化特点一直延续下来,为什么道德能够作为合法性的依据呢?
第一,它使权力赋有一个教化的义务。过去旧中国的权力中心是皇帝,皇帝有责任自己率先垂范,同时要实行教化,使老百姓春风化雨,都能养成很好的道德,使他们的行为都有一个标准、一个规矩。
第二,道德性和天意结合起来。这个道德的典范是什么呢?是天和地。叫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所以,你这个掌握权柄的人要有很高的道德修养,符合天意即天授君权,你才成为真正的天子。
中国古代绝对没有类似现代的民主思想,也没有一个对权力进行制衡的意识,更没有合理地有序地对权力进行更迭的思想,都没有。但是它又不是无条件地统治,是有条件的。什么条件呢?就是你要有道德,你得符合道德,你得符合天道。这里面隐藏着一种什么观念呢?这就是:如果你是无道昏君,你就必然灭亡。比如古人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这句话挺深刻的,是双向思维:第一层思维是臣子必须忠于君王,老百姓必须听从朝廷;第二层思维是如果君王失去了道德,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要覆亡。中国自古以来有无数这样的故事,几百年就有大的朝代变更。正是在这样一种混乱和变更中,儒家的孔子力图提出一个合情合理的道德规范,使父子、夫妻、君臣之间能够有一个规矩和约束。
孔子提出过礼治,实际上是对个人行为举止、思维言语都做出了规范,要求人们按照规范来做。但是,你无法设想每一个掌握权柄的人都是道德的模范。这就形成一个矛盾,什么矛盾?儒家以德治国想法很美好,但大多都实现不了。翻开历史,很难看到历朝历代皇帝都是道德模范,相反看到的却是腥风血雨,权力斗争,朝为座上客、夕为阶下囚。但另一方面,这种道德规范本身又是对权力的文化监督,是对权力的一种“礼义”监督。
说到“礼义”一词,我多说几句。一般都说中国是“礼仪之邦”,实际上“礼仪”的“仪”应该是“正义”的“义”,就是说是“礼义之邦”。“礼”字的后面是附带着深刻的内容的。当然这个“义”当什么讲?说法很多,但其中一种是,要求君王在他的行为、他的爱憎、他的举止方面符合一定的规范。中国有谏官,谏官一般是不要命的,所谓“文死谏”,所以才有海瑞,海瑞是抬着棺材去提意见的。另一个是史官,史官秉笔直书,杀头也决不退缩。掌权者犯了什么错误,办了什么冤案,都给记录下来。
当然,对这种泛道德论也有许多批评。从古代时就受到法家、道家的批评,认为它多余,把本来很正常很自然的父慈子孝——父母喜爱子女,子女也很依恋顺从父母变成说教,比如二十四孝里的“卧冰求鲤”之类的,都是无法实现的,听着让人很难受。到了戊戌改良主义思潮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时候,更有对儒家的猛烈批评,与谭嗣同同时代的改良主义者,严厉批评中国儒教杀人。
中国文化传统中很多东西都是双向的。一方面讲忠义,忠得没法再忠,肝脑涂地,不足为报;另一方面又讲如果你是无道昏君,你就要灭亡。所以,《三国演义》里面讲劝降将归降于己时,就会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这棵树很脏很乱很不像样子,可以不在这个树上,另挑一棵好树。
这种泛道德论还建筑在一个性善的基础上。我们有一个非常美好的理念,什么呢?就是挖掘出每一个人身上天然的本性。老庄与孔孟都是这样主张的,他们认为人的本性很好,是很正常很合理的。饿了就吃,渴了就去掘井或者到河边打水,该干活时就干活。让孟子一分析,就解释成了“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所以,他提倡德治,提倡礼治,让人回归到最美好最正常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好的,是互相照顾的,是互相礼貌的,不会发生那些坏的事情。老子走得最远,认为最好的道德就是和婴儿一样,和刚出生一样,和襁褓中一样。
在中国要注意伦理,就是人际关系。特别注意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父应该慈,子应该孝;君应该是明君,臣应该忠;朋友之间应该是义。注重人际关系的结果就是把情义两个字看得很重。
最近,我在山东教育台讲《红楼梦》的时候,我讲过里面的一段故事。王夫人的玫瑰露被彩云偷走了一瓶,这是因为彩云跟贾环(赵姨娘的儿子、贾宝玉的弟弟)关系挺好的。她偷去以后反咬玉钏,因为金钏、玉钏原来伺候王夫人,后来王夫人一个嘴巴打得金钏跳了井,就只剩下一个玉钏伺候王夫人。平儿负责处理这件事情,平儿说这件事我很清楚。但是这件事投鼠忌器,赵姨娘还有一个女儿,贾环的姐姐是探春。探春这个人,有头有脸,很有身份也很有头脑,而且由于王熙凤生病正由她来管理荣国府。因此这件事不能把彩云挑出来,否则就会伤害到探春。于是贾宝玉说,这件事我担着,就说玫瑰露是我拿的好了。平儿说好!于是平儿把玉钏、彩云这些人都找来,说,这里丢了一瓶玫瑰露,是我一个好姐妹拿的。窝主(指赵姨娘和贾环)很平常,窝主的面子我不看,但是这里面牵扯到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传统儒家生命智慧是什么,我不能随便点名,宝玉已经把这件事应承下来了。彩云一听脸红了,知道平儿已经了如指掌,于是就说了实话。说姐姐不要冤枉别人,我去自首,要杀要剐要打要罚一切听主子的。全场的人都很感动,认为彩云是侠肝义胆。平儿也很激动,今天想不到彩云妹妹有这样的侠肝义胆,自己出来勇于承担责任。这件事我已经说了,是宝玉偷的,就是宝玉偷的。任何人都别再提了,这件事就算过去了。自古以来,第一称颂平儿,第二称颂彩云。平儿处理问题一碗水端平传统儒家生命智慧是什么,天衣无缝,投鼠忌器,该抹过去的抹过去,该隐瞒的就隐瞒,本来是小事,不是大事,没丢了什么重要的东西。这是好人,又厚道、又聪明、又智慧、又灵活。
当然,另一方面中国人的情面也不利于法制。《秦香莲》这出戏里,本来包公一看事情越闹越大,皇后也来了,已经毫无办法了。戏词里包公跟秦香莲说:给你一点钱,你回去吧,你要求处理陈世美,现在很难做到。这时候秦香莲说了一句:都说包大人明镜高悬,想不到也还是官官相护!包公杀陈世美也是有这样一个过程的。可是这件事要是平儿来处理,不见得这样做,所以包公很少。
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只能把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东西作为一种资源,我们现在需要有现代的观念,法制的观念,实证的观念,是非的观念。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中国的泛哲学论,也就是整体论
在中国,最重要的学问还是哲学,并且把许多问题都哲学化。我是觉得这和汉字有关系。汉字提供的是综合的信息。特别注意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它尽量把关系弄清楚。比如说牛,一个牛字,一个是以牛为实体的,分小牛、老牛、耕牛、公牛、母牛、奶牛、水牛、牦牛,这一些都叫做牛。另外从牛出来的牛奶、牛毛、牛肝、牛肺、牛蹄、牛筋,一直到借用的钻牛角尖等说法,词义非常清晰。还有吹牛,吹牛是从吹牛皮上来说的王蒙: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也有关系。可是别的语言里未必这样,它注意的是具体,水牛是[ˈbʌfələʊ],母牛是cow[kaʊ],公牛是Bull[bʊl],这中间没有什么联系。而且我们的很多文字本身,就代表了一种自大而小、自高而低这样一个分析的过程。中国自古以来注意万物之间的关系和共同性。
而中国的很多学术思想从东周时,就已经形成基本的格局。此后几千年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变化,但没有特别巨大的颠覆。那时候的混乱、争夺、多变,已经培养起中国人追求一个大的概念,一个无所不包的概念,一个至高无上的概念;用至高无上终极性的概念追求,取代了对于终极人格即神的追求。什么叫人神?我们想象一个世界有一个主宰,这个主宰是有意志的,是有好恶的,是有道德感和正义感,有权力和能力的,所以它能保佑你,也能惩罚你。比如说,耶稣教教堂里,一个是有耶稣的像,一个是有圣母玛丽亚的像,当然也有些宗教画里面可以看到耶稣的父亲,但是耶稣跟父亲没有血缘关系,圣母是从她肋条骨那儿生出来的耶稣,基督教是这样讲的。因此耶稣和圣母是人而具有神格。但是对于耶稣又有一个解释,耶稣的父亲是上帝,神爱世人将他的儿子赐给他们。最至高无上的神具有人的特点,你说你怎么办?这个说不清楚!现在神学院还讨论这些问题。作家米兰·昆德拉提出过一个问题,在欧洲争执了上百年——耶稣进不进洗手间?当你创造一个和人相同的神的时候,你会碰到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让虔诚的信徒们感到非常尴尬。
而中国人比较聪明,所以早在孔子时期,老庄时期,儒家和道家都讲,六合之外存而不论。六合就是三维空间,上下前后左右,或者上下东西南北。我们讨论的是三维空间内存在的事情,我们无法讨论三维空间以外的事情,就把这个问题搁置了。但是,你能说中国人没有宗教情怀吗?你能说中国人没有终极关怀吗?
我读过神学院的讲义,它给神学下的定义是,神学就是对人生的终极眷顾,终极关怀翻译成眷顾更雅一点。就是你已经超出你的经验或者你的知识所能达到的东西,比如世界从哪儿来的,世界到什么地方去?生命是从哪儿来的,生命到哪儿去?运用科学永远有某一点是解释不了的。
中国老百姓是多信教的,信什么的都有,信灶王爷的,信妈祖的,信花娘娘的,信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完全是按照封建王朝考虑的。但是,在老子那里,他就把道说成了世界的本原,既是本原也是本体,世界的规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那么把万物有无都综合起来。
中国的泛易变论,物极必反
泛易变论就是物极必反的辩证观点。这体现了应变能力,反思能力,反者道之动。中国有随机应变的泛相对论,可以简称为泛易(变易)论。而理由也许在于:”长期的战乱,纷争,瞬息万变的格局,养成了一种聪明,善变多变,戏路子广,在东周时期传统儒家生命智慧是什么,形成了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与基本路线图”。
中国人没有什么事办不成的,比如,在美国,有个中国人他信用卡脏了要换王蒙: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拿去办卡的那里,工作人员说换新卡要交10美元,中国人问,要是注销了呢,回答不用钱;再办一张新卡呢,回答不用钱。于是中国人就撕了那张信用卡注销然后办了张新卡,这样子就达到目的了。
中国人总结了各个国家的特点:法国,法律没有规定的都可以做(因为法国人比较自由);德国,法律有了规定的才能做(德国人比较死板/比如规定了在湖里可以游泳,可以钓鱼,但是如果没规定,就不能烧烤,如果规定了在湖旁边可以烧烤,就不能在那旁边煮面条);俄国,法规允许和不允许的都不允许做;中国,允许做的和不允许做的都可能允许做或者可能不允许做。中国人比较会善变,比较会变通,正是“穷则变,变则通”。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论语。公治长第五》。这就是说有道没道是不一样的,一个是出来提供谋略,一个是装愚或者变愚。孔子说前面的一般人还是可以学得到的,后面的只有得到一定境界的人才能够做得到了,是学不了的。
中国有自己特色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我们要倍加珍惜。我们必须继承传统,面向世界,开创未来。
王蒙,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沧州,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平(今北京市)。中共党员,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名誉教授、顾问,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名誉校长、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
现在居住在北京,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等近百部小说,其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曾获意大利蒙德罗文学奖、日本创价学会和平与文化奖、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与澳门大学荣誉博士学位、约旦作家协会名誉会员等荣衔。作品翻译为二十多种语言在各国发行。
2015年8月16日,80岁的王蒙首次获得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是《这边风景》。
2019年9月23日,王蒙长篇小说《青春万岁》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2019年9月17日,授予王蒙“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
【金陵读书·2023年世界读书日】《天地人生》与中国传统文化(2023.4.19 线上)
时间:4月19日 周三 18:45-21:00
地点:南京线上,腾讯会议号:452-6765-8670费用:免费类型:讲座-沙龙主办方: 金陵读书
主讲:金陵客
随便看看
- 2024-08-12中国传统文化之民间艺术剪纸:瑰宝与奇葩
- 2024-08-12剪纸: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瑰宝,民间艺术的镂空之美
- 2024-08-10法学院党委:以党建促发展,推动学院各项工作稳步前行
- 2024-08-10第八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 21 世纪,依法治国和政治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 2024-08-10老子的大智慧及其现代意义:儒道互补与中华文化的发展
- 2024-08-09小六壬预测术:中华传统数术文化的瑰宝
- 2024-08-0760 甲子:天干地支的独特文化与计时方法
- 2024-08-05德艺文化创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审核问询函的详细内容
- 2024-08-05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2024-08-04地方特色小吃:传承地域文化与代表当地人情风俗的美食瑰宝
- 2024-08-04书法的文化意义与社会功能:中国文化的道、礼、和
- 2024-08-04少林寺 4.52 亿郑州买地,进军房地产?真相来了
- 2024-08-03海派文化新论:梳理海派文化脉络,领略独特内涵
- 2024-08-03深入探究三教文化:儒、佛、道的融合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 2024-08-0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及对企业经营的启示
- 2024-08-03深入领会红色文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
- 2024-08-02中华善本再生性保护网络传播活动:古代典籍的珍贵传承与保护
- 2024-08-0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 2024-07-31丁耘老师带领同学研读梁漱溟著作,探讨中国问题与人生问题
- 2024-07-31风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精髓与适中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