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影响之深远——儒家典籍
儒家影响之深远——儒家典籍
引言
自西汉以来,以儒学为主体的思想体系就被历代统治者和士大夫们推崇为正统思想。其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影响延续两千多年,直至今日都会左右我们的生活。而它的创立者孔子更是被封建统治者们奉为"大贤至圣先师",为"万世师表"!而儒家典籍,如《论语》《大学》《中庸》《周易》,直到今天也被很多人奉为国学经典。可见儒家影响之深远。
至圣先师——孔子像
然而在春秋时期,虽然孔子的学生中不乏高官贵族,甚至很多诸侯都会请教夫子。然而当时的儒家思想并不受统治者们待见,甚至会受到极大的排斥。儒家和其他百家一样,只是众多思想理论中的一员。即便是喊出"舍我其谁"的孟子,在治国理政上也没有取得过什么成绩。儒家不受重视,其实也好理解。毕竟在残酷的春秋战国时代,缺乏进攻性的儒家思想很难让国家在竞争中胜出!
《论语》: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到了秦汉时期,社会发生了变化。秦国因法家而强盛,后来统一中国后很自然的推崇法家。"严刑峻法"也被认为是秦朝快速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至汉朝建立初年,黄老之学盛行。在经历了春秋战国、暴秦统治和楚汉战争摧残的华夏大地上,无为而治显然能够促进社会发展。国家不折腾,勤劳的中国老百姓自己就能把日子过好了。平民出身的刘老四自然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亚圣——孟子像
公元前134年,崇尚黄老,反对儒学的窦太后去世。没有掣肘了的汉武帝开始向全国征求治国方略。前后三次参与对策的董仲舒,获得皇帝认可。于是,讲究"三纲五常""天人感应""敬天爱人"的儒家思想开始受到统治者重视。这三次策论被收录在《汉书》中,被后世合称为《举贤良对策》。那么我们就从这篇《举贤良对策》入手,分析一下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
"大一统"思想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董仲舒生活的年代社会安定,儒家的影响力加大。他本人在景帝时为讲授《公羊春秋》的博士,是著名的大儒。他在《春秋》中找到"大一统"的论述,并加以引申作为封建王朝应当遵守的根本法则。国家在组织结构上要由统一的政府进行治理和发号施令,在思想上更应该由一种思想来统一。国家应该由秉持儒家思想的人来治理,持有其他政治思想的人应当被禁止参与社会治理。
董仲舒像
汉朝初期,被统治者奉行的黄老无为,到了武帝其实不仅不能缓解社会矛盾,甚至会激化矛盾。国家承平日久,豪强和大地主已经产生,贫富分化加剧。这些人凭借自己占有的社会资源对平民进行更加大胆的掠夺。上层采取"无为"施政措施,客观上纵容了这种社会矛盾的发展。
《汉书》:"汉兴六十余载,海内义安,府库充实,而司四夷未宾,制度多阙。"
豪强地主肆意妄为,平民百姓受到各种思想影响无所适从,社会不稳定影响了社会发展。董仲舒认为只有用"仁、义、礼、智、信"这样的思想教育人民,使人民有统一的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虽然当时汉朝经过"七国之乱",中央皇权获得加强,但是在思想领域仍然没有得到统一。中央权力达到不了的地方,人们则遵循不同的思想行事,难免社会动乱。
汉武帝画像
"大一统"思想也非常符合武帝的想法。在武帝时期,汉朝国力强盛,刘小猪心中想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彻底解决匈奴对汉朝的威胁。用"大一统"的思想来指导国家政治建设,用儒家来教化人民。会最大限度的调集帝国的力量,打击困扰汉朝几十年的匈奴之患。
"天人感应"理论是政治发展的需要
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就是"天人感应"。受当时科学文化水平的限制,"天命论"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很深。董仲舒将《春秋》中的自然变化与社会政治的变化联系起来,提出"天人感应"理论。提出皇帝是上天的代言人,即为"天子"代表上天治理人世。风调雨顺既是天子贤明,灾害频繁既是上天向天下示警。这套"君权神授"的理论,皇帝们自然很受用。
"真龙天子"成为君王的代名词
董仲舒作为当世儒学的代表人物为什么汉武帝要用儒家思想,并不心甘情愿做统治者的工具的。"天人感应"论中也有对统治者的约束:如果统治者不能感应上天的仁德,在世间实行仁德的统治,上天就会通过降临灾难向"天子"示警。如何皇帝不加悔改,上天就会惩罚他,甚至改朝换代。显然,董仲舒是意识到了秦朝因农民起义而覆亡,人民的力量对于政权的存亡具有极其重要的力量。
《汉书》董仲舒传:"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儒家影响之深远——儒家典籍,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天人感应"理论既让统治者享受着权力的威严与合法性,又让他们心中留有些许敬畏。在后世,无数昏庸无德、暴戾无度的君王被儒生们扣上了"不施仁德,不尊天命"的帽子。同样有无数昏聩无能的君主面对困境不思改变,跑去祭天。这套理论既是帝王们施展权力的武器,同样也是他们的枷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王们的权力和私欲,为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作用。
于此相对应,这套理论也给人民的思想带来了巨大桎梏。虽然百姓们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样振聋发聩的声音,但是面对那个高高在上,无法撼动的"天",许多人也选择了忍受。皇帝要施德政,敬天爱人,小心上天示警;老百姓们要顺应天命。这套理论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
"三纲五常"建立统治秩序
秦兴于法家,亡于法家。秦朝在统一中国后,依然使用严刑峻法终止天下。汉初虽然推崇"无为而治",但是在武帝前期仍然采用酷吏和重法治国。秦汉时期统治的区域比战国时期七国总面积大许多,受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法治很难治理如此广阔的国土。董仲舒的思想核心就是通过统一的思想道德建立统一的社会秩序,来达到统治庞大国家的目的。
西汉疆域
所以"三纲五常"成为《举贤良对策》中又一个重要内容。君、父、夫为"三纲","仁义礼智信"为"五常"。这套理论实际上是一套道德和行为秩序:臣子要遵从君王、孩子要遵从父亲、妻子要遵从丈夫,大家按照"五常"的标准行事,整个社会就会达到和谐繁荣,有序发展。通过建立统一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实现了降低社会管理成本,统筹社会力量的目的。
《汉书》董仲舒传:"今师异道,人异论为什么汉武帝要用儒家思想,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同时这套理论也为统治阶级调和内部、外部矛盾找到了依据。那些有二心的臣子不符合"三纲五常"的要求,是要别清除的;那些疯狂兼并土地的地主是"不仁不义"的,是要被惩罚的;君王和官吏要像父母爱子女一样对待百姓;百姓也要顺从统治的管理。
这套理论的发展,最终将帝王——这位上天的代言人,塑造成在人间至高无上,不可忤逆的象征。无论是官吏还是百姓都必须遵从帝王的指示行事,稍有不顺就是大逆不道,就是最大的不道德行为。这种理论自然也被君王们所喜爱儒家影响之深远——儒家典籍,成为其统治人民的又一有力武器!
点评
"独尊儒术"其实是人们对汉武帝的一种误解!武帝对儒家独尊,指示"罢黜百家,表彰六经"。而这个影响深远的社会大事也并不是汉武帝一时心血来潮决定的。武帝即位之初就已经表露出对儒家思想的推崇,先后任用了多名儒生作为好官。但是由于政治影响力巨大的窦太后的阻止象数易学,武帝一直没有在执政前期实现社会思想的改革。直到窦太后去世,武帝采用了十一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一影响深远的壮举。
宋代儒家的代表人物——朱熹像
不过经过董仲舒改良和发展的儒学,此时早已经不是当初孔孟当时推崇的思想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更关注人的发展,以仁孝为核心建立起来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更为质朴和和善。经过后世儒生的改良,并经过帝王不断推崇的儒学成为统治人民的思想工具。而最高统治者们并没有真的遵从这套理论来要求自己,反而及其残酷的对待反对者。"外儒内法"一直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封建政治的底色。
不过就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来看为什么汉武帝要用儒家思想,选择儒家作为统治思想无疑是最合适的。经历过几百年战乱的中原大地,在面临从未有过的古典大帝国的社会组织形态时。宣扬"仁者爱人",主张"敬天法古"少折腾的儒家,更容易使人民内心安定,促进社会发展。儒家的"正统"思想也及有利于让原来"七雄"故地的人们认同一个统一强大的汉朝。
《汉书》武帝纪:"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彰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
但是物极必反,由于非儒生不能做官的规定,造成很多其他学派的思想传人政治上没有出路,客观上加速了其他流派的断绝。再加上后世统治者的不断加工,使得儒家思想的精华逐步被统治思想代替,极大的桎梏了人们的思想。从孔孟时期释放天性的主张,逐步发展到禁锢人性的"存天理去人欲"的地步。以至于发展到最后,那些儒家思想的糟粕成为"封建思想"的代名词!
参考文献:《论语》《汉书》
随便看看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30敬畏天、遵循道:儒家思想的基础与本质,孔夫子的贡献及民族美德
- 2024-07-29国学经典弟子规为何被指伪国学?徐晋如痛呼其为毒草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8梁氏国学功底深厚,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比较,探究先秦政治思想
- 2024-07-26第六届问道玉渊潭国际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探讨
- 2024-07-2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构社会价值和信仰体系——以曲阜为例
- 2024-07-26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
- 2024-07-26教育学萌芽阶段代表人物观点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解析
- 2024-07-25传承国学传统文化:儒道释三家思想精髓与做人标准解析
- 2024-07-25儒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深远影响
- 2024-07-24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孔子到董仲舒再到玄学
- 2024-07-24儒家思想:孔子创立的完整思想体系及其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