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东)先秦儒家的精神就得了解先秦的历程
(李向东)先秦儒家的精神就得了解先秦的历程
了解先秦儒家的精神就得了解先秦儒家的历程。
1,孔子开始开创私学,儒家创立,孔子的思想还是主要出现在《论语》当中,在《吕氏春秋》等文献之中也零散存在着孔子的事迹和思想。孔子的主要思想还是执两用中的方法论、敬鬼神而远之的鬼神观、以及对于仁、德、礼、乐等概念的政治解读以及为仁由己的君子的理想人格。
孔子的精神有极其强大的人文关怀,十分关注人的内心世界的塑造(为仁由己(李向东)先秦儒家的精神就得了解先秦的历程,《论语》),尊重人的价值和重要性(君子不器以及马厩失火首先问人还不是当时比人重要的马,《论语》),并且有极其强烈的工具理性和乐感精神(敬鬼神而远之、浴风舞雩,《论语》)。
2,儒家在孔子之后发展出了八个派别,其中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一派是思孟学派,思是指子思子(李向东)先秦儒家的精神就得了解先秦的历程,孟是孟子,子思子和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执两用中的方法论,为中庸思想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政治上推崇仁义和王道,在人性论上根据孔子为仁由己的精神推出了性善论的学说。
2,1思孟学派的一个很大的精神价值在于深化了孔子主张调和的矛盾观,与法家主张矛盾双方的斗争性不同,思孟学派更加注重和谐的精神,这一精神在后世随着《中庸》从《礼》中独立出来单独成篇达到极致,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主张和谐的民族性格。
2,2此外思孟学派于儒家的形而上学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极大的影响了儒家提倡的“君子之德”的精神。儒家充分地吸收了道家等学说,为儒家的宇宙观的精神的确立提供了巨大的帮助,特别是近年发现的郭店楚简中有一篇《性自命出》中就集中地反映了先秦儒家充分吸收道家思想创立自己的宇宙论的过程。
思孟学派通过吸收道家的思想,突破了孔子的天命观,开始将宇宙与人相连接,将自然界的事物与人的道德相连接,李泽厚就评价儒家在很多时候就是代替了宗教实践了了宗教性道德的作用,在这里我不置可否,但是可以看出在思孟学派已经开始将“性”与“天命”相连接。
思孟学派的另一个贡献就在于帮助先秦儒家吸收了道家的本体论思想建立自己的形而上学,为儒家所提倡的仁义和王道提供了合理性依据。
3,荀子由于担任过稷下学宫的祭酒(校长)以及楚国的兰陵令,使得荀子的精神与儒家其他各派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这种不同不仅在于大家熟知的“性善恶”之争,更在于思孟学派和荀子学派在天人观和人文观上的冲突。
在荀子看来,“天人相分”才是正确的,以荀子为代表的这一批儒家学者认为从孔子而来的天命观不可取,不承认天与人有任何的神秘主义的联系先秦儒家哲学思想的影响,认为“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天论》),并且强调了人之所以与世间万物不同是因为人“能使群分”和“化性起伪”,这几种表达了荀子的人文观和社会论,批判了儒家之前存在的神秘主义的精神,积极地承认了人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强调了人的能力、作用和价值,具有极高的人文主义精神。
4,进入战国末期,先秦儒家学者们又积极地总结了百家争鸣的学术成果,作为代表性的《易传》便是集中体现。
《易传》共十篇,又称十翼,是解释《易经》的文本,实际上并不只十篇,只不过未能保存下来的很多。我们现在讲《易经》基本上就是《易经》和战国末期儒家学者的《易传》的合书。
4,1在辩证法方面,《易传》不仅继承了孔子的执两用中,还改造了《老子》书中的“反者道之动”的思想,提出了“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系辞》下)
《易传》反映战国末期的先秦儒家学者对于“穷”与“变”关系的探讨,体现了儒家对变化着的世界积极回应的精神。
并且近代学者严复便总结得出中国人由《易传》而来的忧患意识的精神的结论。
4先秦儒家哲学思想的影响,2在宇宙观方面,先秦儒家吸收了道家的宇宙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第四十二章》)的思想,对《易经》中诸多概念的解释,提出了“天地交感而万物生。”(《序卦》)以及“太极生两仪”这两个宇宙模型。并且通过这两个宇宙模型论述人的道德与自然的关系。
这样的宇宙观与人的道德相结合,比思孟学派更进一步地将道德进行合理化的论述,使得“德”和“君子”成为中国人两千年多年来的精神追求。
最后,先秦儒家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整体先秦儒家哲学思想的影响,而是从孔子出发诸多学者的集合体。
先秦儒家的精神不仅产生于孔子孟子荀子这三个节点性的人物和《论语》《孟子》《荀子》身上,更体现在其他诸多儒家学者的贡献之中。
《论语》就由孔子的弟子整理而成,传说中的孔子编撰六经现在也都认为不少实际上由孔子后的儒家学者们完成,很多儒家经典也经过了其他先秦儒家学者的增益,《易传》更是直接证明了这些先秦儒家学者对于儒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现在考古发现的例如郭店楚简和马王堆帛书中也大量发现了先秦儒家学者们的其他著作。
所以我们认识先秦儒家的精神,应该用一种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去认识儒家的精神。
随便看看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30敬畏天、遵循道:儒家思想的基础与本质,孔夫子的贡献及民族美德
- 2024-07-29国学经典弟子规为何被指伪国学?徐晋如痛呼其为毒草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8梁氏国学功底深厚,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比较,探究先秦政治思想
- 2024-07-26第六届问道玉渊潭国际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探讨
- 2024-07-2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构社会价值和信仰体系——以曲阜为例
- 2024-07-26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
- 2024-07-26教育学萌芽阶段代表人物观点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解析
- 2024-07-25传承国学传统文化:儒道释三家思想精髓与做人标准解析
- 2024-07-25儒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深远影响
- 2024-07-24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孔子到董仲舒再到玄学
- 2024-07-24儒家思想:孔子创立的完整思想体系及其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