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论文:浅析儒家思想中的共同体精神
中国哲学论文:浅析儒家思想中的共同体精神
中国哲学论文:浅析儒家思想中的共同体精神中国哲学论文:浅析儒家思想中的共同体精神以下由论文网为您编辑了中国哲学论文:浅析儒家思想中的共同体精神,欢迎阅读!!一、儒家思想的实质儒家思想的实质可以概括为以下主要方面:要从仁、礼、和几方面举例浅析儒家思想的共同体精神之所在。为本促进共同体成员之间彼此的亲密性孔子的仁爱伦理思想对于当代社会防止和纠正人的异化,提升个人价值理性,弘扬人文精神,完善自我,成就理想人格具有现实意义,孔子告诫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论是面对自己的亲人还是面对陌生人,都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以来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这也正是共同体精神的实质所在。人在情感中,恒只见对方而忘了自己;反之,人在欲望中,却只知为我而顾不到对方。人间一切问题,莫不起自后者为我而不顾人;而前者因情而有义实为人类社会凝为什么同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的可以为了对方而忘了自己,有的却会不顾对方的人格而随意践踏?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前者是发生在彼此非常熟悉的共同体内部,而后者则发生在彼此陌生的社会。而儒家以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的道德践行方法与共同体精神实有异曲同工之功效。
相待调整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当社会从传统向现代变迁时,整个社会结构必然发生根本性变化,人与人之间将从熟悉走向陌生,财产关系将从共有走向自我占有异质性将代替同质性,法制将代替人治。所有这一切的直接后果是把人的原始欲望都充分调动起来了。当人性的欲望被撬动以后,人的欲望也就随之急剧膨胀起来,每个人都更多地想着如何从他人那里获取而不是如何给予,其结果是人人为己,人人都处于同其他一切人的紧张状态之中,他们的活动和权力的领域相互之间有严格的界限,任何人都抗拒着他人的触动和进入,触动和进入立即被视为敌意。霍布斯的话来说,就是人与人的关系变成了狼与狼的关系。于是人们之间便不再有熟人之间的亲密和共同体内部的相互拥有。由于,因而彼此之间可以不讲情义,竞争、冲突也可以毫不留情。这种同自私自利、缺乏感情和关怀照顾联系在一起的人际关系不可能相融,也不可能培植出一个共同体内部亲密无间、守望相助、服从权威且具有共同信仰和共同风俗习惯的人际关系。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儒家主张,提倡追求人际间的和谐。孔子主张中庸仁爱,提倡,强调通过礼度的教化使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友善对待。
培育共同体成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近年来,中国几大城市都在讨论准入制度,意欲把低素质的外来杂人员排除在城市之外,以维持基本的社会秩序。根据一系列调查结果,大城市的居民尤其是白领,普遍支持设立这样的制度。诚然,准入制度的提出有其现实的背景。这个背景,就是城市治安的不断恶化。但是城市治安恶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外来闲杂人员失去了传统村落的共同体和面对面的人际网络,同时又不能进入新的城市共同体,并建立新的人际网络。解决城市化过程中治安问题的根本办法不是堵而是疏,让城市的社区接纳他们,使他们把城市看做自己的家,建立新的共同体的归依感和责任,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所谓兔子不吃窝边草,也就是这个道理。儒家强调和而不同是遵循道的基础上的和谐。是真正的团结而不是排斥和勾心斗角。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必然加速城市化进程,我们的城市化离不开外来人员或者我们所谓的农民工。城市化会把更多外来人员吸引到城市中来。我们应该给他们创造一个家园感,帮助他们在城市共同体中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只有这样共同体精神才能真正形成和成熟起来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互相关爱、彼此信任、服从法律的权威,在生活中享受和谐的快乐。
上文就是论文网给您带来的中国哲学论文:浅析儒家思想中的共同体精神,希望可以更好的帮助到您!!论文网工作总结栏目为您编辑了中国哲学论文:浅析人的发展的理性思考与误区,供大家阅读参考。教育的车轮一旦转动起来,它就将永远加快自己的速度。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这句名言,早已为社会发展的事实所验证;在被称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摘要】论文网工作总结栏目为您编辑了中国哲学论文:浅析人的发展的理性思考与误区,供大家阅读参考。教育的车轮一旦转动起来,它就将永远加快自己的速度。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这句名言,早已为社会发展的事实所验证;在被称为教育世纪的当代,更显示出预言一般的魅力。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其实质和关键是教育优势的竞争,培养人才的质量的竞争。但由于诸多方面的因素,我国教育长期受到困扰,片面理解人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的个性不能得到生动活泼的充分发展。片面追求升学率,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时间和质量划等号,以至于时间加汗水的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学生自进校到出校,很少有选择的余地,基本上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一、关于人的发展问题的理性思考关于人的发展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教育目标问题。从教育史来看,在古希腊就提出了这个问题,文艺复兴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们和以后的一些先进资产阶级教育家们,也在不同程度上提出了这个问题。人的发展的探讨1、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人的发展包括多个方面儒家哲学思想蕴含着哪些人生智慧,即德、智、体、美、劳诸要素的发展。在过去,重视德育,而忽视了其它各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冲击下的今天,虽然强调教育要培养学生全面的和谐发展,其实质还是不可避免以智育为主的畸形教育。2、从教学论的观点来看,人的发展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不可分割也不能分割开来。各育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但长期以来在人们的思维中也存在着某些片面的观念,认为课堂教学只要培养学生的智能,不必考虑其它各育的发展。如:认为德育是思想品德课的任务,只有美术课才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途径等等。3、从哲学的观点来看儒家哲学思想蕴含着哪些人生智慧,人的发展的各方面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相互统一的。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个性,但现实中,学生个性的发展常常受到压抑。4、从发展的观点来看,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而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故人的发展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更新观念。
教育要培养足够数量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既要有各方面发展的通才,又要有在各个领域有专长的各种类型出类拔萃的专才。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涵义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的学说儒家哲学思想蕴含着哪些人生智慧,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的全面发展,一是全面发展教育。下面我们来具体谈谈人的全面发展。1、全面发展是指人的身心的几个重要方面都能有所发展。这里的几个究竟是指什么?一般认为德、智、体是最基本的三个方面。有的 人认为是德、智、体、美。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在《教育学》中提出劳 动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也就是说他把全面发展看作包含德、智、 体、美、劳。现在还有的学者提出了 本身又有许多方面,都需要不断地发展。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的知识在不断地广博。自然科 学、社会科学以及工具学科都属于智育的范畴。自然科学又包括数学、 物理、化学等。社会科学又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等等。其他方面也 无不如此。如美育,有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德育有道德品质 教育,还包括通过各种学科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团队活动也是进 行德育必要的途径。
3、全面发展不只是知识技能的广度问题,还有深度和高度的问题。例如智育,不仅有知识的数量与质量问题,而且也包含着智慧的高低 与能力的大小问题。不仅每一育的深度和高度与全面性会影响到一个 人的发展,而且各育的发展深度和高度及全面性,彼此之间也是互相 影响。衡量一个人是否全面发展,不仅要看他所已达到的水平,而且 还要深入分析在发展的高度、深度方面,是否达到他可能达到的那个 最大限度。 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学生个性 发挥特长,发展特色,实际上是发展个性问题。 个性 一词原指希腊 罗马时代的戏剧演员在舞台上戴的假面具。后来心理学家把一个人在 人生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及其种种行为的心理活动,看作个性的表现。 人的个性是由体力、智力、思想、情感、意志、性格、情绪等等熔成 合金。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 对于各个个人来说,出发点总是他们自己,当然是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关系中的个人,而不是思想家们所理解的 纯粹的 个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能使我们的文化科学得到高度发展。教育 上强调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个性,这和艺术上的百花齐放,科学 上的百家争鸣,其精神都是一致的,就是在共同一致的基础上要有差 异。
我们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不是用一个模子铸造 标准件 他们在共同的健全或比较健全的基础上不断地放出异采。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学校要做到以下几项要求: 第一,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门特别喜爱的学科,要 超大纲 在同学中居于遥遥领先的地位。第二,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项入迷的课外活动中国哲学论文:浅析儒家思想中的共同体精神,只要一有空闲,他 就到为他准备的 角落 里去探索和钻研。第 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阅读的书籍,要有几十本他 喜欢反复翻阅的书。而且强调指出,如果一个学生在十 二、十三岁还没有在上述几个方面显示出明显的倾向,教师就应 当感到焦虑,对他施以强有力的影响力。 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心、美、劳等方面。如果只注意这几育的 均衡发展,忽视每个人的特长,并不一定能出人才。在全面发展的概 念中,不仅不排斥每个人的个性问题,而且是以各个人的自由发展为 条件的。全面发展是对学生的统一要求,是共性;每个学生的特长是 不一致的,是个性。我们不能避开共性去讲个性,同样中国哲学论文:浅析儒家思想中的共同体精神,也不能离开 个性去谈共性。因此,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不仅不是矛盾的,而且是 一致的。
具体来说,全面发展是个性的全面发展,是特长发展的基础; 个性发展是全 面发展的补充,这两方面完全可以,而且应该具体地、 辩证地统一起来。 二、传统教育模式下人的发展的误区 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普通学校教育始终没有摆脱培 养少数 读书做官 的文化型人才教育的轨道,受教育者基本上按照 读书 考试 升学 的三级跳模式打转转。只重视学生智能的培养,忽 视其它各育。有的虽然谈德、智、体等诸方面的全面发展,但在实际 中只是流于形式,没能落到实处。有的把各育孤立地割裂开来,有的 只教书不育人,有的只育人不教书。 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个性发展 在传统教育的模式下,家长、社会、舆论、教育行政部门都用一种评 估标准 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办学的最基本标准。于是导致: 只看学生的考分高低,按学生各科考试总分排名次,为了应付考试,任意取消音、体、美以及一些文字副科的教学。一些各门功课考
随便看看
- 2024-07-30敬畏天、遵循道:儒家思想的基础与本质,孔夫子的贡献及民族美德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4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孔子到董仲舒再到玄学
- 2024-07-24儒家思想:孔子创立的完整思想体系及其核心价值观
- 2024-07-20以儒学精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挑战与路径探索
- 2024-07-19道家思想:天人合一与道的核心概念,追溯古代思想流派的智慧
- 2024-07-18儒家文化的中心思想: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 2024-07-17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的深刻内涵
- 2024-07-1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守正创新,引领新时代文化建设之路
- 2024-07-12道家圣人与儒家君子的本质区别:智慧与德行的不同追求
- 2024-07-11庄子的思想主张:哲学、政治、认识论的独特见解与处世哲学
- 2024-07-10墨家与儒家在爱人问题上的分歧:爱无差等与爱有差等
- 2024-07-10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南乐山:中西思想文明互鉴的杰出学者
- 2024-07-06公元前 479 年 4 月 11 日孔子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 2024-07-06儒家思想:中国古代文化瑰宝,长盛不衰的智慧之源
- 2024-07-06儒家价值观对中国古代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影响及区分
- 2024-07-06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天纵之圣,万世师表
- 2024-07-06儒学泽被世界:中国加强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树立当代中国形象
- 2024-07-051978 年的紧张考生陈来:从冶金地质研究所到北大中国哲学史研究生之路
- 2024-07-04董晓波教授谈赵氏孤儿:第一部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