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与儒家在爱人问题上的分歧:爱无差等与爱有差等

墨家儒家爱人问题上的分歧:爱无差等与爱有差等

由于墨家主张爱无差等,而儒家主张爱有差等。换

句话说,在爱人的问题上,墨家强调同等,儒家强调差等。《墨子》里有段话说明了这个分歧,有个巫马子对墨子说:“我不能兼爱。我爱邹人于越人,爱鲁人于邹人儒家思想和墨家思想的异同,爱我乡人于鲁人,爱我家人于乡人,爱我亲于我家人,爱我身于吾亲。“(《墨子·耕柱》)

巫马子是儒家的人墨家与儒家在爱人问题上的分歧:爱无差等与爱有差等,竟然说“爱我身于吾亲”,很可能是墨家文献的夸大其词。这

显然与儒家强调的孝道不合。除了这一句以外,巫马子的说法总的看来符合儒家精神。

因为照儒家看来,应当爱有差等。

谈到这些差等,孟子说:“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

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孟子同墨者夷之辩论时,问他“信以为

人之亲其兄之子,为若亲其邻之赤子乎?”(《孟子·媵文公上》)对于兄之子的爱儒家思想和墨家思想的异同,自

然会厚于对邻人之子的爱。在孟子看来,这是完全正常的;人应当做的就是推广这种爱使之及于更远的社会成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善推其所为”(同上)。这种推广是在爱有差等的原则基

础上进行的。

爱家人,推而至于也爱家人以外的人,这也就是行“忠恕之道”,回过来说也就是

行“仁”,这都是孔子倡导的。这其间并无任何强迫,因为一切人的本性中都有侧隐之心,不忍看得别人受苦。这是“仁之端也”,发展这一端就使人自然地爱人。但是同样

自然的是,爱父母总要胜过爱其他一般的人儒家思想和墨家思想的异同,爱是有差等的。

儒家的观点是这样。墨家则不然,它坚持说,爱别人和爱父母应当是同等的。这会

不会弄成薄父母而厚别人,且不必管它,反正是要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消除儒家的有差

等的爱。孟子抨击“墨氏兼爱,是无父也”的时候,心中所想的正是这一点。

在爱的学说上,儒墨的上述分歧,孟子及其以后的许多人都很清楚地指出过。但是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更带根本性的分歧。这就是,儒家认为,仁是从人性内部自然地发

展出来的;而墨家认为,兼爱是从外部人为地附加于人的。

也可以说,墨子也回答了孔子没有想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人应当行仁义?

第1页

不过他的回答是根据功利主义。他强调超自然的和政治的制裁以强迫和诱导人们实行兼爱,也与儒家为仁义而仁义的原则不合。若把第五章所引《墨子·兼爱》篇的话与本章

所引《孟子》论“四端”的话加以比较,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这两家的根本分歧。

政治哲学

代表的阶层不同儒家代表的是落寞的旧贵族阶层

墨家则代表平民阶层根本利益不一样

因此,墨子的这种兼爱的思想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理想主义,它根本是不会实现的。

墨家讲兼爱(无区别之爱,爱所有人)与道家讲不爱(不爱所有人即是爱所有人】都是一种博爱思想都一样

墨子本是儒家弟子,后因认为儒家学说繁琐而自创一家。墨家成员多为当时社会的小手工业者与小贩,因此主张,人与人之间互相爱护。其学说偏重于社会伦理。而道家则偏重于形而上的思考,即偏重于哲学。

此外,由于春秋战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阶级都有不同的利益。墨家主要代表中下层人民的利益,因此提出了兼爱一说,来保证中下层人民的生存等基本权益;道家则代表了在社会旧制崩解中信仰崩溃的上层人士,更关注人们的心理。其思想实质并不相同。

因此,墨家的出现是当时社会各阶级矛盾斗争的结果墨家与儒家在爱人问题上的分歧:爱无差等与爱有差等,有深刻的社会因素。

关于墨家和道家:

一,墨家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道家则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二,墨家的影响主要限于先秦(至少表面上如此),道家的影响则一直延续到今天,是中国仅次于儒家的第二大学派;

三,墨家提倡生产劳动,道家则是脱离生产劳动的;

四,墨家的影响主要限于下层社会,而道家在知识分子中有较大影响;

五,墨家的核心思想是"兼爱"和"非攻”,但主要是通过和平方法和个人行动来阻止战争;而道家则主张清静无为,并不反对战争,且对军事思想有贡献;

六,在哲学上,墨家主要贡献是逻辑,而道家的长处则体现在直觉上;

七,两家都对科技有贡献,都主张节欲.

八,墨家是集体主义,道家则可以说是个人主义;

九,墨家主张”明鬼”,而道家则从鬼神的影响中跳了出来.

十,墨家为达到目的往往不惜牺牲自己,而道家则把生命看得高于一切;

十一,墨家有严密的组织和纪律,全部成员只服从于”巨子”一人,而道家则没有严密的组织.十二,墨家主张用贤能治国,道家则反对”尚贤”,主张无为政治.

第2页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