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仁爱思想的理论基础及其现代意义价值的重新阐释

儒家仁爱思想的理论基础及其现代意义价值的重新阐释

导言

儒家思想是由孔子创立的一种思想学说,诞生于先秦时期,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思想或者儒学,后经孟子、荀子等人在孔子思想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影响深远。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对于封建时代的政权巩固和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而现代儒家传统仁爱思想文化对于当代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格精神品质塑造同样已经产生了一些重要价值影响,发掘研究儒家古代仁爱思想及其在我们当今国际社会具有诸多现代历史意义影响和借鉴价值,继承并努力弘扬中国儒家仁爱优秀历史传统与文化,对于深入构建特色社会主义与和谐中国社会、提高民族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样具有其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外学界对于我国儒家思想问题的系统研究,尤其是主要有关儒家的“仁爱”思想及其儒学现代社会意义价值的重新阐释也有待深入。本文将在充分研究儒家仁爱思想的理论基础上,重点论述其现代意义,从儒家仁爱思想对于伦理层面、社会价值层面、政治层面三个层面阐释儒家仁爱思想的现代意义,希望笔者的拙见能对国家政治制度建设、经济建设、思想文化建设等方面提供借鉴和思考。

“仁”是儒家最基本的社会伦理范畴,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儒家仁爱思想的理论基础及其现代意义价值的重新阐释,其他的的礼、义、廉、耻、孝、悌、忠、信等无不围绕仁展开,三纲五常是儒家倡导的基本社会伦理准则,而“仁”是五常之首的地位。所以,了解儒家思想,首先就要理解儒家的“仁”的基本涵义。

“仁”的本意是亲和的意思,孟子则对“仁”做了进一步的阐释,认为“仁”是人的本性,是人与禽兽的本质区别,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是一个人仁德的开始。”还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把“仁”上升到人本性的高度。“仁”是一个人的内在品德,要表里如一才可以称为“仁”。在孔子认为,花言巧语、阿谀奉承的人很少有仁心。如果一个人表里不一,没有仁爱之心,那么即使遵从礼制也是表面文章毫无意义。在政治方面体现的仁爱思想是孟子提出的施行仁政。在孟子弟子录的《寡人之于国也》中“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这些都体现出孟子关于仁政的具体措施和实施细节。本文认为孔子的仁爱思想发展首先由孔子的爱人思想逐步发展到后来的个人之仁爱、社会之仁爱、政治之仁爱三个方面的内容。而仁爱思想是通过爱自己,推及到爱别人,这种爱涉及到人际关系、社会关系,通过个人、社会到国家三个方面来体现仁爱思想。接下来本文将从伦理层面、社会价值层面、政治层面三个层面着重阐述儒家仁爱思想的现代意义。

儒家仁爱思想的伦理意义。儒家传统仁爱思想体系中体现着许多具体的道德要求、行为标准在当今的社会中仍有很大的价值,对于指导人际交往,家庭的和睦相处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鉴有诸多积极的借鉴意义。孟子所提倡的“庠序之教”对于家庭和谐,以及人际相处具有诸多的教化意义,“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实质是一种伦理教化,通过这种教化,达到稳定社会秩序,舒缓社会矛盾的目的,发挥其伦理作用。

“庠序之教”的等级伦理观。这是一种长幼有序的等级伦理观,,儒家仁爱思想在伦理方面最突出的就是“等级观念”,这种等级伦理体现在家庭尽孝,和国家尽忠上。在家庭尽孝层面,这种等级伦理观念有利于促进家庭的和谐,同学对父母长辈尽孝,对兄尽悌也有利于家庭政权的建立。在国家层面,这种等级伦理观念又和尽忠紧密联系在一起,要求人们精忠报国,奉献国家,而忠诚国家也成为一种伦理道德评判标准。但是后来经过董仲舒改造新儒学,这种等级观念成了奴役人民的思想工具,如果违法封建伦理纲常,就会沦为阶下囚。这种等级性质的伦理在封建时代确实能够维护封建社会的等级顺序,是具有明确的边界感,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伦理道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社会我们同样应该批判继承先秦时期儒学仁爱思想中长幼有序的观念,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当今社会稳定和道德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儒家仁爱思想的社会意义。首先,儒家仁爱思想对于社会层面的意义是可以和谐社会秩序。孔子曾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其大意就是说“中庸”作为一种“德”,已经到达非常高的境界了,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崇尚“中和”是必要的,为人处世要推行中正之道,与人和谐相处,推荐社会的和谐发展。儒家仁爱思想中的人、义、礼、智、信等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人们提供了道德行为准则,通过遵循这些道德标准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解决甚至避免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进而达到和谐社会的目的。第二有利于弘扬平等法治。在孔孟的思想体系中,认为仁爱是人内心最朴素最原始的存在,是从本能出发的,所以也必然受亲情的影响,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是有差别的仁爱,有等级和亲疏远近之分的仁爱。而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仁爱的精华部分,对于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部分加以改造和抛弃,从而形成了具有当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仁爱观。第三,儒家仁爱思想所蕴含的积极进取精神对于社会来说至关重要。“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些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古句都蕴含了积极的进取精神,在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积极的进取精神显得尤为珍贵,这些儒家仁爱思想的学习观仍对于当代社会仍有借鉴意义。

儒家仁爱思想的政治意义。在政治层面,儒家仁爱思想最重要的就是以德治国和民本思想。儒家在政治层面强调“德治”施“仁政”认为统治者要有一定的德行,德行和政治地位要相匹配,统治者要怀有仁爱之心,对待子民要爱护,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这种以德治国的思想同样值得当代社会借鉴,当今的领导者要具有一定的领导才能,常怀仁爱之心,坚持“礼治”与“德治”相结合论述中国传统儒家教育哲学主张的基本内容及其时代意义儒家仁爱思想的理论基础及其现代意义价值的重新阐释,从儒家仁爱思想以德治国的观念中汲取当今治国借鉴。孟子认为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强调以人为本。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论述中国传统儒家教育哲学主张的基本内容及其时代意义,是历史的创造者。得民心者德天下。人民群众一直都是社会的主体,如何政权的建立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伟大功劳,在治国理政中同样不可忽视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想法。当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如火如荼,为了刚好的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完善,从儒家仁爱思想的民本思想中学习借鉴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儒家仁爱思想中的政治价值对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意义。

结语

本文首先介绍了儒家仁爱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及其特点实质,为后文重点论述儒家仁爱思想对于现代意义做了铺垫,儒家仁爱思想的现代意义本文主要从伦理、社会、政治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在伦理层面,长幼有序的等级伦理观对于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社会层面论述中国传统儒家教育哲学主张的基本内容及其时代意义,儒家仁爱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平等法治,其所蕴含和积极进取精神有利于改变社会风气;在政治层面,儒家所提倡的“以德治国”、“民本思想”对于当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儒家思想有其积极正确的一面,但同时也有其错误消极的一面,对待传统文化,我们不能“拿来主义”,也不能全屏否定,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儒家仁爱思想内容丰富,我们要加强对儒家仁爱思想的研究,促进儒家仁爱思想的时代价值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运用好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更好开展。

儒家仁爱思想的理论基础及其现代意义价值的重新阐释

阅读书目和参考文献

1、《论语》

2、《孟子》

3、《中庸》

4、《礼记》

5、《荀子》

6、《墨子》

7、《国语》

8、李翔海:《现代新儒学论要》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9、范瑞静:儒家仁爱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中国知网,2019.6.5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