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说的亲疏之差就没有利益考量吗?
仁爱说的亲疏之差就没有利益考量吗?
昨天看了两章中哲史,墨家和孟子。
我在看的时候怎么就觉得越来越奇怪。在讲到墨子说因为墨子更偏重从战争实际后果分析危害于是乎墨子就被罩上了一层“功利主义色彩”(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上》,北京:人民出版社仁爱说的亲疏之差就没有利益考量吗?,2004,p65),还有说兼爱论因对实际利益和后果的重视而呈现出功利主义色彩,相比之则儒家仁爱说是彻底的义务论。果真是如此吗?仁爱说的亲疏之差就没有利益考量?之后的孟子“先义后利”的说法不一样是以“利”作为对统治者的终极诱饵?后面讲孟子的时候先讲了郭店楚简。于是乎《性自命出》里的“性自命出,命自天降;道始于情,情生于性”又有了“浓厚的自然主义色彩”。
我个人非常讨厌用ology或ism结尾的单词来贴标签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容易望文生义,有失公允,尤其是初学者。中哲史一般是给初窥哲学门径的人看的,不该在一开始就用意识形态一类的东西加以区别。我从中大馆借来的这一本凡是这种xx主义的地方都被人你画圈来我划线地着重标记了,没办法,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条件反射。
2.这些名词本身就有定义模糊之处,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含义。我查了一下“自然主义”,百度百科的解释就有一堆。
3.怎么可以用19世纪英国哲学家的东西来定义或描述几千年前中国哲学家的理论呢?这合理吗?
对于初学者的“无知”,我想了一下,就像儿童会问成年人很多问题,有些让人无法回答哭笑不得,而有些却会打开一个新视野。作为一个初学者,我这种找茬式的读法必然需要“当头棒喝”。比如冯达文老先生给我后脑勺一掌,“那你丫有本事来写!”
我不但没本事,还想再提一个疑问。我看这本中哲史的时候有种看文学理论论文的赶脚,基本是在“解构”,而且是以很西式的视角。比如先验啊,经验啊儒家的内圣外王与柏拉图的哲学家王两者都,二元分立啊,理性主义啊,etc.这种解说方式,甚至这个思维系统是和中国古人一样的吗?我怎么都有一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赶脚呢?当然我绝不是认为西哲不好,(不然我也不会想考),但这种解读应该只是一个视角而已吧?而且我觉得它只能告诉我们的是外在表象,当然对哲学史不能苛求太多。我在想朱熹他们给弟子讲起“俺们学派的故事”的时候难道也是满口先验主义经验主义?这个问题先搁着吧,再说下去也没必要了。
从其宣扬的内容可以看出墨家所代表的人群,“农与工肆之人”;对鬼神存在的肯定极大影响了后世民间文学和传说的发展。必须要说的是骨子里奴性意味很重,“尚同”思想的近乎绝对服从,“上之所是,必亦是之;上之所非,必亦非之”。感觉真的是被统治惯了所以就算有思想依然是服从为主。而孟子所代表的一看就是中上层知识分子,对民众又“哀其不幸”,还又各种鄙夷。前者如对“民有饥色,野有饿莩”的同情,后者如“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前段时间写艾略特《荒原》的论文时专门以知识分子与大众为一个视角写的,发现古今中外这两个群体之间真是各种微妙。马克思在他的理论走入死胡同之际没办法了诉诸于“无产阶级”,但他并未详细分析过何谓阶级,而且无产阶级的情况也在变化。
1.马克斯的名言,it has to lose but its .可现在工人阶级实在有太多丢不掉也无法放弃的已得利益,欧洲是如此,中国现在更有一大批新兴中产阶级。大工业时代体力劳动者占少数,且情况也有所改善,不再是狄更斯或是盖斯凯尔夫人笔下的曼彻斯特。
2.被异化的无产阶级真可以克服异化?工人阶级真的“有力量”?历史上的受压迫者是会反抗,但最终推翻统制的不一定是受压迫者,历史上的各种蛮族入侵(罗马覆灭、元灭宋等等),美国内战都是例子。
3.造成剥削的原因绝不简简单单是经济。地主的分封、生产资料的最初分配并非经济原因、市场交易或竞争。
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门外汉我所知道基本这么多……拿着这些去考政治估计要负分的吧,呜呜……待我日后好好研习一下马克思再说~~
在看儒家的“内圣外王”时想到柏拉图的“哲人王”。刚看了一点刘小枫写的《臆说纬书与左派儒教士》,上面说:冯友兰说,“孔子只是一个‘教授老儒’”,他“第一个使学术民众化”,“以教育为职业”,孔子的行为与希腊“智者”相似,对中国的影响与苏格拉底对西洋历史的影响相似。
我自己这两天在看西哲史时也对比了一下。刚才看到这句,对于冯老最后这句很赞同,但前面这句存疑。如果特指希腊的“智者”(),我第一想到的是被柏拉图讽刺的普罗泰格拉儒家的内圣外王与柏拉图的哲学家王两者都,毕竟智者还有一个意思是诡辩,且为逻辑所推动,即使颠覆伦理道德在所不惜,“因为事先不知道真理在某个社会里会不会被认为是有建设性的。”孔子不谈逻辑,更重要的是他就是伦理的制定者,就这两点也不能说他像希腊的“智者”啊!我倒是觉得名家的马非马一类的还和“智者”挺像,再怎么着也该是往道家的批判精神上靠吖。
刚才翻笔记看到大概一个月前记的曼海姆的一句话仁爱说的亲疏之差就没有利益考量吗?,The truth is not being, the truth is .自勉下。
先写这些吧,今天继续啃黑格尔儒家的内圣外王与柏拉图的哲学家王两者都,晚上争取把中哲史推进到名家。加油~~
随便看看
- 2024-08-11紫微斗数忌出解析:影响命运的关键因素及应对策略
- 2024-08-10第八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 21 世纪,依法治国和政治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 2024-08-10稻盛和夫:科学家出身的著名企业家,其管理哲学影响深远
- 2024-08-09庄子的智慧:化解人性险恶与人生困难的哲学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道家哲学的现代意义及对先秦法思想史的意义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8-05第五届大数据与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数智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现代化
- 2024-08-04北京大学:优秀学子的梦想之地,哲学系的独特魅力
- 2024-08-03深入探究三教文化:儒、佛、道的融合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 2024-08-02王颂: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其佛学辞典研究成果一览
- 2024-08-0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 2024-07-31丁耘老师带领同学研读梁漱溟著作,探讨中国问题与人生问题
- 2024-07-31风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精髓与适中原则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29国学经典弟子规为何被指伪国学?徐晋如痛呼其为毒草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