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思想的主要范畴——仁大多数研究者认为
:孔子思想的主要范畴——仁大多数研究者认为
孔子思想的主要范畴——仁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孔子的主要思想范畴是仁,而非礼仁是儒家的核心范畴智慧树,后者是因循,前者是创造,尽管仁字早就有了,但将它作为主要思想系统的中心,孔子是第一人
仁是什么?
一说仁者爱人
一说克己复礼曰仁
孔子的仁学思想是一种有机整体模式,它或许由四个因素组成,四个因素相互依存,渗透和制约,具有自我调节,相互转化和相对稳定的适应功能,正因为此,它能吸纳外来文化
这四因素是
1:血缘基础
2:心理原则
3:人道主义
4:个体人格
整体特征是实践理性。
讲仁的目的:以仁释礼:孔子思想的主要范畴——仁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礼如前所述,是以血缘为基础,以等级为特征的氏族统治体系。
孝悌通过血缘纽带从纵横两个方面把氏族关系和等级制度构建起来
春秋时讲的家不是个体的家庭,而是家族。
孔子在当时氏族体制、亲属关系崩坏的时代条件下,把这种血缘关系和历史传统提取,转化为意识形态上的自觉主张。
(二)礼自外作,本是对个体成员具有约束力的习惯法规等
在原来,礼仪是不分家的,他们是宗教的原始性礼仪巫术的延续,如今需要区别开来。
宰我问三年之期-------
孔子把三年之期的传统礼制,直接归结为亲子之爱的生活情理仁是儒家的核心范畴智慧树,把礼的基础直接诉诸于心理依靠,这样,既把整套礼的血缘实质规定为孝悌,又把孝悌建筑在日常之爱当中,这就把礼从外部规范性约束解说为人心的内在要求,把原来僵硬的强制规定,提升为生活的自觉理念,把一种宗教性、神秘性的东西变为人情日常之用,从而使得伦理规范与心理欲求融为一体。
这是一个转折点,由服从于神转变为服从人。
孔学没有上帝地位的原因
孔子没有把人的情感心理引导向外在的崇拜对象或神秘境界而是把它消融满足在以亲子关系为核心的人与人的世间关系当中,使构成宗教三要素的观念、情感和仪式统统环绕和沉浸在这一世俗伦理和日常心理的综合 统一体当中,而不必建立另外的神学大厦。
仁学的心理原则是具有正常人的一般情感,使得其避免了宗教的禁欲主义。孔子没有原罪观念和禁欲主义,肯定情欲的合理性,抵制了轻视现实的悲观主义和宗教出世观念。
由于强调这种内在的心理依据,仁不仅得到了比仪更为优越的地位,而且也使得礼从属于仁。孔子本想以仁释礼,但没想到手段反而高于目的,其人性心理原则成了更为本质的东西。
(三)因为建立在这种情感性的心理原则上,仁学思想在外在方面突出了原始氏族体制中所具有的民主性和人道主义。
中庸的含义
维护上级统治的等级秩序,又强调原始民主和原始人道,中庸之道的真实内涵,实质上是要求在保存原始民主和人道主义的氏族体制下进行统治。
这以因素表明仁与整个社会的利害相关联制约着。
仁的这一要素对个体提出了社会性的义务和要求,它把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作为人性的本质和仁的重要标准,仁不仅是血缘关系和心理原则,他们是基础。仁的主体内容是这种社会性的交往要求和相互责任。
孔学思想的根源:古代宗法氏族内部民主制的遗风残迹,因此将孔子这一套概斥为欺骗伪善就过于简单了。虽然这些思想在后代确实经常成为伪善工具,但在孔子那个时期,仍然具有很大的忠诚性。
(四)仁的内在方面突出个体人格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在周天子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孔子以仁释礼,实际上是把复兴周礼的任务直接交给了氏族贵族的个体成员,要求他们自觉的主动的积极的去承担这一历史重任。把它作为个体存在的至高无上的目标和义务。
一切外在的人道主义、内在的心理原则以及血缘关系的基础仁是儒家的核心范畴智慧树,都必须落实在个体人格的塑造上
儒家强调修身,固然仍是要求保存氏族首领遗风,同时又将这种只属于首领的义务推广至每个氏族贵族,从而使得制礼作乐不再有神秘权威的性质、极大的高扬了个体人格。
正是对个体人格完善的追求,在认识论上便强调学习和教育,以获得各种现实的历史的知识。这使孔子提出了一系列有科学价值,至今仍然有教育心理学的普遍规律。
仁与圣的区别:
圣是具有效果的客观业绩,仁则停留在主观的理想人格规范之内,仁在这里最终归宿为主体的世界观、人生观。孔子把本是宗教徒的素质和要求归结为这种不需要服从神的仁的个体自觉。
(五)四因素相互制约影响,其共同特性为实践理性的倾向与态度。
实践理性首先指的是理性精神或理性态度,不是用某种神秘的狂热而是用冷静的合理的现实的态度来解说和对待事物和传统。不是禁欲,而是理性引导,不是对人生的虚无,而是在人道与人格当中追求某种均衡。对待传统宗教鬼神也是如此,不服从非理性的权威,但仍然可以拯救世界和自我完成。
这种理性具有极端重视现实和实用的特点,它既不在理论上去探究难以解决的哲学课题,并认为不必要去进行这种纯思辨的抽象,重要的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如何妥善的处理它。在这里重要的不是思辨、言论,而是行动本身。这里也没有古希腊那种日神文化和酒神文化的对立和充分发展,而是两者统一融合在实用理性当中。
血缘、心理、人道、人格终于形成了这样一个以实用理性为特征的思想模式的有机整体。每个因素都作用于其他因素,而影响整个系统,彼此脱离即无意义。
孔子的仁学带着那个时代氏族贵族深重的烙印,建立在血缘基础上,以人情味的亲子之爱为辐射核心,扩展为对外的人道主义和对内的理想人格,它确乎构成了一个具有实践性格而不待外求的心理模式。
只有把握了这一文化心理原则:孔子思想的主要范畴——仁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才能比较准确地理解中国哲学思想的某些特征,例如:伦理学的探讨压倒认识论或本体论的研究,中国古代哲学范畴(阴阳五行等),其特点大多是功能的概念,而不强调事物构成的元素或实体。
例如:中国的“金木水火土”不同于希腊的“地水火风”,前者更着眼于生活功能,所以有金,中国古代辩证法更为重视矛盾之间的对立互补、渗透和自行调节以保持整个机体、结构的平衡稳定,它强调的是孤阴不生,孤阳不长。而不是希腊理论的斗争成毁,波斯哲学的光暗排斥。
随便看看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7-29国学经典弟子规为何被指伪国学?徐晋如痛呼其为毒草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梁氏国学功底深厚,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比较,探究先秦政治思想
- 2024-07-26教育学萌芽阶段代表人物观点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解析
- 2024-07-25传承国学传统文化:儒道释三家思想精髓与做人标准解析
- 2024-07-24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孔子到董仲舒再到玄学
- 2024-07-24儒家思想:孔子创立的完整思想体系及其核心价值观
- 2024-07-14今日头条、百家号精选十部必读国学经典,领悟古人智慧,提升自身修养
- 2024-07-12儒家和孔子的智慧:对我们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启示
- 2024-07-11儒家人生哲学: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精髓与人生智慧
- 2024-07-06公元前 479 年 4 月 11 日孔子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 2024-07-06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天纵之圣,万世师表
- 2024-07-02品读十句最具智慧的国学精语,领悟中国人的品质与内涵
- 2024-06-18中庸思想:儒家核心,适度恰分,融入日常,影响深远
- 2024-06-17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从德治主义到当今治国方略
- 2024-06-14孔子:教化万民是儒者使命,非愚民之想,何以称第一教育家?
- 2024-06-01老子与孔子:道家与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 2024-05-27儒释道,儒指的是孔子开创的学派,也称儒教
- 2024-05-19面对离间计,孔子怎么做?——汉画像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