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民俗方言的富矿——莆田民间歌谣编校絮语(序二)
一座民俗方言的富矿——莆田民间歌谣编校絮语(序二)
一座民俗方言的富矿——莆田民间歌谣编校絮语(序二)
文丨今闲
4
本书取名《莆田民间歌谣》。这里的“莆田”指现在的莆田市。就行政区域而言,现在的莆田市管辖范围包括了历史上莆田、仙游二县的全部区域,同时它又小于历史上“莆田地区”的管辖范围。就方言与民俗的文化学意义而言,“莆田民间歌谣”实质上就是在原来莆田、仙游二县“民间”流传的“歌谣”,所以,从历史的习惯称呼看,名之为“莆仙民间歌谣”亦无大谬。如上所言,“莆仙”已成为历史记忆,所指乃过去的莆田县和仙游县,其地域则为今莆田市所辖之全部。所以,若书名为“莆仙民间歌谣”,则显然侧重于方言兼及民俗,其文化学意义当不难理解。而我们在选编的思维过程和用语之“莆仙”指称,当然是在历史文化意义下的运用,与现行“莆田市”行政意义并无矛盾。“民间”自然与“官方”相对待。“民间”既指作者来自民间民俗文化书,又指作品多在民间流传,其形式与内容为民间所接受,所喜闻乐见。“歌谣”一语有点含糊。我们的意思是,歌者,有谱,有旋律、节奏、音高,有歌词,可配乐演唱。谣者,仅指篇幅短小的韵语,适合儿童诵读吟唱,故又称为“童谣”。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把本书收录内容,大体上分为《俚歌篇》和《谣唱篇》二大类。《谣唱篇》中的《谜语谣》与专业的谜语著作有所区别,我们编选的取向在于反映以莆仙方言制作谜语的特色,而省略了谜语构成的一些格式要素。
第三篇的《仪文篇》则指特定仪式使用的诗文,兼有歌、谣、白多种形式,戏剧特征明显。为了尽可能多方面反映莆仙民间歌谣的特点,我们还安排了《附录》。《附录》中的《兴化竹枝词》多是文人雅士所作,但使用的语言形式和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仍不脱“俚俗”,与本书不甚违和,故附以比参。附录还选入若干莆仙戏“韵白”及歌谣新编作品,于此或可见歌谣发展变化之端倪。卷末,我们还附了林春明先生从本书中采集的一批方言常用词,并与普通话词汇作了简要的比对,名之为《方言常用词例释》。此举既方便读者阅读,又可供研究参考。具体情况,读者可于“目录”一窥其豹。今次选编素材丰富,途径多条。其大部分来自民间抄本,兼参已版著作;另有少量则是与编人士在任务过程中,留心“采风”所得。因其来源芜杂,恕难一一开列,谨此一并致谢!笔者与共事诸君,承蒙董事抬爱,忝任校工,权充于役。渊冰惕若,三番披阅,几度斟酌,庶几可免欺世之讥。于私而言,亦习学有得,获益颇丰,感慨良多。絮语如次。其一,热爱吾乡吾民之情日益深厚。“俚歌”一语,在乡村民间,多称为“唱诗”。文学之士固然有依歌唱地域或歌者身份,而分为山歌、渔歌、秧歌(田歌)诸类,但民间庶众则据内容而名其为“长工诗““无补诗”“病子诗”“媳妇子诗”,更有不管其内容而按歌唱风格而称为“乞食诗”者。
总之,悉以“唱诗”一语括之。唱诗曾经是贫苦大众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可以是他们文化生活的全部!在逢年过节的民俗活动中,的确不乏“文化娱乐”的内容,诸如看戏、行傩等,但这些内容总是附带或完全的“功利”目的诉求,并没有如唱诗那样纯粹而自由。间或有十番八乐,但与“唱诗”相比,毕竟小众,属于高雅乐事。唱诗则是劳动大众纯粹而自由的文化生活。唱诗是他们情怀表达,自我调适,态度主张,是放松的。“唱诗唱曲唱踏摇,就唱某某许一条”中的“某某”一座民俗方言的富矿——莆田民间歌谣编校絮语(序二),几乎可以代入替换他们认为合适的“许一条”,比如“陈三”“山伯”“珠客”“无补”等等。这一定式,或可认作是唱诗活动的“开场诗”或“序曲”。“早起无饭唱饭诗民俗文化书,衣裳穿破乞人欺”,这就已经上升到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高度了。在今次编校此书中,笔者在文字上听到了往昔城乡唱诗的回声和余响,触摸到民间的智慧音符,承受到力量撞击,心弦为之震颤,爱乡之情尤加笃厚。其二,深切感受民俗的文化底蕴。本书单列《仪文篇》,集中收录了一些极具莆仙特色的礼仪诗文,包括结婚、建房、祝寿等三样人生大事。尤以婚礼仪文为最,举凡挂表德、迎亲、送孩儿、上头、安床、撒帐、闹房等环节的“赞句”,均有所载。对此类仪文字句的品读把玩,或可使读者由目视耳闻庆典现场的“知其然”,进而步入“知其所以然”的新境界,深切感受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其他各篇中,也有丰富的民俗记载。如《英台山伯》诗中,姑嫂以红裙“赌输”的祷告与验证、聘嫁与哭墓的礼仪、供品。山伯死后,英台对山伯“娘姐”唱道:“英台吩付埋路边。妹那出嫁墓前过,备办三牲共纸钱。”在祭墓时“明香蜡烛点辉煌,三牲祭礼排两旁。进前连献三杯酒,拜奠义兄泪汪汪。”乃至撕心裂肺哭喊“有灵有信带妹去,无灵无信别人妻。”这段祭拜的民俗哭唱,荡气回肠,催人泪下。在以季节月令为序进行叙述的诗中,民俗活动更是密集呈现。如《十二月占丰歌》《长年恨》《病仔诗》《单身仔诗》《鳏居诗》等。其三,对方言词汇进行一次总复习或大检阅。《莆仙民间歌谣》选录作品主要以“俚语方言”为标准,所以全书的语言“底色”即“莆仙方言”。浏览全书,可以视为对方言词汇的一次总复习,或大检阅。方言词汇比较集中的当属《谣唱篇》,特别是其中的《童谣》和《谜语谣》部分。此次收录该内容时,我等众工皆有“文献不足征”之憾。勉为其难的弥补方法是,诚恳谦虚地向博闻强识之士征询求教,现在看去颇具模样,差堪塞责。这类草香泥酸的“谣语”,多是有音无字的口传遗产。为保其不致失传,我们的确付出鲜为人知的劳动,以“不让一字滑过”的态度,进行斟酌定夺,但限于学力民俗文化书,依然不免错谬。
高明的读者自可于字里行间烛见,恳请不吝赐教。其四,于不经意间接受历史人文的熏陶。黄濂起义是民国初年的大事件。据传《黄濂起义歌》乃起义亲历者以长篇叙事诗的形式,记录了这一大事件的全过程,其中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可以看作那特定时段的历史人文浓缩版。类似内容也可以在其他篇什中一观,诸如“抗倭”“陈文龙”“陈经邦”“过番”“万二乡”等。笔者认为,这一册《莆仙民间歌谣》是一座民俗方言的富矿,仅是以比喻概而言之,未必能精准完备地表达所思所得,言不逮也。诸如生活经验、哲思慧识、格言警策、民生日用、审美情趣等等,则难以一一立目归拢。试举数例供读者参阅。《寡居苦》六“毋当”五“不如”。六毋当:“毋当嫁给踏聊脚,好吃懒做那着操。人讲人无生活计,坐食井水也会干。”继而,“毋当嫁给”工艺人、博钱生、鸦片生、轻薄人、做贼人。五不如:“不如嫁给斯文生,温柔体贴厮爱怜。闲时栽花共赏月,夫唱妇随如神仙。”又续,“不如嫁给”做戏人、做官人、单身汉、做田猴。此类“大实话”却不失风趣恢谐,令人忍俊不禁。《莆田万二乡》虽然结构绫乱,语词粗粝,却也不失泥土肥厚,草根苦甘。如:“副魁登科吴日三,林翰无中介不安。
剪发留学到日本,学有所成心松松。”“铺尾头前是塔桥,塘头一乡烧瓦窑。铁灶尽出菜脯仔,石山马鲛青涂条。"方言俗话的哲理性往往也在叙事中“闲云出岫”。如“枵鸡不畏棰”(《四十支白扇》):“五支白扇画玉梅,君似枵鸡不畏棰。手肚被君捏一下,教奴做梦三四回。”又如《十二月劝妹》:“六月劝妹心转回,后生小娘惜面皮。毋当去学烟花婆,变做枵鸡也畏棰。”又如“月那罔光不晒谷”(《五更想君》):“八日想君无奈何,家中无米又无柴。月那罔光不晒谷,叫我因何食会干?"还有一些故事很“村”,语言很“脏”的作品,似乎不可以用“洁本”的标准粗暴地剔刮出去。也许那正是“民间”的真实,正是“大众”期许的“情趣”?比如《真珠衫》,中间有较长的王氏与大郎的不可言说而又直白露骨言说出来的情节,这就涉及“放下”与“没有放下”纠结的问题。但是,当我们留意这些诗句时,也许能多少理解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万恶之间淫为首,贪淫造次无长久。大客变做小生意,穷到向人去伸手。”“劝人毋当造大过,家破人亡妻少嫁。棺木不得搬回家,正是一报还一报。”我们能将这些在充分铺垫之后的诗句,简单地斥之为生硬的说教吗?最后,感觉很有必要提一下文学鉴赏与批评的老话题,这就是历史真实、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的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对民间歌谣的鉴赏与批评,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会发现,在这册《莆仙民间歌谣》中,存在许多“事实不符”或“逻辑混乱”的地方。比如《四十支白扇》:“四支白扇画香丸,娘子生俏给人传。共君约定二更后,时辰一到等开门。”“廿九支白扇画山头,娘子共君把肩头。咱今成婚还未久,毋当二人分两头。"“三十二支白扇画君身,君你不必尽惊心。约定今晚二更后,出来共君结同心。”“四支”的“约定”合情合理,但在“廿九支”已经“成婚”之后的“三十二支”,仍然“约定今晚二更后,出来共君结同心”,在事理上是不通的。但是民间歌谣在很多时候是“不管”事理的,它们“只讲”情理。正因为它们“只讲”情理一座民俗方言的富矿——莆田民间歌谣编校絮语(序二),所以极易共情,打动人心,唱起来婉转曲折,听起来荡气回肠,深受众庶凡人的喜爱。每欲以“逻辑”“事实”来框范,则民间歌谣的美感将扫除殆尽,从而无法欣赏了。又如童谣,就是“孩子们唱着玩的”。童言无忌,童真可贵。历史上,平头百姓向来自称“小人”,在君子士大夫“大人”面前,他们就是“孩子们”。所以,我们“大人”不计“小人”过,没有必要一定要求民间歌谣也成为《四书五经》,从而剥夺其天真,扼杀其灵性。况且,《诗经》之《风》与《雅》相比,在其当时也算“下流”之作,而童谣本也适合所有年龄,不唯儿童独专。编校之余,力绌神倦,絮叨此一通言语,权作搪塞交代,期就教于方家高明。2020-11-24.涵江寓中
-END-
△作者简介:今闲,本名李金贤,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莆田市杂文学会名誉副会长,已出版杂文集《自挠痒处》《吃到葡萄后》《猫眼内外》,曾获福建省作协优秀文学奖、福建省第二届“书香之家”、莆田市人民政府百花文艺奖。
随便看看
- 2024-08-12中国传统文化之民间艺术剪纸:瑰宝与奇葩
- 2024-08-12剪纸: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瑰宝,民间艺术的镂空之美
- 2024-08-10法学院党委:以党建促发展,推动学院各项工作稳步前行
- 2024-08-10第八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 21 世纪,依法治国和政治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 2024-08-10老子的大智慧及其现代意义:儒道互补与中华文化的发展
- 2024-08-09小六壬预测术:中华传统数术文化的瑰宝
- 2024-08-0760 甲子:天干地支的独特文化与计时方法
- 2024-08-05德艺文化创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审核问询函的详细内容
- 2024-08-05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2024-08-04地方特色小吃:传承地域文化与代表当地人情风俗的美食瑰宝
- 2024-08-04书法的文化意义与社会功能:中国文化的道、礼、和
- 2024-08-04少林寺 4.52 亿郑州买地,进军房地产?真相来了
- 2024-08-03海派文化新论:梳理海派文化脉络,领略独特内涵
- 2024-08-03深入探究三教文化:儒、佛、道的融合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 2024-08-0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及对企业经营的启示
- 2024-08-03深入领会红色文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
- 2024-08-02中华善本再生性保护网络传播活动:古代典籍的珍贵传承与保护
- 2024-08-0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 2024-07-31丁耘老师带领同学研读梁漱溟著作,探讨中国问题与人生问题
- 2024-07-31风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精髓与适中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