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生死观的哲学思考 (STONE的学习笔记)2019-1-8上一课
佛家生死观的哲学思考 (STONE的学习笔记)2019-1-8上一课
【感谢】
《佛教哲学》课程,是根据喜马拉雅 闲者知无涯 老师的“新佛学金刚经”系列课音频所整理的文字资料。文字基础稿和课程思维图由群主【安端】整理提供。手写笔记导图由群友 深海玫瑰-果琋 提供——【STONE的学习笔记】
本节课音频首次上线:2019-1-8
上一课,我们说了——“止观”是有特定的佛教指导下的修行路线图的。
所谓“止观双运”的意思——“止”给“观”提供心理条件;“观”来决定“止”的思考内容。我这句话很明白了吗?“止”给“观”提供心理条件;“观”来决定“止”的思考内容!这就是——止观双运。我们中国最早提出这个理论,作为修持理论的是天台宗。
双运,那运行的结果是什么呢?运行的结果很显然——定慧双修嘛!怎么双修呢?实际上掰开了,再把“止观双运”这句话重说一次,就是——“定”给“慧”提供思考的心理基础,就是……没有“定”就没有“慧”!“定”是“慧”思考的心理基础。那“慧”是什么呢?“慧”反过来为“定”提供思考的心理内容。就是……刚才我们把“止观”那句话又掰开了说一次——“定”是“慧”的心理基础;“慧”给“定”提供思考内容……互为支撑!这就是天台宗的“止观双运”。
这“奢摩他”传过来之后,这个名字被天台宗先发了——有“知识产权”。所以,后来禅宗其他宗派,你就不好意思再叫“止观双运”了……叫也可以,那脸皮儿厚的可以叫,一般直接就叫“定慧双修”。其实是一样的。
根据 “定慧双修”这个理论,就是……“定学”和“慧学”双修这个理论,我们就知道——为什么有各种“禅定”的差别了。为什么?因为“定”有不同啊,“定”是学海啊;那,“慧”也不同,“慧”也是学海。“定学”学海、“慧学”学海排列组合,那肯定有不同,对吧!或者“定”相同,“慧”不相同;或者“定”不同,“慧”不同。什么意思?就是“定”相同的时候,你发的“慧”可能不同;“定”不同的时候,那,发的“慧”也不同。
白话说就是——心理基础不一样的,思考内容就不一样,对不对?或者——心理基础即使一样,它思考内容也可以不一样,大家懂这话了吗?就是……咱俩出门儿都说去吃好吃的,咱们今天一起去吃好吃的,那,但是我们心理基础不一样啊,我觉得好吃的跟你觉得不一样啊,咱俩觉得好吃的能一样吗?这个比喻是不太恰当啊!但是,这个……罗老师不是说过嘛——你们理解我的意思就行了!
这就是出现各种“禅定”的原因。禅定,有无数种“禅定”,就是因为不同的“定”与不同的“慧”作了配合!但是,它们都是在佛教教理指导下的。所以,根据不同“禅定”的不同的名字,实际就是根据“观想”的不同的内容,给这些“禅定”来起名儿。
那么多“禅定”你怎么起名儿啊?那肯定根据你“观想”的东西来起名儿嘛!对吧……你观啥就叫啥“禅”呗……比如说,你观白骨——白骨禅、白骨观;你观美女——美女观、美女禅……对吧!这两个是比较有名的——红颜枯骨。中国文人一出,红颜枯骨就是一对儿……实际这一对儿呢,是佛教里“观想”的一对儿,就是——观白骨和观美女。
其实,你观豆腐、观白菜,你观蓝天、观大地……你只要资质够了,我们说啊——只要不是下等根器,你资质够了,你观啥都行!《观无量寿经》上来不给你“十六观”嘛,上来第一个叫“日想观”佛家生死观的哲学思考,对吧……然后——月想观,地想观、水想观、树想观……这,你观去吧!只要你有这个本事,你有这个资质,你就能——由观入定……啊,由定发慧……定慧双修!
当然啦,前提是什么呀?前提得是个静物啊!我们做观想的前提是——你观想的这个东西是个静物……你不能是个动的……会动的,你观电影儿?那肯定完了!你精神肯定集中不起来。你观的一般都是个静物……那几种“观想”都是静物。当然,也可以……其实那个高手也能观动的啊——你盯着只蚂蚁也行,那很少……很少见这种“观”。一般都是观静物。
“定”的概念已经这么复杂了,对吧……我们刚才说的都是“定”的目的,提供“观”的一个心理基础,进入“观”的一个前奏,对吧!“定”的课,我们讲了这么复杂的概念,实际讲的都是说——它是心理基础!对吧?要“定”、要“定”、要“定”…… “定”完了干什么?才“入观”,对吧!
那“定”的最终意义是什么呢?“定”的最终目标和它的……就是说——它的终极意义是什么呢?就是为了“入观”吗?不是的!“入观”只是它的第一步!它的终极意义很简单,说起来就一个字……啊,就四个字——解脱生死。我们说啊——“戒、定、慧”叫“三解脱”,它们最终的目的都是这四个字——解脱生死。对吧!你看到的只是它的步骤,它的目的就是——解脱生死。
“定”,啊……解脱生死,这个目标虽然很明确,对吧……你看“戒学”的目标也是解脱生死,“慧学”的目标……反正……总之,“道谛”三学……因为“道谛”、“道谛”…… “道谛”不是对着“灭谛”作为一对“因果”的嘛,那“灭”的解脱是什么?肯定是要解脱这个“生”、“死”嘛。所以说——“三学”的目的是一致。
但是,“定学”的目标虽然很明确,但这个道路你一想就知道——那漫长而又曲折!对吧……就跟“慧学”似的!你见过谁读书,读到“解脱生死”吗?谁有智慧,智慧到“解脱生死”吗?反正我没见过。“定学”也一样,它目标明确,但道路漫长,并且曲折!呐……中间的任务副本还极多。简单地说啊——在通向“定”的这个终极目标的过程里,可以想象的是:一会经历许多阶段!这是第一条儿——“定”、“慧”有很多阶段!不同阶段的“定”,就是我们……“四禅”……就是常说的“四禅八定”,啊……每个阶段,有不同的阶段。
第二,在每个阶段里,你还有很多要具体完成的任务,对吧!这就是“定学”的走向终极的过程,我们可以想象的两个……两个,怎么说呢……两个会面对的过程,就……面对的理由,就是——会有很多阶段,每个阶段我们会要完成很多具体任务。所以“定学”也根据这两个……叫什么呢?这两个,我们可以想象的问题,分为两大类,或者说——分为两大体系。
我们可以想象到,在“定”修向最终目标的过程中,第一个碰到的问题是——有很多阶段。那么,“定学”就根据这个“很多阶段”分类——可以根据禅定的很多阶段分类,对吧!你如果给整个儿“定”作分类的话,是不是就可以根据阶段作分类?可以!
第二个,就是佛家生死观的哲学思考,我们知道——在通向最终目标的这个禅定过程里,我们会要完成很多任务,就……具体任务。所以,第二套分类,就是——根据要完成具体的任务去分类。因此,“定学”虽然是“学海”,我们就根据“定学”修向最终目标的两个问题,进行了分类……就,把两个“学海”一下儿分成长江、黄河两条大流。一条,根据“禅定”各个阶段作分类的方式;一条,是根据“禅定”各个阶段要完成的任务目标作分类的方式。两种分类方式佛家生死观的哲学思考 (STONE的学习笔记)2019-1-8上一课,“定学”的两种分类方式。
我们先举一个以“禅定”理论任务为目标的分类方法……就是说——每个阶段要完成什么任务。这个就“俱舍论”第二十六卷【二十八卷】提到的任务,就是……修“禅定”要达到的任务,叫作“禅定四得到”。就是……你在修向最终的生死解脱的时候佛家生死观的哲学思考,你中间会有四个具体任务,叫“四得到”(四等持)。
得到,就是……就是有一个,罗胖子的那个APP,叫“得到”……就是那个“得到”。这“禅定四得到”,就是根据禅定的理论任务作的分类方法。
哪四种“得到”呢?第一种“得到”,叫作“为得现法乐住”。我们知道啊——“定”的最后一个翻译就叫:现法乐住。第一个“得到”叫“为得现法乐住”;第二个得到,叫“为得胜智见”;第三个得到,叫“为得分别会”;第四个得到,叫“为证诸漏永尽”。这是四个“得到”。就是……在“禅定”通向生死解脱的最终过程里,我们会完成这四个任务。
第一个任务,叫作:为得现法乐住。啊……我们说了——“现法乐住”就是“定”的一个,一个梵音翻译。什么叫现法乐住呢?实际这个是禅定过程中……我们日常普通人禅定过程中,追求的东西。五年日常普通人去禅定,其实追求的就是这“四得到”的第一“得到”,叫作——现法乐住。所谓现法乐住,就是在禅定中感受到身心放松、心情愉悦……身心各种舒服的一种境界。这种“现法乐住”,是普通人禅定最容易获得的,我们也有一个普通老百姓常说的词儿叫“禅乐”,对吧……就是感觉到“禅乐”。
第二个“得到”呢,第二个“得到”叫:为得胜智见。我们说啊——这“四得到”是分层次的,一层一层往上走的。第一层,你先要获得“禅乐”,叫作“为得现法乐住”——第一阶段“禅定”。
第二阶段的“禅定”,你就要得“胜智见”了。什么叫胜智见呢?智见,这知道——智慧的“智”;“智见”,这知道,叫作——有智慧的见识……其实就是泛指一切这个……一切认识……有智慧的认识吧。而“胜”呢,“胜”是个形容词,就是更高级的、有智慧的认识——胜过智见。但是,“得胜智见”……就是,“禅定”它的第二个“得到”,叫“为得胜智见”……就是——你禅定,是为了得“胜智见”。
你在第一个阶段佛家生死观的哲学思考 (STONE的学习笔记)2019-1-8上一课,你已经得到乐趣了,得到“禅乐”了,对吧!那你第二个阶段——“为得胜智见”……这里的这个“胜智见”,我们说了——胜过一切有智慧的见识……这个,实际是佛教特指自己的见识,特指自己的观念,对吧!什么是胜智见?佛教的意思就是——我的观念是胜智见!呐,暗含的意思是说什么呢?暗含的是——其他的观念都是“非智见”。
这就是“禅定”通向“生”、“死”解脱任务的第二个“得到”。
随便看看
- 2024-06-27史铁生的命运观:从基督教信仰到尼采生命哲学的融合
- 2024-05-05广州大佛寺经常举办癌症康复营,颇为好奇!
- 2024-05-05南怀瑾老师:佛教的生死观就是苦的体现,不再受生死轮回之苦
- 2024-04-22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谈及哲学的启蒙教育
- 2024-04-20佛家生死观的哲学思考 2005年6月17日讲于北京大学)提纲一
- 2024-04-14中国人的诸子生死观:生死到底有着哪些可能性?
- 2024-04-14禅宗:生死观与人生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2024-04-14:生死问题是古今哲人专注的核心问题|
- 2024-02-26陈兵:所有宇宙之谜中,最难解的谜
- 2024-02-15(李向东)道教知行合一的四大标准,值得收藏!
- 2024-02-15(周末荐读)苏格拉底:当代人类死亡学的研究
- 2024-02-15南怀瑾老师:儒家对人的生与死的认识
- 2024-02-14风水堂:生死问题及因果的科学性
- 2024-02-14潜藏着日本人怎样的生死观?:法师吉田兼好对生死的探索
- 2024-02-13谭汉:道教之仙人与佛教之天人有何异同?
- 2024-02-08马克思主义生命观与中国传统生命的比较论略摘
- 2024-01-23中西哲学家生死观“生”与“死”
- 2024-01-10(每日一题)佛家的禅定般若与现代精神生态平衡
- 2023-12-22汤用彤:佛法亦宗教亦哲学言思立意之高
- 2023-12-05古代人死为鬼怎么办?和希分别代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