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铮李垚摘:佛教文学思想向现代化转型!
李铁铮李垚
摘 要:佛教诞生于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隋唐时期随着封建统治者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的密切交流,各国使节的频繁来往,佛教广泛传播到我国,佛教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佛教在我国的发展历经了多次变革,历经了多次曲折,在“五四”运动后佛教文学思想开始向现代化转型。
关键词:“五四”运动;中国佛教文学思想;现代转型
很多人提起佛教会想起戒备森严的清规戒律,佛教所宣扬的思想观念对人的世界观、价值观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佛教体系中一些关于文学典籍的著作对后世的影响深远,现代化的发展,佛教文学思想也向现代化转型,对现代社会的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 传统的中国佛教文学思想
我国的佛教出现于西汉,兴盛于隋唐时期,佛教文学对于传统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封建时期,无论佛教怎么发展李铁铮李垚摘:佛教文学思想向现代化转型!,都是在封建阶级下的支持下而发展,受制于封建统治制度,成为一种控制民众的思想工具,把民众变成思想牢笼中的奴役。随着“五四”运动的开展,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逐渐瓦解,一些缠绕捆绑在民众身上千百年来的腐朽思想也逐渐被摒弃,人们逐渐推翻封建主义沉重压迫下的大山,这个时期的佛教文学推动了佛教事业的发展,传输了新时代的思想内容,对现代化的文学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自从佛教传入到我国,统治者宣扬容忍教义,广大热衷于佛教事业的僧人信徒、佛教文化爱好者纷纷抓住佛经大量传入到中国的时机,开始翻译、介绍阐述大量的佛经,自己也开始尝试自主创作佛经著作,表达自己对佛教的虔诚信仰程度,与自己对于佛经的独特见解,繁荣了传统思想文化。唐以后提出了“不立文字”的主张,佛教文学创作执着于字句的运用,对用词用句的推敲方面更加注重。魏晋南北朝以后佛教更是达到了巅峰,著名诗人谢灵运有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这个诗句可以看出,當时佛教的兴盛程度。随后封建制度开始没落,佛教文学因循守旧,“不立文字”得到推广,但是没有发生根本上的改变[1]。
“不利文学”宣扬远离文学、文字,多入身修行,这种因循守旧的制度下,教徒们全身心投入到修身养性方面,对人间疾苦与拯救天下苍生毫不顾忌,这就使佛教失去了群众基础。传统的佛教文学得到了文人们的大力推崇,每当遭受到艰难的仕途,人生不如意的时候李铁铮李垚摘:佛教文学思想向现代化转型!,他们都会运用佛学文学思想进行文学创作,对消除“不立文字”的不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2 “五四”后中国佛教文学思想的现代转型
2.1 “五四运动”时期佛教文学思想的变化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这个时期一批年轻的有识之士掀起了一系列救国救民的运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后在文学领域又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佛教文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信奉佛教的青年积极接受新思潮,加以新的形式改变传统模式。随着各种文学刊物的出现,宣传佛教思想的刊物也随之出现,佛教刊物的代表有《新佛教》、《佛化新青年》等。佛教文学在这个时期不再以传统的文言文为主,而是以一种接近于现代的更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代替,总而言之这个时期的佛教文学以宣传救国救国为目的。
这个时期的文学语言以白话文为主,通俗易懂,接近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普通话,文人志士们也积极效仿其他国家的文学写作模式,受到印度泰戈尔的诗歌与日本俳句的影响,佛教文学发展到也可以像抒情诗那么唯美,让人感觉即不那么深奥,枯燥乏味,又让人体会到其中所宣扬的佛学思想。“我在这里参禅,我在这里神秘地参禅……向着念佛的人说法”这是超一所发表的诗作《花禅》里的节选,诗中提到蝴蝶与小鸟这些自然生物,体现了佛家一花一草万物皆有灵性的思想,在诗作的结尾处“要放开我的慈心”、“显露我的本色”、“向着慈悲的佛发笑”等句直接体现出了佛家慈悲为怀的基本思想理论,对那个时期人们修身养性,推翻封建军阀统治具有重要作用[2]。
2.2 抗日战争时期的佛教文学
每个时期的佛教文学都是体现着每个时代的背景,抗日战争时期佛教文学宣传的是那种大爱人间的佛学思想,救苦救难,发扬佛家慈悲为怀的传统,关心帮助在战争中遭受疾苦的平民百姓。不少具有高深佛教理论的法师热衷于创办报刊,宣传佛学思想,大力推进了佛教文学的发展,著名的佛教刊物有惟贤法师创办的《大雄》,巨赞法师创办的《狮子吼月刊》等,为鼓励人民群众英勇抗日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中国新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抗日战争期间广大佛教人士聚集佛教精英创办刊物,从思想上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怀;一方面开展募捐活动,救济难民。
抗日战争时期比较著名的佛教人士太虚法师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佛家思想代表人物,他不仅饱读佛家经典著作,还曾亲自到访欧美国家佛家思想代表人物,亲身感受到了战争给人类造成的迷惘的精神,体会到科学技术、民主自由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推动作用。他对儒家人士推崇的“本位文化”进行了强烈抨击,提出了“现代中国文化”的思想;1943年他在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佛教徒应着眼于中国当前现实,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着眼于新文化建设,加大力度创办佛学刊物,加大佛学刊物的印刷量[3]。
长达八年之久的抗日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浩大的劫难,一些佛教文学中不乏体现群众艰难的生活困境,体恤民情的作品。如《如意歌》与《老婢歌并序》都体现了劳苦民众的痛苦生活,体现了佛家芸芸众生世间百态的思想。
3 结语
从西汉时期开始,佛教在我国得到了长足发展,许多佛学著作留存于世,对于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五四运动”后佛教文学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采用白话文,随着不同的时代变化而变化。新时期我们应该更应该发展佛教事业,通过佛教文学使更多人增加对佛学的认识,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培锋. 孙昌武教授与佛教文化研究——以《中国佛教文化史》、《禅思与诗情》为中心[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04:95-100.
[2]张子开,李慧. 隋唐五代佛教文学研究之回顾与思考[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75-80.
[3]钟仕伦. 双重挤压与世纪难题: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J]. 当代文坛,2012佛家思想代表人物,06:25-29.
随便看看
- 2024-08-12中国传统文化之民间艺术剪纸:瑰宝与奇葩
- 2024-08-12剪纸: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瑰宝,民间艺术的镂空之美
- 2024-08-12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的传奇人生
- 2024-08-11探究僧官系统的世俗化:从机构建制到任官模式的演变
- 2024-08-10法学院党委:以党建促发展,推动学院各项工作稳步前行
- 2024-08-10第八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 21 世纪,依法治国和政治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 2024-08-10老子的大智慧及其现代意义:儒道互补与中华文化的发展
- 2024-08-09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及制度的影响:冲突与融合
- 2024-08-09小六壬预测术:中华传统数术文化的瑰宝
- 2024-08-08探究中国佛教在越南的传播历史及中华文明的影响
- 2024-08-0760 甲子:天干地支的独特文化与计时方法
- 2024-08-05德艺文化创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审核问询函的详细内容
- 2024-08-05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2024-08-04地方特色小吃:传承地域文化与代表当地人情风俗的美食瑰宝
- 2024-08-04北京大学:优秀学子的梦想之地,哲学系的独特魅力
- 2024-08-04书法的文化意义与社会功能:中国文化的道、礼、和
- 2024-08-04少林寺 4.52 亿郑州买地,进军房地产?真相来了
- 2024-08-03海派文化新论:梳理海派文化脉络,领略独特内涵
- 2024-08-03深入探究三教文化:儒、佛、道的融合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 2024-08-0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及对企业经营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