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若能悟透这12个字,可以说就读懂了《道德经》
一个人若能悟透这12个字,可以说就读懂了《道德经》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的圣人老子撰写的一部著作,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其文意深奥,包含广博,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被誉为万经之王。
可以说,能读懂一部《道德经》,自身的智慧必定能有所增长,人生一定也能有很深刻的感悟。但《道德经》洋洋洒洒五千文,想要读懂可不简单。相信许多人看完之后,依然是一脸迷茫。
《道德经》之所以晦涩,并不是其中的道理难懂,而是文章皆是古文,通过白话文翻译后,所表达的意思、语境很难精准表述出来,所以使人不知所云。
其实,整部《道德经》的精髓提炼出来只有12个字:致虚极,守静笃;顺势、微著、自然。一个人若能悟透这12个字,可以说就读懂了《道德经》,其受用也是无穷的。
01
虚掉心中执念
现代人最大的一个通病就是非常现实功利。
有人说,难道不好吗?不能说不好,只能说一切你都要自作自受。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二章中说: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什么意思呢?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
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人心私欲太重,对物欲追求过多,活得一定会很累。因为人的烦恼忧愁几乎都跟欲望有关。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虚掉心中执念。
何为虚,心中无物为虚,虚极则为空。佛家修心最讲究“空”,四大皆空、色即是空、性空、空空等......
相传佛陀在世期间,有人问:您的大弟子舍利弗为什么是智慧第一呢?
佛陀回答说:“舍利弗心内如鼓,空空如也。”
去掉欲念的烦恼,不仅能收获心中安宁,还可以获得更大智慧。庄子说“嗜欲浅者天机深”正是这个道理。
做到“虚”并不容易,做到“极”更是高度困难的。
人不可能没有欲望,因此要慢慢来减少,不要要求自己太多,否则,虚到身体都受不了,那就糟糕了。
你一辈子去努力,慢慢把外物虚掉,慢慢把它们放掉,不再执着,就已经很不错了。
当你真的能够虚掉一些东西时,你就会发现自己变得很轻松。
因为虚掉一些东西才能容,才能有虚怀若谷的心胸,才能真正体会“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含义。
人生之路漫长,不要让包袱变得越来越重,念头越来愈多、越来越杂。
要学会给自己减负,清除掉一些对身外物的执着,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菜根谭中有言:“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坐有琴书,便成石室丹丘。”心思空灵无碍,便能自由无忧。
02
静观内省,自得其乐
现代人最悲哀的一个事实是什么?静不下来。
有人说,这个世界太吵、太闹了,即便闭上眼睛,捂住耳朵,还是感到很烦躁。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物质极大丰富,信息极度发达。虽然看似方便了不少,但是方便了以后,麻烦更多了。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简单方便,信息和物品的传播流通变得丰富快捷。
由此衍生的种种忙碌,种种享乐,种种贪欲都随之放大。
每天在名利里打滚,见人得利,心生嫉妒,见己有失,忧心忡忡。每天不是你好,就是他坏,无时无刻不在算计,怎么算都觉得自己吃亏。
整天生气、着急、上火、打架,心完全静不下来,年纪轻轻一身病痛。
虽然环境的变化和影响固然不可忽视,但人心的变化才是问题的关键。
佛曰:“心动,则万物动;心静,则万物静。”
何为静,念头不起为静。一念之间,十万八千里;一念之差,天堂地狱中。
所以,人要学会内观自省,掌控住心猿意马,才能静得自在。
关于自省,神秀禅师有一段著名的偈语: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段话说得很实用,对于普通人来说,经常自省,拂拭掉心灵上的灰尘,涤荡心中污垢,是非常有裨益的。心里干净,自然清静。
当初六祖慧能也有段更著名的偈语: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从佛性的角度,当然六祖慧能的偈语更高明。直接从世俗脱颖而出,达到了“虚极”而空的境界。
“守静笃”的核心是静,但用力处却在于“守”和“笃”。
人安静一分钟可以,两分钟可以,第三分钟就不行了。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能够使心归静,要花很大的功夫。
你看佛家讲禅定,也叫止观。
禅是什么?禅就是静,静而能止。定就是“守”和“笃”,定后能照见自性,所以可观。
《大学》里面有一段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一个人有没有定力,就看他能不能静下来。
“守静笃”是需要我们经常去修炼的,并非一日之功。既要内省自观,还要躬身践行,不断减少去除内心生出的各种障碍。
03
顺势
《道德经》中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蔽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有强大的外力压迫时,始终保持硬直容易损毁,而选择弯曲才能保全自己,从而再次伸展;而低洼的地方反而能够积攒满满的水,东西过于陈旧则会被人翻新或者更新……
老子认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其运转的本质,是阴阳两股势能的来去交替,此起彼伏。
阳势代表着生发、壮大、成果,而阴势则代表隐去、衰退、消散。这两股势能是此消彼长,互相对立的,是顺应自然规律的变化,周而复始佛家舍得的哲学,生生不息。
曾经孔子周游列国,见到一老者顺着瀑布走了下去,不一会儿一个人若能悟透这12个字,可以说就读懂了《道德经》,在百米开外,老者又从旋涡里冒了出来。孔子惊奇地问老者:“你是如何驾驭旋涡的?”老者回答说:“我哪有那么大的力量去驾驭旋涡,我只是让旋涡驾驭着我,顺势而为佛家舍得的哲学,让自己顺着旋涡进去,再顺着旋涡出来。”
懂得顺势而为,不仅自己毫无阻力,还能借取“势能”的力量使得自己更加强大,这也是智者成功的秘诀。
生活中有些人不会判断局势,认死理不撞南墙不回头,站在“势”的对立面,以为这就是恒心,其实这样的坚持是愚者所为。
就如一个人偏偏要在冬天的时候卖扇子,自然会亏本;若是冬天因为天冷卖热水袋,自然会有人需要,才能有生意上门。
还有,一个人在气头上时去跟他商量事情,肯定很难得到他理智的回应,或许还会被当成发泄的对象。如果等他情绪好点再去自然更好,也能得到有用的建议。
因此,顺势能使自己的人生变得顺利,事倍功半。而逆势而行,往往难以成功,即使有所成就,也是艰难为之。
过刚易折,做任何事都讲究势能,不能太强硬,也不能太软弱,盲目地去做事一个人若能悟透这12个字,可以说就读懂了《道德经》,无论自己选的是哪条路其实都是走向失败。
懂得判断局势,不同的时机和环境,用不同的方法对症下药,这就是顺势,才能抓住好时机,从而借助势能的力量,使得自己更容易成功。
04
微著
《道德经》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粗大的树木都是由小树苗长成的;九层的高台筑起于一堆堆黄土;千里的行程,也是从脚下一步步迈出才能到达的。
任何强大的东西,皆是从小积累而来,而任何弱小的东西,积累多了也能变得强大。所谓“聚沙成塔,积微成著”正是这个道理。
生活中许多人想要成功,吵着要暴富,可每天却是懒懒散散,从不用心做好一件事。问他为何不努力,他们总说自己是做大事的人,不屑于去做一些微末小事。
这种人不知道的是,从小到大、从微到著、从弱到强,是自然给予一切事物的力量,也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就像一个人想要考上好的大学,指望自己忽然开悟,就什么都懂了是不现实的。只有通过日日月月的苦读积累,才能提升自己的知识量,知识量到了,自然就能考出一个好的成绩。
因此,不要想着一夜成功,积累不够,一切都只是幻想。每个人都可以到达自己想到的终点,但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恒心去坚持。
积微才能成著,水滴也能使石穿,自身只要不放弃,脚踏实地地去积累,那么终有一日能获得成功。
05
放下执著,随缘不变
《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在这里是遵守,顺从的意思。
宇宙间的道理都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不刻意,随缘。当一个人顺应自然,能够随缘放下执著,这个人就接近于道,接近于自在了。
这世上,大地板块会随运动变化,草木也会随季节生长和枯萎,这一切的得与失,其实并不会让众生因此而产生多少烦恼。但为何有些人却偏偏对于名利如此看重,穷其一生都去追求?还有些人,对于情感一直放不下,饱受爱情的痛苦?
那是因为他们内心对这些东西的执著,所以在得失之间嗔怒烦恼皆生,导致自己不得安宁。
就如同太阳在早上会升起,在晚上会落下一样,阴阳势能是不断变化的,这世上没有哪样东西是永恒不变的。一个人太执著,得失心太重,注定烦恼无穷,苦痛无尽。
因此,老子劝世人要“无为”,要遵循“大道”,就是顺其自然佛家舍得的哲学,无为就是不要强求。只有顺应时令和万物生长规律,让一切都按照其本来的样子无为而治,天下得自然之法,方能安定。
有求皆苦,无欲则刚。痛苦来自内心深处的欲望,没有欲望的内心是强大的。我们要学会顺其自然,随缘不变,如此,方能真正做到无为,让人生自在洒脱。
随便看看
- 2024-07-29国学经典弟子规为何被指伪国学?徐晋如痛呼其为毒草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梁氏国学功底深厚,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比较,探究先秦政治思想
- 2024-07-28道德经第 37-40 章解读:道的力量源泉与天下自正之道
- 2024-07-25传承国学传统文化:儒道释三家思想精髓与做人标准解析
- 2024-07-25道家代表人物及作品:老子道德经与庄子南华经
- 2024-07-232019/6/14 古典文字的故事:道德经、宗教典籍与人类思考阶段的演变
- 2024-07-22黄明哲正解道德经:用道家智慧指引人生,让生活更有趣
- 2024-07-14今日头条、百家号精选十部必读国学经典,领悟古人智慧,提升自身修养
- 2024-07-11学习老子道德经心得体会:领悟先天地生的混成之物
- 2024-07-10道家处世之道:学习道德经,应对人生困境,活得更通透
- 2024-07-02品读十句最具智慧的国学精语,领悟中国人的品质与内涵
- 2024-06-26福耀玻璃曹德旺:30 条人生和商业哲学,成功背后的基因
- 2024-05-19面对离间计,孔子怎么做?——汉画像石
- 2024-05-15安徽三祖禅寺住持上宽下容大和尚出席旃檀禅林讲堂
- 2024-05-142500年前,老子所撰述的《道德经》先河
- 2024-05-12风水堂:舍得,得舍。何得?
- 2024-05-10(国学讲堂)国学百家讲堂,希冀站在历史的高度、21世纪的视野
- 2024-05-08春节的第一天叫“初一”国学大师南怀瑾《易经》
- 2024-04-25舍与得,需要大智慧才能悟到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