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华传统美德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论中华传统美德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论中华传统美德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倡导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义重于利的价值观以及民本主义等都是企业管理思想的重要资源,并且为当代企业管理提供有益启示。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当代企业管理;作用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道家管理思想在当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案例,博大精深,包含有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其中蕴藏着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对我国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讲究诚信、中庸、社会责任、和谐。例如道家管理思想在当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案例,儒家文化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论中华传统美德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提倡庄重自制,重视教育感化,追求技能,提倡社会责任感,勤奋工作,挖掘潜力的管理特色,弥补西方管理的弱点和不足,通过人的自内而外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实现管理目标。中华传统文化倡导和谐精神,不仅注重人与自然界的和谐,而且注重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身心和谐。汲取这些思想精华,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企业和谐发一、中国传统文化是企业管理思想的不竭之源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类精神智慧的结晶。“我们的先哲通过观察宇宙万物的变动不居,提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变革创新、努力奋斗的精神力量。”[2]早在殷商时期,中华民族的先哲们就已经提出了“守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变通思想,《周易系辞下》以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鼎新主张。

《礼记大学》重视诚信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人文精神,特别是其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其倡导万物一体、天人合一、世界大同的宽容精神,其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探索,其对人伦关系协调的重视,其强调“和而不同”、以综合见长的思维方式,都是企业管理思想的重要资源。企业管理思想必须扎根于传统文化这块深厚土壤之中。首先,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伦理思想大多是谈如何做人的。它教育世人采取专注于现实,热爱生活,追求理想的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其次,传统文化饱含着爱国主义思想和献身精神。正是这些内容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了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积淀成我们民族的共同心理。再次,我们中华民族有着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如“刚健奋进”、“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厚德载物”、“推已及人”的持生规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立身情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胸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勤勉风格;“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奉献思想;主张“利民”、“富民”的“民本”思想等等。这些都是企业管理可资借鉴及运用的重要思想资源。二、中国传统文化为企业管理提供有益启示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群体价值,提倡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弘扬的都是一种个体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要通过社会教化和自我修养,成为社会和群体接纳和需要的人。吸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有助于培养企业员工形成崇高的理想,强烈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对于企业加强对人的管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对社会人际关系的调整问题。就内容上说,儒家崇仁尚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提倡清静无为、以退为守,法家提倡循名责实、信赏必罚,这三者构成中国古代文化的三位一体基本要素。关于人性的问题历来存在性善论、性恶论和性不善不恶之分。孔子是历史上第一位企图用“仁”来解决人际关系的人,他认为“仁者爱人”、人应以善为本,相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通过一种善良的道德而得到调整,也肯定社会上每一个人对调整人己关系都有责任,并提出一套“仁政”、“德治”的现实政治主张。孔子强调“德化”坚信“君子笃于亲,****兴于仁”,只要上者以身作则,用道德力量感化人民道家管理思想在当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案例,就能造成一种良好的政治趋向和社会风气。“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这些话对企业管理者仍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论中华传统美德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孔子在道德教育方面总结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在道德行为培养上,他要求首先必须做到“言而有信”、言行一致,其次要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最后还要善于仿效他人,对照内省也”,他教育人把虚心学习、勇于改正错误、接受批评与自我反省作为做人的最高美德和养成高尚人格的必由之路。在道德品质教育上,孔子强调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几方面的统一,在教育方法上注重启发式教育,提倡“循循善诱”、“举一反三”、“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以及在伦理观上注重自我修养、联系实际、推己及人、推近及远的实践原则,这些对当代企业员工道德培养教育仍具有宝贵的借鉴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中“义利观”的双重影响。儒家倡导重义轻利,“正其谊而不谋其利,明其道而不计其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而墨翟强调义利并重,他把义、利两者联系起来,认为“兼相爱”与“交相利”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交相利”才能“兼相爱”,他认为,利于别人就是义论中华传统美德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否则就是不义。陈亮、叶适的“功利”哲学强调重利轻义,提出“功到成处便是有德,事到济处便是有理”,把实事实功的完成和实现作为衡量德才的唯一标准,并且认为人的七情六欲不是消除的问题,而是如何满足的问题,世上没有什么超功利的仁义,王道就是处理人欲,仁义就是实现功利。

王夫之提出“天理寓于人欲”的观点,他认为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合理的共同欲望在推动着,满足共同的“人欲”,合乎共同的“人欲”,就可以“善天下之动”。这些思想给企业价值观建设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三、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古代先哲提出的天地之间,莫贵于人、仁者莫大于爱人的思想,在社会中影响广泛。”[3]人是企业的核心要素,以人为本是新时期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乃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实施以人为本管理,一是在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要从尊重员工、理解员工、培养员工的角度,最大限度地开发员工潜力,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与创造性,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双赢”的格局;二是在企业对外经营活动中,清楚顾客是企业的基础、是企业存在的理由,向消费者提供质量过硬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发展以人为本,一个企业只有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才会焕发永久的生命力,并形成一个巨大的磁场,不断地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信赖与支持,不断地吸引消费者目光,不断地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的加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培育企业精神。“不能设想,一个没有强大精神支柱的民族,可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企业精神是企业群体道德水准和道德风貌的集中体现,优秀的企业精神对企业员工具有巨大的凝聚和激励作用。企业精神要体现爱国、重德、和谐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实践证明,成功的企业都有一套明确的指导理念,有体现理念的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像同仁堂的“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企业精神,同仁堂秉承儒家文化中的“义利观”,创业之初,就明确提出了“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企业精神。同仁堂是具有代表性的老字号企业,老字号企业能历百年不衰,其共同特点是具有独特的传统文化特色。他们秉承儒家文化中的义利观,主张见利思义、见得思义、先予后取的商 业道德,形成了品牌的核心价值。 参考文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 《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