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儒家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核心,其创始人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是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提倡“仁爱”、崇尚“礼仪”,主张以德治国、以民为本。下面为大家介绍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儒家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核心,其创始人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是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提倡“仁爱”、崇尚“礼仪”,主张以德治国、以民为本。在此基础上,随着后人的不断补充,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完整的管理思想体系。其思想中包括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譬如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倡导的义利并举的价值观念,克己奉公的工作作风,以和为贵的人际关系以及兼收并蓄的实用理性,以及诚实守信、忠恕等思想,均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相吻合。对现代企业管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的指导意义,已经日益显示出对现代经济、现代管理和现代人类文明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一、儒家思想的内涵和儒家管理思想的内容
(一)儒家思想的核心
儒家思想内涵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
仁:即爱人,是儒家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儒家智慧的利与弊,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仁”体现在政治上是强调“德冶”,德冶的精神实质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孔子把仁引入礼中,变传统礼治为“德治”,但并没有否定“礼治”,他的“德治”无疑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
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义”。儒家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所谓“义”就是个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道义,道德,强调利义并举。按照利益的原则行事,注意力在“义”不在“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儒家重视“义”,轻视“利”但是不排斥“利”,反对的是不义之“利”,违义之“利”。
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所谓的“礼”是指先王秉承上天的意志而制定,目的在于治理人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
智:同“知”,指儒家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内涵主要涉及知的性质、知的来源、知的内容、知的效果等几方面。关于“知”的性质,孔子认为,“知”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一种人的行为规范知识。
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为儒家的“五常”之一。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凡在言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当权者讲信用,百姓也会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
(二)儒家的管理思想
1、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
儒家管理思想是儒家思想在管理中的具体运用。其的核心是“治人”(以仁治人)。儒家十分重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可以说人的管理和施行管理的人是儒家理论的核心。有了人才有管理,这种观点和儒家的哲学是分不开的。儒家有一句话很能反映这个哲学:“天地之性人为贵”。所以贵人的思想是儒家的一个根本观念。在儒家看来,天地之间只有人是最宝贵的,是万物之灵。这同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把人看成社会的最重要的财富有关,那时是以人口的多少来反映国家的强弱。所以在儒家看来,一切的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治人而展开的。
既然是管理人,那么就要对人进行分析。首先是对人性的假设。在中国的古代就有对人性的假设,性善论是孟子的主张。孟子认为,从人的天生的本性看,人是可以使之成为善良人的,至于人的不善不能归于他的本性,这是由于后天的各种原因使他的善良的天性被掩盖起来了。另外,他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而且一个人对于善,求则得之,舍则失之。这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不去追求善,则善就会丢掉,而表现出来的是恶。至于恶的产生有两种情况,一是来源于耳濡目染,另外是追求感官刺激的结果。如果人能把握住这两道产生恶的来源,人通过自我的追求也能够达到善的目的,可以说无论是“性善论”,还是“性恶论”,都要求管理者自己成为“智”者以“仁”治人,以达到管理的目的。
2、管理的组织形式
就是通过什么来管理的问题。儒家认为,“劳心者治人”。荀子认为,就人类而言,论力气比不上牛,论行走比不上马,但牛和马都为人所役使,这是为什么呢?他的回答是:“人能群,彼不能群,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义。”在中国两千年古人就明白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能群--分--义,群是建立组织结构,分是实行分工,而人之所以能建立组织结构和实行分工合作的根本原因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义”。
儒家在管理上偏重于“礼”和“义”,认为这是达到管理目的的重要手段。对于礼和义儒学理论都有较多论述,当群建立起来后利用“仁”来进行分工,再用“礼”来规范,用“义”来和谐,使之达到良好的组织运行。
荀子认为:人们生来就有无穷的要求和欲望,有欲望而不能满足,则不能不去追求,追求而没有一定的限度,则不能不引起争夺,一有争夺就会引起混乱,一有混乱就会导致贫穷。国家的管理者为了制止这种混乱的局面,就要制定“礼”和“义”,划分等级,以调节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要求,从而使人们的欲望不至于因为物资的不足而得不到满足,物资也不至于因为人的欲望而用尽。这就是儒家对于由谁来管理和通过什么管理的要旨。
3、以什么理念来管理
对于以什么理念来管理,儒家的回答是“仁”、“德”和“礼”“信”。“仁”是儒家理论的核心,对于“仁”的解释也是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解释。但是其主要的内容有这样几点:首先就是能够身体力行的人才能称上“仁”,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在回答他的弟子时,在不同的时候有着不同的回答,第一次回答是“仁者爱人”,第二次回答是“仁者先难而后获”,第三次则更为具体了:“居恭处,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也就是所谓的“仁”既是对自己与他人都能诚实相待的生活方式,也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原则。还有“刚毅木呐,近仁”,所指的是人在刚直坚毅而又不欲求表现之间保持一种平衡,这样便愈来愈接近仁。这就是说,人要有一种为集体的刚毅精神,但是又不去追求个人的表现。
儒家管理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的部分是“德”。“为政以德”是儒家的重要的管理思想。在孔子看来,管理者要讲求道德,以之作为自己的治国方针,这样自己就可以取得无为而治的效果。这就像将“德”放在北极星的位置上,其他的人都是围绕着它而运转的。因此在儒家看来,要治理一个国家,只要集中精力制定和带头实行好的道德规范儒家智慧的利与弊,就足以把国家治理好了。
但是儒家并不是不讲外在的管理规则,他们用的是“礼”和“信”,即所谓的“齐之以礼”“童瘦无欺”。所谓的“礼”就是:先王秉承上天的意志而制定,目的是为了治理人间的事情。所以,“礼”一定是来源于天,见效与地,贡献与鬼神,而表现在丧、祭、射、御、冠、婚姻、朝见、聘问等各种礼仪中,所以圣人按照礼来行事,天下国家就可以得到治理。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礼”实际上是社会各种活动的一项规则,是社会的一种控制手段,其本质是在于规范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使得整个社会联系在一起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这样才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这是一种外在控制,但是儒家的“礼”的外在的控制和西方的控制是有所不同的。所谓的“信”同我们现代的讲的诚信是一样的,无需多言。
总之,儒家的管理思想是以治国平天下为其管理的终极目标,以管理者的加强自我修养使其成为“智”为管理的前提条件,对被管理者的内外控制,以德而使之转化为诚服的臣民为主要手段,并利用“仁”来对被管理者进行分工,再用“礼”“信”来规范,用“义”来和谐,使之达到良好的组织运行。这一利用特有的管理方法来施行管理的思想构成了儒家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当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执行力差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的战略制订+企业的执行能力,但是在中国企业界普遍一个大问题:执行力差。
执行力就是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涵盖企业营运体系的方方面面。要提升执行能力首先必须提升企业综合的管理能力,加强企业的人才管理。可以说几乎所有的中国企业都存在执行不力的种种问题,或者说中国企业90%以上的企业在管理上的能力是欠缺的。这一点我在日照钢铁有限公司实习的时候深有体会,我们有很多通知发下以后没有什么回音。所以只能自己干或者监督着别人干,这样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大痼疾。
中国企业要提升执行能力或者说管理实施能力是一个非常好的愿望,而且执行力也是必须要在经营中不断提升的一个能力,但这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系统的工程。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提升执行能力就如同要提升企业的利润的口号一样,确实是每个企业的追求和奋斗的方向,但对于当前的中国企业来说,这个“水桶”要补的短板太多了,并不能快速有效地解决中国企业实际问题。
老板的执行力将决定公司组织的执行力,个人的执行力则是个人成败的关键。若是仅仅是将文件照本宣科的学一下,没有引起团队的共鸣,执行的力度就会削减,执行的决心也不够坚定,在任务的执行中,投入的精力、营销的手段、投放的宣传、团队的主动性就会大打折扣,那么就会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经营指标就不可能取得满意结果。
因此执行力强弱是现代企业成败的关键,强化执行力的执行也是企业经营业绩的关键,它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将执行力贯穿到企业的每一个地方,企业才会更加欣欣向荣的发展。
(二)缺乏诚信
在当今我国的市场经济生活中面临着严重的“诚信缺失”问题。特别在我国企业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WTO最后保护期限即将结束之际,这个问题显得尤为急迫。必须通过完善产权制度,加强信用的立法和执法,建立和完善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培养企业诚信文化;特别要求德法结合,实施综合治理,才能重塑“诚信中国”。
然而,我国的一些企业和单位,受错位的价值观念的误导,在市场交易中出现了一些不诚信的经营活动,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长期以来,信用环境差、欺诈盛行成了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毒瘤。假农药、假化肥、假种子、假烟酒、虚假广告、偷工减料、劣质食品、医疗诈骗……几乎涉及人民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存在着欺诈行为,已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阴影。这些年先后被媒体披露、暴光的一些制假售假的事实,可谓个个触目惊心、闻所未闻。我国每年因为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亿元,产品质量低劣和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至少有2000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有2000亿元,因不诚信造成的经济损失合计5855亿元,此外还会有一些如人情、道德、法律、行政等方面的间接损失,每年因不诚信而被拖垮的企业也不计其数。所以加强企业的诚信建设势在必行。
(三)企业管理缺乏人本思想
在我国的企业管理实践中,长期以来见物不见人的现象非常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亟待加强。近些年来,虽然“以人为本”、“人本管理”经常可闻可见,但很多人并没有深究其中“人”与“本”的真正内涵。似乎人本管理就是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开发人力资源,重视和运用人力资本。如果“人本管理”只如此理解的话,那么它不过是社会组织实现自身功利目标的一种手段,组织中的人并没有摆脱仅仅作为一种资源或人力资本存在的地位,人本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也并未有何大突破。
人本管理是以人为核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创造精神的科学管理方式,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在企业步入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实施人本管理,深受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推崇。实践证明,凡是重视人本管理的企业,企业就充满生机和活力;反之,就处于呆板和沉寂状态。
当前,在我国企业经济活动中,却自觉和不自觉的忽视了人本管理,偏重于采取一些外在的约束力管理企业,且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主要表现在:一是依靠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行政管理是企业组织指挥生产的一种常用手段,对于集中管理,上传下达的确能够起到有效的作用。但是,行政管理的局限性只能是让管理者被动的去完成某项任务,而不能够解决被管理者的劳动态度问题,不能够从根本上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在企业管理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管理者经常依赖于行政管理手段管理工作,长期以往,其结果必然是逐渐抹杀的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劳动热情。二是单纯依靠规章制度。在企业管理中,规章制度是规范职工工作行为的准则,对于建立良好的生产工作秩序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只是属于外在力量的控制与约束,仅仅依靠这种外因力量,不可能从根本上自觉的产生自我激励和规范作用,真正激发和调动广大职工的内在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依靠物质激励。在企业管理中儒家智慧的利与弊,运用物质刺激来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也确实能够激发人们的劳动热情,然而,这种借助外在的物质力量管理企业的方法,只是把“人”当作缺乏思想和情感的而片面追求物质的利益动物,没有把“人”看成具有主观能动作用的高级动物,没有从内在上去思考人的需要,这同企业文化建设人本管理核心理念相去甚远。
总之,这些以行政命令、规章制度、物质刺激为主要内容构成的企业管理机制,虽然在企业生产实践中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总的说来,各有弊端,这也是当前部分企业的管理效果不佳,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缺乏竞争力的主要原因。
(四)企业职工离职率居高不下
当前,相当一部分企业中存在这一问题。在我实习的日照钢铁有限公司就很明显的存在这一问题。现在日钢的职工号已经为15063(截至到2007/05/20),而现在的在职人数为9986(截至到2007/05/20)。也就是说,从日钢2003年3月份成立到现在,已经有约三分之一的员工离职,离职率高的惊人。这也是中国企业界普遍存在的一大难题。有关专家认为,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每年正常的员工流动量应该在20%—30%之间。但据某市有关部门去年对300家企业人力资源状况的统计分析,发现部分企业员工离职率高达68.9%,个别企业竟接近100%,也就是工龄一年以上的员工几乎没有。今年以来,部分企业员工离职率依然居高不下,新补充的员工数量远远低于离职人数,据预测,今年的员工流动率将超过90%。
离职率居高不下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会给企业带来诸多不良影响。一是招聘、培训、效率等显性成本损失。员工不停地流动,就需要不停地招聘、培训、再招聘、再培训;在生产流水线上,个别员工的熟练程度不够势必影响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生产效率的降低会直接增加经营成本。二是企业的威信和声望降低。离职率高会影响员工士气,对其他在岗人员的工作情绪及态度会产生消极影响,也会带来公司形象的损失。三是公司业务受损。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经常流动,会带走公司的商业秘密及客户。
三、借鉴儒家思想加强现代企业管理
(一)以儒家的“人才”观加强企业的人才管理,提高企业执行力
儒家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哲学,必然重视对人的培养、选拔和任用,这不仅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盛和强大的根本所在,也是一个现代企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之所在,因此也是现代的国家管理和企业管理中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1、注重人才的教育与培养
儒家是非常重视教育的。它的创始人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也人类历史上的伟大的教育家要使用人才。重视教育,一方面是指国家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各方面的人才;另一方面企业本身也得要重视教育,提高职工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培养自己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有了第一流的职工队伍,第一流的技术队伍,第一流的管理人才,你的企业定能兴旺发达。
德国西门子公司之所以能持续发展,其秘密也在于重视培养和造就人才。德国西门子公司奉行一条原则:“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和不断的培训而提高的”,于是他们非常重视对人才培养,自己造就和培养人才。中国很多的优秀企业学习儒家的这一思想,大力加强员工的培顺。提高员工的个人素质和业务能力以提升企业的执行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用人首先要知人、识人
古人有言曰:“知人则哲,唯帝其难”。要会用人,就得知人。不知人就不能很好地用人。但知人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儒家是非常注意这一点的。他们认为,君子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讲究“和为贵”,但又不失去自己的自主意识。
此外,“以和为贵”是降低文化差异带来的风险和冲突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以和为贵”目标的达到是建立在理解、尊重、信任和沟通的基础上的。理解是尊重的前提,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尊重才有可能发自内心。这种理解首先是建立在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理解上,只有对自己民族文化具有相当高的理解水平,才能准确把握自己文化的精神和特点,进而正确理解异质文化。
尊重对方的文化是解决问题的首先的也是必要的条件,只有尊重对方,才能激起对方内心的共鸣,也只有尊重对方,才能得到对方的尊重。而相互的尊重,才有利于信任的建立和有效的沟通交流。
3、坚持任人唯贤正确的人事路线
任人唯贤之“贤”讲的德才兼备,这是我国古代长期用人的一种价值观,当然也有主张“唯才是举”的。只不过古代关于才的内涵和今天有很大的不同了吧。孔子主张的“举贤才”之“才”,孟子主张的“任贤使能”之“能”就是属于才能的范畴。宋代司马光主张“唯才是举”,对魏晋重门第的用人观进行批评,指出:“选举之法,先门第而后贤才,此魏晋之深弊,而历代相因,莫之能改也。当是时,虽魏孝文之贤,犹不免斯弊,故时辨是非不惑于世俗者鲜也”。
自古有知人难,用人更难的说法。一个企业要兴旺发达,必须要有一大批人才。一个优秀的企业,一定会集结着优秀的人才。市场经济是竞争型的经济。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高质量的产品来源于企业人才素质和创造性精神。技术的差距,管理水平的差距,说到底是人才的差距。因此,人才的素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支柱。于是培养第一流的人才成了优秀企业的重目标。英国福特汽车厂总裁山姆·托依说:“管理功用的精髓在于知人善任”,任人唯贤是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以儒家的“仁爱”思想加强企业的人本管理
在儒家的若干道德规范中,“仁爱”是用来提高道德自律的思想基础。企业管理从某个角度上说,是协调各种矛盾的工作,最基本的是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矛盾。而人际关系的协调最重要的是启发人的道德自觉,而达到道德自律。如果人人都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而又能严于律己,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就会减少很多,有了冲突和矛盾也容易得到解决。
“仁爱”思想是企业管理者必须具有的基本道德素质。日本十分重视用儒家的“仁爱”思想来培养管理人。日本的松下电器商业学院把中国的儒家哲学与现代管理熔为一炉,对学员进行严格的教育。学院的纲领是:严守产业本份,以期改善和提高社会生活,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总之,一个企业如果实现了管理干部之间、职工之间、干部与职工之间,以及企业与广大消费者之间的仁爱之德,这个企业对内就一定很有强的亲和力、凝聚力、协作力、向心力,对外就一定有很强的竞争力,也必然带来好的经济效益。
(三)用儒家的“忠恕”思想来应对企业的不诚信和高离职率
“忠恕之道”是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之一。孔子的学生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也”。“忠恕之道”是用来调节人际关系的道德规范,以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从而达到一个组织、一个集团、一个企业的有序化管理。
儒家“忠”的思想有其重要的价值。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事业,忠于职守,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在企业管理中,不论是厂长,还是职工都应该忠于自己的企业理想,忠于自己的职业道德,树立竭诚为消费者和顾客服务的思想,尽力作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顾客服务务必要尽心竭力,诚实无欺。
在企业管理中,矛盾总是不断发生的。企业中存在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上级与下属、各级管理人员之间、工人与工人之间的矛盾。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工人,由于各自所处的地位的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的不同,对一些问题所了解的广度和深度的不同,价值取向的不同以及各种物质利益趋向的不同,各种所要达到目标的不同等等,因而,对一些问题或对同一问题所做出的评价也就不同,由此而采取的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就不同,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矛盾。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不断解决不断发生的矛盾。儒家的“恕道”对协调各种内部矛盾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发生个人之间带有感情色彩的纠纷时,更是如此。通过交换意见,沟通情况,各自多从自己方面反思反省,就可以求得共识,相互理解,宽容或让步。如果管理人员之间,上司与下属之间,管理者与工人之间,工人与工人之间,有什么思想隔阂没有解开,有什么问题没有求得共识,感情不能沟通,就会影响组织内部凝聚力的发挥,就会影响组织内部的协调一致。如果从上至下,大家都共同用“恕道”来协调各种人际关系的话,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企业的凝聚力就会增强,企业的离职率自然会下降。
“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对你有帮助吗?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本栏目。
随便看看
- 2024-08-12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的传奇人生
- 2024-08-11探究僧官系统的世俗化:从机构建制到任官模式的演变
- 2024-08-10稻盛和夫:科学家出身的著名企业家,其管理哲学影响深远
- 2024-08-09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及制度的影响:冲突与融合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30敬畏天、遵循道:儒家思想的基础与本质,孔夫子的贡献及民族美德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7道家管理思想:揭示事物本质的恒道,朴散为器,道法自然
- 2024-07-26第六届问道玉渊潭国际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探讨
- 2024-07-265G 技术推动智慧医疗发展,全球市场规模有望达 4000 亿美元
- 2024-07-2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构社会价值和信仰体系——以曲阜为例
- 2024-07-26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
- 2024-07-26教育学萌芽阶段代表人物观点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