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茶的故乡,从茶诞生之日起,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

中国是茶的故乡,从茶诞生之日起,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

中国是茶的故乡,从茶诞生之日起,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饮茶不仅可以提升人的精神,还是一种文化的象征。现如今的人们,无论是在繁忙的工作中,还是日常的生活中,都会泡一盏清茶,聊以慰藉。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到“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茶经历了药用到食用的过程。发展到后来,饮茶已经完全成为了一门学问,唐代茶学家陆羽甚至还专门写下了一部《茶经》,来传授饮茶之道。

关于饮茶的历史其实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时人王褒在《僮约》中言道“烹茶尽其,已而盖藏”,但此时的茶还未上升到文化的层面。饮茶的习惯自西汉开始出现后,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伴随着门阀制度的到来,一股饮茶之风才在世家大族之间悄然形成。

中国是茶的故乡,从茶诞生之日起,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

晋代茶学家杜育就曾专门写下过一篇关于茶叶的赋作《荈赋》,而著名的文学家左思也曾在名作《娇女诗》中,描绘了两位可爱的煮茶女孩。这一切,都可以看出,那个时期的饮茶之风已经开始流行于世家大族和寻常百姓之中。

饮茶之风形成的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极富变化的一个时代,从八王之乱到淝水之战,从六镇起义到隋朝统一,各种外来民族的内迁,南北士族的交融,加速了不同文化与风俗之间的剧烈碰撞。在这段时间中,一共有三十五个政权相继出现,列强之间为了各自的领土不可避免的陷入到了无限的争斗之中。

自西晋政权旁落后,琅琊王司马睿在得到了当地的世家大族王氏的支持后,南迁江左,最终建立了东晋政权。东晋政权不以收复中原为目的,手握大权的门阀世族们一心只致力于南方已有的庄园经济,这导致北方地区长期陷入混战,史称“东晋十六国”。

中国是茶的故乡,从茶诞生之日起,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

也是在这个时候,北方人口大量流入南方,伴随着庄园经济的发展,一股饮茶之风开始蔓延。首先,饮茶需要原材料茶叶,因此种植茶树就显得格外重要。据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搜神后记》中的记载:

晋孝武世,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中采茗。忽遇一人,身长丈余,遍体皆毛,从山北来。精见之,大怖,自谓必死。毛人径牵其臂,将至山曲,入大丛茗处,放之便去。精因采茗。须臾复来,乃探怀中二十枚橘与精,甘美异常。精甚怪,负茗而归。

文中提到的“采茗”其实就是采茶,说文解字中对“茗”的释义为:“荼芽也。从艸名聲。莫迥切”,也就是刚长出来的嫩茶。此外,吴人陆玑也曾在《毛诗·草木疏》中提到,“茗”就是茶:“蜀人作茶,吴人作茗”。

那么,也就是说东晋时人已经开始出现了种茶采茶的风俗了。而另据晋人王浮所著的《神异记》记载:

馀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牵三青牛,引洪至瀑布山,曰:“吾,丹丘子也。闻子善具饭,常思见惠。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给,祈子他日有瓯蚁之馀,不相遗也。”因立奠祀。後全家人入山,获大茗焉。

通过这句“後全家人入山,获大茗焉”,我们可以明确得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时人种植茶树已经成了一个常态。伴随着茶叶的“纳贡”,南方世家大族们开始逐渐接受它的清淡之风。晋人所写的《华阳国志》就曾有记载:“其地产茶,用来纳贡”,而在裴渊的《广州志》中更是明确提及南方人饮茶的习惯:“西平县出皋芦,著之别名,叶大而涩,南人以为饮”。

此后,饮茶已不再限于世家大族茶文化与道家思想,民间饮茶之风在古人的记载中也可寻得一丝踪迹,《广陵耆老传》中就曾记载:

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旦擎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自旦至暮,其器不减茗。所得钱,散路傍孤贫乞人。或异之,执而系之於狱。夜擎所卖茗器,自牖飞去。

饮茶的方式

正如前文所述,茶最初是以解毒之用的药物为世人所知晓的,也就是所谓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因此,陆羽在《茶经》中曾特意提及它的功效: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正是因为茶的这些功效,使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士族们对它爱不释手。比如当时的吴兴太守陆纳在接待客人时就特别喜欢以茶代酒,《晋书》上记载:

谢安尝欲诣纳,而纳殊无供办。其兄子俶不敢问之中国是茶的故乡,从茶诞生之日起,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乃密为之具。安既至,纳所设唯茶果而已。俶遂陈盛馔,珍羞毕具。客罢,纳大怒曰:“汝不能光益父叔,乃复秽我素业邪!”于是杖之四十。

当时东晋名士谢安来陆纳家中做客,陆纳本想用茶果招待谢安即可。一旁的陆俶觉得太寒酸,竟擅作主张,转而准备了丰盛食物,事后,陆纳大怒,罚其杖四十。由此可见,饮茶文化已经逐渐开始促成一种节俭之风。

关于饮茶的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饮茶的用具以及制作。从现代考古学家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古墓发掘来看,当时的人们饮茶多用青瓷茶具,其中以江西吉安县南朝齐国墓中出土的茶托最为珍贵,据《从江西茶具谈古人饮茶习俗》一文的记述:茶托为黄色胎,茶绿釉,开冰裂片,器型为浅盛,中有圆圈足,凸起约二厘米。由此可见,当时茶具之讲究,与饮茶之风的盛行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中国是茶的故乡,从茶诞生之日起,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

有了茶具之后,就需要开始茶叶的制作以及烹煮,根据晋人郭义恭所著《广志》的记载:

茶,丛生。直煮饮为茗茶;茱萸、檄子之属,膏煎之,或以茱萸煮脯,冒汁为之曰茶;有赤色者,亦米和膏煎,曰无酒茶。

在煮茶前需要将茶叶碾成细末,加上油膏,制作成茶膏。等到要饮茶时,便将茶膏捣碎茶文化与道家思想,与茱萸等一同煎煮即可。

饮茶的意义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族们饮茶除了因为茶可以提精神,荡昏寐外,更因为茶是一种文化的象征。这其中就包括前文所提到的以陆纳为代表的一批南朝时期涌现出来的有识之士,他们有感于门阀制度形成后,弥漫在贵族阶层里的一股奢靡之风严重加剧了官吏的腐败。因此,他们提出以茶代酒的节俭之风。

此外,魏晋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佛教要求禅定人静,饮茶可以帮助人们提神醒脑,保持理智,至此,茶与佛开始了相互之间的融合。陆羽的《茶经》中就曾引用过一个与佛教相关的故事:

释道该说《续名僧传》:“宋释法瑶姓杨氏,河东人,永嘉中过江遇沈台真,请真君武康小山寺,年垂悬车,饭所饮茶,永明中敕吴兴礼致上京,年七十九。”

由此可见,饮茶对于佛教与道教的理念的传承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常年饮茶不仅可以延年益寿,更能修身养性。陶弘景也曾在《新录》中说道:“茗茶轻身换骨,丹丘子,黄山君服之。”

中国是茶的故乡,从茶诞生之日起,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南方的文人士族虽然好饮茶,但北方人却没有这个习惯,原因主要是遭受到了来自北方士人的强烈反对。当时的北朝曾安排专门的官员学习茗饮,这些在北魏杨衒之所写的《洛阳伽蓝记·报德寺》中都可以看出:“时给事中刘縞,慕肃之风,专习茗饮”。可是,这样的情况很快就被北朝的其他官员所抨击,例如彭城的王元勰就将其称为“学颦之妇”。因此,北朝人多受其影响茶文化与道家思想,最终“皆耻不复食”。

结语

魏晋南北朝时期历经三百多年,因为门阀制度的产生,加之佛教传入,道教兴盛中国是茶的故乡,从茶诞生之日起,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这些或多或少都为饮茶文化的普及创造了条件。又因为东晋王朝偏安江左,从而导致饮茶文化主要出现在了南朝。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茶不再仅仅只是一味饮品,它已经开始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成了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无论是工作还是在家,无论是访友还是待客,茶都成了不二之选。

参考资料:《茶经》,《晋书》,《广志》,《太平御览》,《中国风俗通史》等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