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音乐的“形”与“形神”

道家音乐的“形”与“形神”

道家音乐的“形”与“形神”

道家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有其内在的哲学规律,那就是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学说在道家音乐中的表现和运用几乎贯穿于各个方面,道乐的产生是“阴阳者,动则有音声”,道乐的功能是“感物类,和阴阳,定四时五行”,道乐的制作需要“阴阳调”,若“阴阳不和”,则“音声难听”。而将曲调形式分为“阳韵”和“阴韵”,则是阴阳学说在道家音乐中的直接表现。就音乐的“形态”而言,还是《汉书·律历志》所说的“律十有二,阳六为律,阴六为吕”。《黄帝内经》将五音纳入五行系统,指出“宫、商、角、徵、羽”五音分别相应于“脾、肺、肝、心、肾”五脏道家音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及“忧、悲、怒、喜、恐”等五类情志活动。如同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一样,从这角度说,五音六律是道家音乐的“形”。道家音乐的“音韵”、“韵律”具备传统医学的“形神”关系。形神关系是一种体用关系,形为体道家音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神为用,表现在道家音乐上,是以五音六律为体,以韵为用的一种辨证关系。

道家音乐的“形”与“形神”

道家音乐的养生作用,更多体现在心理修养上。道乐重修心,利用虚静的心理作用,辅以行气法,达到神凝气聚。修练过程中强调的虚静心理已含有审美因素。人的美感和被感知的美是超实用、超功利、超感官感觉的,而与人的虚静本性和纯任自然的心理状态相适应。道家音乐实践都贯穿着“存思”、“运心”、“鸣法”、“叩齿”、“咽气”、“变神”等内修法术,这些都是心理修养法术行为。以《澄清韵》为例,主要经文为“琳琅振响,十方肃清。河海静默。山岳吞烟。万灵振伏。招集群仙。天无氛秽。地无妖尘。冥冥洞清。大量玄玄也。”单从这诗意化的韵文即可感受到气象恢弘的意境,天地澄湛清寂的虚静的本质。再配之《澄清韵》的音律,起腔即用“商、羽、宫、清角”四音,散发出一种清虚淡雅的意韵道家音乐的“形”与“形神”,更加突出了此歌清雅闲适的情致。

音乐旋律发挥音声的特长,表达出修养身心所需要的特定感情状态,“远距离”地渲染养生修炼过程的基本心态。道乐的虚静柔和是由多种音乐要素的综合运动构成的。如旋律性格的偏柔偏静,邻音环绕的级进旋法,旋线的平滑柔和,轻微渐变的发展方式,节奏的自然适意,平静顺畅,速度力度的平衡自然等等。显然这种音乐使人的新陈代谢和心律减慢,心理紧张消除,身心完全放松道家音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从而阻止热能和精神的耗散,对于心理节奏偏于紧张快速的现代人来说,这样的音乐正可起到平衡调节的作用,进而达到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功能。

道家音乐的“形”与“形神”

修道即是养生。这种心身修炼的道家音乐实践,也是人之生命体的一种全身心的投入道家音乐的“形”与“形神”,是人同外部世界之间的一种精神性的交流、默契与融通。是心与身、灵与肉、体悟与操作的有机统一,由此不断开拓人的内部审美时空和外部审美时空,从而达到人与天谐、人与物谐的自由境界。这一包举天地人的博大审美观,从始点到终点,都围绕“虚静”这一主旨。于此,我们不仅找到了乐与道的密切联系,也在根本上看到了道乐区别于世俗音乐的本质所在。而道乐正在这一点上艺术地体现了道家重视自然,重视人的本真生命价值的世界观,它的生命科学意义也是具体展示于此。对于当代因过多追求外物而造成的各种社会病与心理病,以及对于当代文化与审美思潮的浮躁与单向性,以人为本的道家音乐无疑会有一定矫枉纠偏的良好作用。

标签: 音乐道家道乐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