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宏,:中国哲学、儒家经学

孔令宏,:中国哲学、儒家经学

孔令宏,:中国哲学、儒家经学

作者简介:孔令宏, 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中国哲学、 儒家经学。①王安石老子注》 已佚, 部分注文存于彭耜 《道德真经集注》 和李霖 《道德真经取善集》 中。今人蒙文通、 严灵峰、 容肇祖均有辑本, 尤以蒙本最完备。蒙本载于蒙文通:《道书辑校十种》, 成都:巴蜀书社,2001年。②《王安石全集》 卷 50 《古诗》道家学派思想特征,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年,第 412页。王安石学派的儒学思想与道家 、 道教孔令宏(浙江大学 哲学系, 浙江 杭州 )摘要:以道融儒是王安石学派的思想特色。 它的天道观和有关道与万物关系的论述多受道家影响, 以天道为本而开出仁义礼乐的价值规范的思路是借鉴自道家, 对性、 命、 情、 理等范畴关系的论述同样如此。调和儒道矛盾, 以道家、 道教的思维理路 、 思维形式为本, 借鉴道家形上学的成果而与儒家的政治伦理主张相融合,为政治变法服务道家学派思想特征, 是王安石学派的特点。 这一特点对后世的程朱理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只不过在程朱理学看来, 王安石学派以道家之道为儒家仁义礼乐之本, 犯了裂体用为二的错误, 丧失了儒学立场, 是杂学。关键词:王安石;荆公新学;儒学;道家;道教中图分类号:B2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0246 (2009) 02-0024-07王安石 (1021~ 1086), 字介甫 , 江西临川人,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 、 思想家、 文学家 。

他的哲学思想散见于 《王文公文集》 中的 《杂著》 等篇 。 《洪范传 》、 《老子注》 是其哲学代表作。 ① 由他领导的政治改革运动 , 史称 “王安石变法 ”。以他为核心的学派, 包括吕惠卿 、 王雱 、 陆佃 、 刘概、 刘泾等学者 ,后世称为 “荆公新学 ”。王安石学派的思想特点孔令宏,:中国哲学、儒家经学, 后世称其为 “杂学”, 这一概括未必恰当。就王安石思想的特色而论,他的政治改革对手司马光说过 :“光昔从介甫游, 介甫于诸书无不观, 而特好 《孟子 》 与 《老子》 之言 。” (彭耜 :《道德真经集注杂说 》 卷上 )他对 《老子》 尤为青睐。晁公武在 《郡斋读书志 》 说:“介甫生平最喜 《老子 》, 故解释最所致意。” 对 《庄子 》, 他也给予较高的评价。如他在 《杂咏八首 》 之一中说:“万物余一体, 九洲余一家 。秋毫不为小, 徼外不为遐 。不识寿与夭, 不知贫与奢。忘心乃得道 , 道不去纷华 。近迹以观之, 尧舜亦泥沙。庄周谓如此, 而世以为夸 。” ② 他固然作有佛教方面的文章, 晚年也曾因变法失败 , 丧子丧妻而有信仰佛教的行为 ,但这是发生于他思想完全成熟之后道家学派思想特征,不足以说明其思想特色 。

反之孔令宏,:中国哲学、儒家经学, 他与道家、 道教的关系则是一贯的 。他对道家的两大基本文献《老子》 和 《庄子 》 均有注解, 对道教也有浓厚的兴趣。他读过晋代葛洪的 《神仙传 》 等著作, 一生中多有与道教有关的经历。例如, 他在潜山任舒州通判时 , 拥火夜游天柱山石牛古洞 , 作 《题舒州山谷寺石牛洞泉穴 》 诗说: “水无心而宛转, 山有色而环围 。穷幽深而不尽, 坐石上以忘归 。” 道教把天柱山列为三十六洞天之十四, 视其为五大镇山之中镇。他游清凉寺 (宋代为道教道场)而作《清凉寺白云庵》, 游茅山而作有 《登大茅山顶 》、 《登中茅山 》、 《中茅峰石上徐锴篆字题名 》、 《登小茅峰》 等四首诗 , 而茅山被道教列为 “第一福地, 第八洞天 ”。他还为 “仙人之骐骥 ” 的鹤作 《相24

孔令宏,:中国哲学、儒家经学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