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就是个深受道家美学思想影响的人!值得一看!
道家美学对自然的崇奉与回归、超主客关系的境界是由每个人所具有的认识、实践以及与世界、社会的关联而产生和形成的。中国士人入世的怀抱和出世的胸襟,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率性而为、自然本真的生存态度与处世原则,超越日常生活而处于自由、高远的境界苏轼道家思想,都和道家美学思想中任自然的审美态度有关。艺术家、诗人等往往处与这种境界,处于审美意识中的自然无为、自然本真的状态。这种存在状态影响着他们的处世态度和审美心胸。
苏轼就是个深受道家美学思想影响的人。苏轼的一生可以说是历尽坎坷波折,但是为了坚持他所信赖的真理,他从来不随声附和、不随波逐流,在王安石与司马光的党争中,他既不附合王安石也不附合司马光苏轼就是个深受道家美学思想影响的人!值得一看!,而是注重现实,只相信他所相信、他所认为正确的真理。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从没有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更深刻更沉重。
苏轼在被贬黄州的时间,他登黄州快哉亭时所做的《水调歌头》,唱出了“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一点浩然气苏轼道家思想,千里快哉风”正是苏轼胸中的那种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那一片空阔无际的境界,苍茫辽远的情致,正是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的体现。而苏轼的处世态度中的那种不随波逐流、不随声附和的本真而自然的人生态度,也正是受到道家尚自然的人生观的影响。他超凡脱俗、刚直不阿而又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凉风。苏轼这种在逆境中仍保持浩然之气、泰然处之的坦荡的人生态度,正是他尚自然的精神境界表现。
苏轼在《临江仙》这样说:“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词人被贬黄州苏轼道家思想,他的内心虽然压抑而痛苦,但他并没有在痛苦中消沉,这正显示出他超人的旷达苏轼就是个深受道家美学思想影响的人!值得一看!,他的不以世事萦怀的恬淡和对自由和宁静的向往与一种磊落豁达的宽阔襟怀。这种超然物外的旷达的人生态度,正是苏轼所涵养的道家美学在作品中的呈现。
夜色渐渐深静,江风渐渐停息,词人在这样的夜晚静听长江奔流的波涛声,表白着自己的心愿:我将驾着小舟悄然引退,度过余生。这首夜饮醉归、即兴抒怀的词,展现了作者谪居黄州时期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万籁俱寂的深夜词人拄杖临江,去听那江涛流去的声音。倚杖听江声正是词人独特个性和旷达人生态度的显现,是词人当下对人生的思索和感叹。想平生颠沛飘泊,身不由己,什么时候才能不为外物羁绊,任性逍遥呢?
这首词既是写深夜无风而平静的江面,也是词人宁静超然心境的象征,“小舟从此逝,江海渡余生”,是词人超脱而旷达的心境的写照,也是词人希望获得精神解脱的一种象喻。面对平静的江面,幻想着能如范蠡一样,驾一叶扁舟,远离尘世喧嚣,在江湖深处安闲地度过自己的馀生。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渴望得到精神自由和灵魂解脱的心境。这正是道家任运自然、崇尚超遥的达观的人生态度的体现。
随便看看
- 2024-08-10庄子:战国中期的智者,用化应对险恶人性与困难人生
- 2024-08-10老子的大智慧及其现代意义:儒道互补与中华文化的发展
- 2024-08-09庄子的智慧:化解人性险恶与人生困难的哲学
- 2024-08-08道家哲学的现代意义及对先秦法思想史的意义
- 2024-08-07政治问题与权力制约原则:现代民主理论的基础
- 2024-07-3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下社会人生的滋养与指引
- 2024-07-29企业治理新启示:从中国古典文化中汲取吏治精华
- 2024-07-29国学经典弟子规为何被指伪国学?徐晋如痛呼其为毒草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8梁氏国学功底深厚,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比较,探究先秦政治思想
- 2024-07-28道德经第 37-40 章解读:道的力量源泉与天下自正之道
- 2024-07-27毛泽东道家智慧:探讨基本粒子是否可分,引发科学界思考
- 2024-07-27道家管理思想:揭示事物本质的恒道,朴散为器,道法自然
- 2024-07-25道家代表人物及作品:老子道德经与庄子南华经
- 2024-07-24老子其书:传统文化专题讲解教学培训课件,丰富汉语内涵的经典之作
- 2024-07-24道家学派思想:老子与庄子的自然无为之道
- 2024-07-24中国文化中坚道家学术思想:被忽略的幕后操持者
- 2024-07-23朱光潜的移花接木:道家还是儒家?克罗齐美学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对接
- 2024-07-232019/6/14 古典文字的故事:道德经、宗教典籍与人类思考阶段的演变
- 2024-07-22东方管理智慧:反思西方企业管理,探索东方哲学的人本主义与企业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