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亚文化频频“出圈”“破壁”(图)
青年亚文化频频“出圈”“破壁”(图)
当下中国,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差距
还有对抗与谈判、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但它不同于以个人主义为文化核心的国外
颠覆青年亚文化
中国青年亚文化表达了一种
偏爱传统文化和集体主义
本报记者/郭超凯、马帅莎、张蔚然
随着以“00后”为主体的二代时代的到来,这个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文化土壤中成长起来的“网络一代”正在成为网络文化的主力军。随着网络媒体的快速成长和普及,青年亚文化实现了从相对封闭的“小众群体”向整体开放社会的“泛化”转变。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年轻人的爱好和社交方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青年亚文化频频“出圈”、“破墙”。
总的来说,二战后欧美国家和地区出现了青年亚文化。它是青年群体为了区别于主流文化而创造的一种亚文化,代表着青年的特征。从 1930 年代到 1950 年代,芝加哥学派让青年亚文化参与种族、移民和犯罪等问题的研究,开辟了这一研究领域;1960年代,英国伯明翰学派继承并反思了前者。他们对青年亚文化所涉及的社会群体和所表现出来的“仪式抵抗”更感兴趣,对青年亚文化的政治内涵和文化活力有深入的研究;进入后亚文化时代,青年亚文化“反抗”
汇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特聘教授、国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专家委员连思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专访时表示,“在当前中国,青年之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也存在对抗与冲突、谈判、竞争与合作的关系青年亚文化频频“出圈”“破壁”(图),但与国外以个人主义为文化核心、充满颠覆性意义的青年亚文化不同,中国青年亚文化表现出对传统文化和集体主义的偏好。 ”
中国新闻周刊:目前,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亚文化,青年亚文化存在哪些热点现象和热点群体?他们的顾虑和诉求是什么?
连思: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创新,青年亚文化不断分化,呈现出丰富多元的趋势。在《哔哩哔哩》等视频平台,我们可以体验到各种亚文化类型,从动画片、纪录片、生活片等原创作品的嫁接创新,到漂流记、蒸汽朋克、赛博朋克等特定奇幻概念,舰娘,每个分区都可以代表一个火爆的群体,不断更新的内容展现了当下青年亚文化的火爆现象。
从这些热点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到青年亚文化的一些显着特征,比如符号话语的创造和应用;脱离现实的沉浸式体验,让青年暂时抛开现实的烦恼,释放压力和焦虑。总之,青年亚文化的表现不是那么有一种“抗拒”,而是转向“自我表达”,即自我认同、认同和张扬,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不同亚文化的背后,是年轻人共同的价值观。年轻人通过互联网扩大他们的社交圈。他们一起聊天,一起玩乐,分享心中的秘密,与陌生人建立亲密的联系。青年亚文化实践中的“粉丝”、“圈子”、“群”、“群”、“部落”的命名方式,清晰地体现了年轻人依托网络,在陌生人之间以圈子、群体重新聚集的特点.
中国新闻周刊:如何正确看待青年亚文化及相关社会群体的“循环化”现象?它对社会发展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连思:青年亚文化及相关群体“层层循环”的现象,其实是这些年轻人自我存在和权力的结果。这些青年群体往往是新群体,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地位、声望等方面缺乏话语权和影响力,但也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表达欲望,因此通过共同的兴趣与爱好。一个新的群体。传统社会中的族群往往以家庭、社区、学校和单位联系在一起,而许多青年群体则以爱好聚集,以价值认同联系在一起。新族群的形成是亚文化“循环化”的结果。他们试图规划自己的势力范围,刷新主流社会”
“圈层分层”将对群体中的每一个人产生强大的影响力和约束力。积极向上的青年亚文化会对圈内成员的认知和心态产生积极影响。青少年网络技术的普及知识水平,以及信息获取能力、沟通能力、文化产品再生产能力等都得到了锤炼和提升。但同时也要注意一些青年亚文化社区的封闭倾向。网络群体的两极分化和信息茧房带来的社会粘性流失在圈子分离下会更加严重。
中国新闻周刊:越来越多的青年亚文化以意想不到的形式“出圈”,从原来的“小众”影响“流行”。这些青年亚文化是如何“出圈”、“破墙”的?
连思: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普及,为青年亚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多元文化融合的环境给了他们更大的发展空间,人们对青年亚文化的包容度普遍提高。这使得青年亚文化得到大众的理解和认可。在弱化“对抗”的基础上,青年亚文化进一步开始与主流文化和传统文化进行对接。在保留原有文化元素的同时,又与主流文化融合共存。因此,亚文化具有一些“主流”色彩。
与此同时,主流话语权威也在从亚文化中寻找灵感和素材,试图突破刻板、刻板的表达形式,利用青年亚文化来宣扬主流意识形态,比如2021年春晚的虚拟歌手,弹幕互动等。“出圈”和“破墙”是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相互影响的结果。
中国新闻周刊:从“蚂蚁部落”和“工蜂”的研究来看,您认为青年群体为什么喜欢甚至沉迷于青年亚文化?
连思:从“蚁族”和“工蜂”两个青年群体来看,前者是指受过大学教育但收入不高、聚居的流动青年,后者是指教书育人。在大学里。两组青年教师之间存在一定的共同点。
首先,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他们具有一定的批判意识,并试图以知识的力量改变社会中一些不合理的现状。其次,他们是社会变革的先锋,有表达诉求的意愿。他们希望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和公共生活来改善环境,实现价值追求。然而,他们个人的声音很难被社会听到。在我们为他们命名并描述他们的生活状况后,他们得到了广泛的共鸣和高度认可。这两个群体现在已经成为政策关注的重要对象。
从“蚁族”、“工蜂”到更广泛的青年群体,我们可以发现,青年亚文化使当代青年在社会关系中呈现出从“自我”到“我们”的转变。在《》、弹幕、自拍“发帖”、翻天覆地的圈子等诸多青年亚文化中,很明显,年轻人更加自主,更加开放地寻求、表达和创造自己的各种探索。移动互联网不仅让年轻人可以快速传递关于“自我”的海量信息,提高“自我”的认知度和知名度;这也让他们在创造和传播了自己的文化之后,能够迅速找到志同道合的“内行”。”,入圈亚文化,获得认可,获得认同,这反过来又加强了他们的“自我认同”。青年亚文化已成为年轻人寻求认同的新坐标和新参照。
中国新闻周刊:您如何看待主流文化与青年亚文化的关系?青年亚文化对主流价值观有何影响?
连思:青年亚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传播语言、传播形式、传播媒介对主流文化的参照意义上。主流文化的传播可能存在命令式语言、单向传播、传播形式单调、传播媒介相对单一等不足。但是,青年亚文化的传播符合青年群体的特点,可以消除青年群体对主流文化的顾虑。冲突。可见,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不仅相互分离,而且相互促进,呈现出一种相得益彰、相得益彰的关系。当然亚文化青年亚文化频频“出圈”“破壁”(图),
目前,青年亚文化在促进青年人的交流、聚集和认同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着。不同的兴趣可以通过互联网切入一个世界,将有共同兴趣的年轻人连接起来,跨越阶级、性别、时间和空间。. 年轻人在推广主流文化的同时,也倾向于采用一些亚文化的方式。因此,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打好“注意力政治”,吸引年轻人关注主流文化,就必须掌握向年轻人传递有趣有效信息的能力,并付出一定的代价。关注青年亚文化趋势。
随便看看
- 2023-07-03“礼”已经成为东亚文化的精神传统
- 2022-09-192022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济南年炫彩活动月启动
- 2022-09-19 中国长沙文化活动周暨“砂与火之歌——丝路玻璃文化展”
- 2022-06-28出自MBA智库百科(亚文化),也称次文化目录(图)
- 2023-03-23什么是宗教?宗就是示范者,教就是孝文,文必然有教义和文字传承
- 2024-08-12婚姻大事需谨慎,庚帖交换看八字,如何分析是否适合?
- 2024-08-12中国传统文化之民间艺术剪纸:瑰宝与奇葩
- 2024-08-12小六壬断婚姻口诀:速喜赤口留连辰时断婚姻能离吗?
- 2024-08-12剪纸: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瑰宝,民间艺术的镂空之美
- 2024-08-12紫微斗数中四化星的含义及对命运的影响
- 2024-08-12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的传奇人生
- 2024-08-11小六壬起局方法全解析:月份、日辰、时辰推算技巧
- 2024-08-11紫微斗数忌出解析:影响命运的关键因素及应对策略
- 2024-08-11中国逻辑和印度逻辑:东方逻辑思想的两大源泉及特质研究
- 2024-08-11属猪天蝎座女生性格特点解析:极端、自虐与忍耐的交织
- 2024-08-11探究僧官系统的世俗化:从机构建制到任官模式的演变
- 2024-08-112024 年 1978 年出生人的运势,77 年属蛇清明节宜拜祖吗?
- 2024-08-10法学院党委:以党建促发展,推动学院各项工作稳步前行
- 2024-08-10庄子:战国中期的智者,用化应对险恶人性与困难人生
- 2024-08-10第八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 21 世纪,依法治国和政治文明建设扎实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