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倾向
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倾向
道家是我国诸子百家中的一个思想派别,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论文1000字,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同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等有着深远的影响。
道家概述
道家又称“道德家”。道家思想起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但秦时期并没有“道家”这一名称。用“道”一词来概括由老子开创的这个学派是由汉初开始的,这时候,道家也被称为德家。《汉书·艺文志》云:“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了极重要的地位。
道家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直接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侧面切入,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 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 “无为而治”。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代表人物有关尹、庄周、列御寇、杨朱、彭蒙、田拼等。道家的著作,除《老子》《庄子》之外,还有《管子》中的《心术》上、《心术》下、《白心》 《内业》诸篇,汉初的《淮南子》、晋人的《列子》以及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经法》《道原》《称》《十六经》等。
道家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仅次于儒家。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而有文景之治。汉武帝“罢點百家,独尊儒术”后,道家从此成为非主流思想,但对统治者、知识分子和下层社会影响经久不衰。许多有作为的皇帝如唐玄宗、宋徽宗、朱元璋、康熙都曾专门给《道德经》作注。
此外,道家思想以其独特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魏晋玄学、宋明理学都融合了道家思想发展而成。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受到了道家的影响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倾向,禅宗在诸多方面受到了庄子的启发。道家思想更为道教吸收,道教尊老子为太上老君,奉《道德经》为道教的经典,奉《庄子》为《南华真经》,并且用老庄的哲学来论证道教的神仙学,建立了道教的宗教哲学体系。
道家代表人物
(1)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聘,楚国苦县(今安徽涡阳县)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两千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论文1000字,并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
老子把“道”抽象化,概括成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在他看来,道既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源,又是客观自然规律,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他还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摒除利“天命”的绝对权威。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无为是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不为所欲为,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的哲学里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如“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矛盾两方还可以互相转化,即“反者道之动”,转化的途径是“守静”。
(2)庄子
庄子,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另一说河南省商丘市东北)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周身世如谜,据说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相传,庄子妻子过世时,他鼓盆而歌。庄子曾做过宋国漆园吏的小官,后来厌恶官职,“终身不仕”。后世将庄子与老子并称为“老庄”,称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
庄子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道家思想。他认为“道”是“虚无”的实体,能生成天地与万物。《庄子》载:“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授,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又说:“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形形之不形乎,道不当名。”
庄子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庄子倡导“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游心于物外,不为世俗所累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论文1000字,从而达到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逍遥境界。
作为富于诗人气质的哲学家,庄子在我国思想史上、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响巨大而深远。后世道教继承道家学说,庄子被神化而奉为神灵,唐玄宗天宝元年封其为“南华真人”,宋徽宗时封为“微妙元通真君”。
道家代表著作
(1)《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传说是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文约意丰,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倾向,内容博大精深、玄奥无极、涵括百家、包容万物,是第一部用诗化语言阐述中国哲学的巨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
《道德经》不仅是一部哲学经典,而且文字简洁、辙韵强劲,因此,还被称作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诗。《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为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八十一章。《道经》讲述了宇宙的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德经》说的是处世方略。
《道德经》之学旨在于从天人合一之立场出发,穷究作为天地万物本源及宇宙最高准则之“道”,以之为宗极,而发明修身治政等人道。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道当取法于地,究源及道所本之自然,因而,人们应自然无为听天由命。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还刀兵,离争斗,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使民虚心实腹,无知无欲,如此,则无为而治。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以博大精深的思想和人文精神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也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不遗余力地探求其中的科学奥秘,德国、法国、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兴起了“老子热”。
(2) 《庄子》
《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 、“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集中体现了庄子思想;“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及其弟子合作写成的;“杂篇”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盗距》、《说剑》等不是庄子之思想。
《庄子》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其文章生动细腻,挥洒自如,意象雄浑飞越,想象汪洋恣肆,情致滋润旷达,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中国的古代小说和传奇的文本表达有重大的影响。
《庄子》句式也富于变化,或顺或倒,或长或短,更加之词汇丰富,描写细致,又常常不规则地押韵,显得极富表现力,极有独创性。《庄子》标志着先秦散文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
总的来说,道家的思想核心是“道”,其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道家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一方面是人的知识能力的解放,另一方面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强调得更多的是在社会中的生存智慧,这种智慧是在任何历史情境之中都行之有效的生存之道。
随便看看
- 2024-08-10庄子:战国中期的智者,用化应对险恶人性与困难人生
- 2024-08-10老子的大智慧及其现代意义:儒道互补与中华文化的发展
- 2024-08-09庄子的智慧:化解人性险恶与人生困难的哲学
- 2024-08-08道家哲学的现代意义及对先秦法思想史的意义
- 2024-08-07政治问题与权力制约原则:现代民主理论的基础
- 2024-07-3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下社会人生的滋养与指引
- 2024-07-29企业治理新启示:从中国古典文化中汲取吏治精华
- 2024-07-29国学经典弟子规为何被指伪国学?徐晋如痛呼其为毒草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8梁氏国学功底深厚,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比较,探究先秦政治思想
- 2024-07-28道德经第 37-40 章解读:道的力量源泉与天下自正之道
- 2024-07-27毛泽东道家智慧:探讨基本粒子是否可分,引发科学界思考
- 2024-07-27道家管理思想:揭示事物本质的恒道,朴散为器,道法自然
- 2024-07-25传承国学传统文化:儒道释三家思想精髓与做人标准解析
- 2024-07-25道家代表人物及作品:老子道德经与庄子南华经
- 2024-07-24老子其书:传统文化专题讲解教学培训课件,丰富汉语内涵的经典之作
- 2024-07-24道家学派思想:老子与庄子的自然无为之道
- 2024-07-24中国文化中坚道家学术思想:被忽略的幕后操持者
- 2024-07-23朱光潜的移花接木:道家还是儒家?克罗齐美学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