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内容,制订教育信息化提升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

教育部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内容,制订教育信息化提升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国家和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江苏省及无锡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内容,有效推进无锡市属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制订教育信息化提升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教育信息化提升现代化”为总体理念,以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教育服务与监管为根本任务,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深层次推进信息技术应用,科学、有序、高效地推动无锡市属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形成水平适度超前、内涵和谐发展、省内排头、全国优秀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新局面。

建设原则:

1、统筹规划、需求导向

2、优先发展、突出重点

3、项目示范、注重实效

4、优化基础、共建共享

(二)建设目标

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便捷的学习环境”、“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为教学管理人员提供高效的管理环境”为要求,在2-3年内,建成网络全覆盖、资源全覆盖和服务全覆盖的无锡市属院校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无锡市属院校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和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教育管理与政务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教育信息化主要指标达到省内排头、全国优秀的水平。

1、建立覆盖全市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学校及社会的教育网络互通体系;

2、建设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相互融通的资源共享体系;

3、建立面向现代化学习、教育、科研、管理、社会服务的各类应用服务体系;

4、建立有利于教育信息化持续健康发展的运行保障体系。

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优化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

加强和完善各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网络体系建设,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传统教室、功能室和实验室的改造,建设网络全覆盖、服务全覆盖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构筑高速可靠、绿色安全、开放共享、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环境。

1、加强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各学校确保能够高速通畅地以光纤联入互联网,实现中国电信无锡学校管理中心教育VPN,取消各学校接入经费;建成以光纤互联各学校的高速安全、可信共享的虚拟局域网。各学校有自主信息化平台、服务器等基本设施。

2、积极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在学校的建设和应用。逐步实现无线全覆盖,积极推进基于云计算和下一代互联网的在线辅助教学、视频教学、数字展示及虚拟实验和移动学习等教学研究、应用和服务。

(二)构建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及共享共建机制

加强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建成促进我市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教学管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及教育管理与政务公共服务平台、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等各种应用系统,切实提高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能力。

1、建立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云服务平台。建成以教育信息网为核心,以各学校校园网等精品课程资源库和终身学习资源建设为基础,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内容丰富、多层次、智能化、开放式的无锡市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和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等应用系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

2、建立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和教育管理电子政务平台。建立覆盖学校管理中心和各市属学校、学生、教师等基础信息的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教育管理电子政务平台和教育管理信息化支撑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加强数据统计分析、综合利用和数据共享,为教育管理和宏观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提高教育管理效率,提升教育管理公共服务能力。

3、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序、高效的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从政策制定、标准制定、经费支持、评审认证等方面着手,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多方参与。

(三)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和应用能力

以发展信息化技能、提高信息化学习能力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教育部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内容,制订教育信息化提升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科研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全面深入实施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计划高校智慧校园教学管理服务平台登录,推进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和有效学习能力。2-3年内,信息技术全面覆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科研的各个领域,所辖学校师生在教育资源云服务平台注册用户比例达到100%,教师的信息素养进一步提升,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教育信息化成为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

(四)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公共服务水平

推进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绩效评价体系,实现教育管理电子化、管理过程科学化、公共服务系统化,全面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

(五)完善教育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教育技术应用指导,构建校管中心、学校二级教育技术支持服务体系,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技术设施的使用、维护和管理提供技术保障与支持服务,提高应用效率和效益。

三、重点项目

(一)无锡市学校管理中心网络中心机房建设

以100M光纤独立接入互联网,本着高性能兼顾高性价比、适度超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选购服务器、存储、光纤交换机、防火墙等设备,部署网络中心机房,为三年行动计划中大部分项目提供硬件支撑。

为提高校园网络的可靠性,同时对机房环境、供电系统、光纤连接、机柜及布线系统进行改造。使中心机房具有独立的UPS配电室,具备恒温、防静电、防雷、可远程控制等功能。

(二)电子政务平台建设项目

1.建设目标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是推进教育管理改革的突破口,是现阶段推进无锡市学校管理中心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工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教育政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高校智慧校园教学管理服务平台登录,规范业务,整合与融通所辖学校教育资源,拓展公共服务功能,提高市民满意度;优化流程,提高行政运转效率,增强人、财、物管理和决策能力,全面提升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成为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社会和谐的有力工具。(电子政务要适合移动终端设备访问应用,并和手机短信功能相结合)

2.建设内容

加大电子政务基础网络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建设,通过网络技术手段和网络认证体系,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认证,形成标准统一、权限清晰、信息安全的校管中心、学校二级政务网络体系。完善政务流程、社会服务、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等一系列电子政务服务标准,规范电子政务工作。推进政务公开、办公现代化,提高办公效率,提升服务水平。

中心和各校之间政务信息共享,文件、资源流转顺畅,快速反应和应急指挥能力明显增强。

各学校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建设集政务(校务)公开、网上办事、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在线互动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网站,进一步完善内部电子政务系统,并与中心办公系统连通,探索实现协同办公,促进文件、信息的高效流转,创新行政管理、校务管理体制。

加大管理力度,采取身份认证、IP地址绑定、实名认证等技术手段,确保本电子政务(校务)网络和信息安全。

推进无锡教育电子政务应用发展,不断提升教育评估、学籍管理、后勤服务、校园安全等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实现办公现代化。

(三)教育教学资源库项目(学校管理中心教育资源云服务平台)

1.建设目标

建设无锡市学校管理中心教育资源云服务平台,通过技术融合各类学习平台,开发、引进各级各类优质教育和培训资源,形成多方参与的教育学习网络和服务体系,为师生、市民提供在线学习、全网智能搜索、终身学习档案等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

教育资源高度共享。以“内扶、外联、重点建设”为原则,形成体系完整、整体质量高、覆盖面广、内容丰富的区域优质教育网络资源应用服务体系,建立开放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和共享的保障机制,提高对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质量提升的支撑能力。

服务平台先进高效。建成“无锡市学校管理中心教育资源云服务平台”,构建随时随地、人人可用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和学习环境;建成区域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运维机制。

2.建设内容

(1)重点扶持无锡市广播电视大学建设完善“无锡市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高校智慧校园教学管理服务平台登录,构建覆盖各级各类教育,形成多方参与的教育学习网络和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为师生、市民提供在线学习、全网智能搜索、终身学习档案等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完善以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为主的“无锡市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构筑能够提供50万用户数、最多5000个用户并发的无锡市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

(2)有机整合无锡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以和谐发展为前提,贯通教育系统内部、外部的各种学习资源,尤其注重其基础教育资源。

(3)重点建设“无锡市学校管理中心教育资源云服务平台”,平台以在校师生为主要服务对象,方便教师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交流、学生主动访问优质教育资源。中心及所辖学校师生员工实名注册率100%,教师员工实名访问使用率达到100%,职业教育学生实名访问使用率不少于90%,基础教育学生实名访问使用率不少于80%。主要资源涉及如下几个方面:

职业教育

以专业建设为引领,以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建设为抓手,以国赛、省赛金牌项目建设为龙头;自建、引进与定制相结合,完善和提升现有教学资源,丰富课程内容,扩展应用范围,探索虚拟仿真实训。建立新型网络学习模式,形成以网络学习为载体,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架构。

基础教育(尤其高中教育)

以九大学科基地建设为抓手,完善精品示范课、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等资源。

名师工作室

平台向所有教师开放,方便教师提供优质教学资源;鼓励教师上传多媒体教学课件,鼓励学校与学校、教师与教师之间进行精品课件互动交流。平台提供课程资源新技术培训及研讨。

结合实际名师工作室,平台以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为主,加快面向市民开放的数字化终身学习资源融合,形成优质教育资源目录和交换中心教育部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内容,制订教育信息化提升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和再生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四)数字图书、期刊、论文等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通过数字图书馆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手段,将图书、期刊、论文等文献资料提供在线阅读服务,实现师生自主、便捷、高效、个性化的资料获取。

购买中国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CNKI知网知识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等各类资源并安装服务镜像,供中心及所辖学校师生员工教育、科研应用。

(五)数字校园示范工程项目(智慧校园建设)

按照国家和江苏省制定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加强学校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建设。先试点建设2-3所智能化、虚拟化的以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及新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数字化建设示范校园(“智慧校园”)。改造、升级各学校的校园网络,逐步完成各学校无线局域全覆盖高速网络,装备平板电脑网络教室以及新媒体新技术体验中心,建设管理、教学、学习、实验、文化、家校等智慧系统,实现移动办公、智能管理、智慧教学和泛在学习。

(六)平安校园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

建设“学校安全信息管理与监控系统”,在各学校安防监控的基础上,通过实时采集、远程传输、动态管理的校园能源管理平台,实现安全信息网络监控。扩大学校安全监控范围和密度,排除监控盲点,逐步实现学校安全管理的网络化、模块化、智能化和高效化,提高管理学校安全的信息化水平;结合电子政务项目建立“学校安全应急处理网上联动指挥系统”,提高应急事件处理的效率和效能,实现平安校园。

(七)教育教学评价信息化项目

结合电子政务项目和现有 “无锡市属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系统”,能够形成“中心、教师、学生、社会”多方参与的综合“市属院校办学水平评价(绩效考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学生学业发展评价、教学质量分析与评价”;推进评价信息化,降低评价成本,提高评价效率。

(八)其他可持续发展建设项目

1、虚拟实验实训中心建设项目

结合“教育资源云服务平台”,建设基于网络通信、视频传输、混合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实验实训中心,建设虚拟实验实训应用服务平台,包括辅助教学、视频教学、数字展示和互动虚拟实验实训等子系统。通过视频组播技术和虚拟实验实训室技术提供远程实验实训指导和教学服务,按学科或专业创建虚拟实验/实训室系统,面向所辖各中小学、职业院校开放。帮助和促进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

2、优质课堂在线直播建设项目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视频传输、混合实现、数据库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在各学校已建微格教室的基础上,将公开课、示范课、讲座等教育活动进行录播和在线直播,供所辖学校教师教研、学生学习使用。

3、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提升项目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适应各学科教师、教育管理者、信息技术服务三类人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学习与管理平台,使教师了解和掌握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的理念、策略和方法,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真正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完成教育部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建设要求,提升全体教师信息化素养和应用能力。

4、学生网络互动社区建设项目

以“让学生在网上充分享受现实校园生活的乐趣”为建设目标,紧跟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有机融合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把思想教育融入到真切的网络服务中,正确引导学生思想健康发展,舆情监控可有效实施;达到“外在体现是服务”、“内在功效是教育”的建设效果;坚持“二级共建”,形成专业团队承担核心建设任务、辅导员和教师积极参与、学生骨干主体建设的多元化建设队伍。

5、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项目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无线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等高科技手段,陆续建立安全、可信、实时、高效的国家教育考试指挥监控体系和标准化考点,加强考试过程的管理,给考生创造一个安全、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全面提高国家教育考试管理水平、指挥能力和服务质量。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完善信息化组织建设,中心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学校成立“一把手”负责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决策机构和相应职能部门。

(二)制度保障

建立并完善各类信息化项目管理制度及信息化工作绩效评价制度,建立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促进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三)人员保障

配备教育信息化专业队伍,建立多层次、多形式、重实效的信息化人才培养制度。

(四)经费保障

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保障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的运行维护经费,合理确定并逐步提高应用系统和资源开发的投入比重,持续发展。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