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儒学是儒家的意义诉求和价值旨归
:伦理儒学是儒家的意义诉求和价值旨归
我们把伦理儒学视为现代性境遇中人文儒学开展的第二个维度。儒学是伦理儒学,伦理是儒家的意义诉求和价值旨归,是几千年来深刻影响中国文化的重要价值来源。儒家思想中洋溢着道德情怀,儒学建构的社会充满伦理关怀:伦理儒学是儒家的意义诉求和价值旨归,是儒学具有持久弥新的生命力的最好表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事实在伦理社会中得以有效树立。伦理儒学主要有几个方面的特征:
“仁义”是儒家的伦理核心特征
仁者爱人,追求正义价值,自古以来舍生取义,杀生成仁的价值观看似超越于人的存在,其实就在人伦日用中儒家哲学代表作,即孔子所谓的“道”。儒家文化是典型的伦理文化,百姓日用而不知,以“仁”为基础,以“义”为追求。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孟子·离娄上》)
孟子把仁义视为君子道德人格的价值取向,即“见利思义”。
“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孟子·尽心上》)
仁义是个体道德品质的核心,是道德养成和道德人格的根本要求。自古以来,志士仁人都以“仁义之道”作为检验自身道德品质及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乃至承担社会责任的价值判断标准。因此,儒家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这是儒家道德修养在普通人伦秩序之间的实践,人人都可以成为道德品质高尚的人:伦理儒学是儒家的意义诉求和价值旨归,是君子道德养成并能在道德践履中正确处理人我伦理关系的根本。毫不夸张地说,“仁义之道”构成了人与人之间关系发展的伦理秩序,是对人性善的褒扬和人与人之间生存方式的价值建构。
“中庸”是儒家的传统美德特征
儒家思想中,中庸是适度,也是一种美德儒家哲学代表作,中庸之道可以在把握好个体道德自律的同时能够指导和规范道德实践,体现儒学的人文理性精神。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至中和,天下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
中庸之道是天下之事物的根本,达到中庸的境界,万物都能各得其所,各尽所能,是追求至善的表现。孔子认为,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而无忌惮也。”(《礼记·中庸》)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
概言之,中是适度,庸是平常,中庸也是最高的道德标准,是君子应当具有的高尚道德品质。儒家看来,中庸是正确的道路和价值选择,能把握好中庸之道,有助于化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存在的各种矛盾关系。
“和谐”是儒家的价值追求特征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爱好和平,成为享誉世界的礼仪之邦。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伦理精神,儒家倡导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人与人之间的底线伦理,也是最高的普遍伦理,成为构建和谐世界的黄金道德律。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和”即是恰当、协调,“礼”作为儒家极为重要的道德规范,它的根据作用就是促进社会和谐,显然,和谐成为一种价值取向。孟子认为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和谐是正确处理好天人关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要求,儒家的理想即是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且,儒家强调社会责任和个体道德的担当意识,个体道德人格的实现与社会伦理责任是共存的,充分展示儒家思想天下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包容情怀。
结语
综合观之儒家哲学代表作,仁义、中庸、和谐是一种乐观主义的价值观,彰显的是善良的人性,洒脱的人文情怀。人不是麻木不仁的,人是有血性的,有情感的存在。源于此,人与人之间是可以充满仁义之心,践履中庸之德,实现和谐共生的。在儒家伦理秩序的规约下,志士仁人都以修、齐、治、平作为人生理想,追求“天下有道”的和谐社会。放眼当下,以人文儒学为核心的伦理儒学在现代性境遇中为人与人之间关系事实的确立提供了价值支撑,不失为一个回应人与人之间关系破裂的独特视角。
(作者 贵州财经大学副教授 邓立)
随便看看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30敬畏天、遵循道:儒家思想的基础与本质,孔夫子的贡献及民族美德
- 2024-07-29国学经典弟子规为何被指伪国学?徐晋如痛呼其为毒草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8梁氏国学功底深厚,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比较,探究先秦政治思想
- 2024-07-28道德经第 37-40 章解读:道的力量源泉与天下自正之道
- 2024-07-26第六届问道玉渊潭国际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探讨
- 2024-07-2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构社会价值和信仰体系——以曲阜为例
- 2024-07-26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
- 2024-07-26教育学萌芽阶段代表人物观点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解析
- 2024-07-25传承国学传统文化:儒道释三家思想精髓与做人标准解析
- 2024-07-25儒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深远影响
- 2024-07-25道家代表人物及作品:老子道德经与庄子南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