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使民心不乱
南怀瑾老师: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使民心不乱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这一章的意思是。
不高看有特别能力的人,使民众没有攀比竞争倾轧之心之事。不追求难得一见的货物商品,使民众不会因为有了欲望而去偷盗抢劫。不去发掘扩散夸大各种涉及欲望追求等等的事实,就可以使人内心不会出现复杂的变化,产生各种欲望、企图、情绪及追求。
所以圣人治民,应该是令其内心简单,吃得饱穿得暖,不具有人生追求和目标及其坚定性,身体康健没有后顾之忧。平常确保民众什么都不知道也不懂得,没有追求和想法。让精明的人也不敢去挑动是非,或难以挑动是非。只要能够如此,不需要多少主动的努力劳心劳力,就可以天下大治。
评说。
本章全篇都是糟粕,没有丝毫可取之处。不用太在意。其实不值得我们现代人尊重。
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过程。这都是被证明为空幻的主观想象。而且也是反动的。愚民罢了。除非社会不发展不进步,就那样永远不变,始终绝对如一,否则是做不到的。
而严格的说,这里和儒家文化就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中国传统社会的治理文化和这些道理紧密相关。无论是愚民,还是控民儒家思想评价偷盗,还是防民,其实都是这样做的。甚至自以为只要吃饱了就可以天下太平,不会起来造反。
所谓的教化之类的目的,也在于此。但是除了因为愚民、控民、防民的办法发挥出了统治者的邪恶控制社会的作用,导致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严重黑暗化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好作用。而且也没有真正的解决过什么问题。
儒家文化只是加上了一个等级礼制制度。其他没有任何制度性的变化。最多也就是因为春秋战国时代因为生产力发展进步,导致各种社会追求多了,天下大势相争,于是就多谈了一些修养品德方面的话题罢了。对老百姓还是一样。与势与时不和,所以孔子才会被冷淡。他杀少正卯也是源于政见相左。少正卯和儒道两家格格不入,完全对立。没了少正卯的结果呢?也没见古代的中国真正更好。
在政治上,儒道本就是一家。
两千年来,道家治国方略就没有被废止过,它始终处于政治舞台的中央。
文化都用在了这些丑陋的统治手段上了,我们不可能不最终逐步慢慢落后。起了一个大早,赶了一个晚集。
亚洲文化中,东亚和南亚文化都有放弃追求,随遇而安的传统。道家如此,儒家如此,佛家也如此儒家思想评价偷盗,与佛家属于近亲的比如印度教等等也是如此。也就是我们这里文化多样,加之我们国家处于温带,内部环境气候和地理差异度很大,一不紧张努力,就会无法生存,导致我们必须要紧张起来,没有象南亚东南亚等地彻底逆来顺受、随遇而安了。否则,还真就危险了。
西方文化也有愚弄民众的特点。即希望民众可以安于现状,老老实实,又总是打着上帝的名头,四处掠夺。
说到底是私有制产生之后,统治者的私欲作祟。总是担心老百姓反抗。有了等级社会,就会有阶级矛盾。统治者总想着可以永远的拥有高人一等的特殊地位。那就必然会有冲突。
被中国文化影响较深刻的国家的情况还好一些。因为中国文化中,除了台面上被反复强调,用来治政的那些之外,还有植根于现实中的很多讲究。比如,积极、追求、勤劳、节俭等等理念。这些东西虽然道家儒家都有些回避,但是很有意思的是,它们从来就没有消失过。就像老子在《道德经》第二章里说的那样,一面总是对应着另一面。
孔子杀了少正卯,也没改变任何社会现实,不过就是自欺欺人。但是也说明了他有很强的人为的控制社会的想法,同时其思维认识上的局限性又很严重,不愿关注和承认各种追求,只是把一切眼光集中在了农业上和当官上,这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悲剧的关键所在了。
独儒之后,却又总是有非儒者。自古以来都不缺质疑儒家的读书人。孔子门生也从来都是名义上尊儒,实际上贪残忘义南怀瑾老师: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使民心不乱,既有讲究德行者,也普遍的不顾一切的贪婪掠夺。包括那些明君昏君们。
孔子主动,老子顺其自然。但是目的基本一样。
他们把眼前看到的当成了完全不可改变的南怀瑾老师: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使民心不乱,看成是永恒的。孔子要人为的强势固化社会现实,倒是有所作为了。可是却是基于错误认识,结果就是灾难性的。
老子不作为,顺其自然,反倒好些。可是后世治政,老子的理论成了一个对社会具有危害性的工具。也导致了愚昧性后果儒家思想评价偷盗,限制了中国的发展。
历史上,凡是推崇儒家和道家治政理论的,本质上多数都不是好人。
随便看看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30敬畏天、遵循道:儒家思想的基础与本质,孔夫子的贡献及民族美德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6第六届问道玉渊潭国际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探讨
- 2024-07-2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构社会价值和信仰体系——以曲阜为例
- 2024-07-26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
- 2024-07-26教育学萌芽阶段代表人物观点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解析
- 2024-07-25儒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深远影响
- 2024-07-24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孔子到董仲舒再到玄学
- 2024-07-24儒家思想:孔子创立的完整思想体系及其核心价值观
- 2024-07-23朱光潜的移花接木:道家还是儒家?克罗齐美学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对接
- 2024-07-22人生如书,少年读儒家,中年读道家,老年读佛家,领悟不同阶段的智慧
- 2024-07-21儒家、道家、佛家文化主旨与做人标准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