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刊文面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人格培养欠缺问题
面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人格培养欠缺问题,大学教育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今天,中国教育报刊文,儒家思想对大学生的人格滋养意义,植根文化土壤、接通心灵动力,在大学生内心建立一套活泼的价值系统。
面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人格培养欠缺问题,大学教育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我们曾乞灵于西方心理辅导,却由于文化隔膜而水土不服,长期以来的高调倾向让我们的道德教育难以走入大学生心灵,后起的工具化倾向又让我们的道德教育严重碎片化,无法在大学生内心建立信仰系统。这些偏差的出现与长期难以纠正的根本原因是,我们没有认识到我们的文化之根——儒家思想的巨大价值。
真正的道德教育不是灌输炫目的道德规范,更不是传授道德知识或行为法门中国教育报刊文面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人格培养欠缺问题,也不只是心理健康辅导问题,而是植根文化土壤、接通心灵动力,在大学生内心建立一套活泼的价值系统。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特有的价值系统,它产生于本民族生存发展的需要之中,又反过来影响本民族生存发展方式,是这个民族社会生活中最为密合的软件。社会中所提倡的每一种具体道德信条都必须有机地和价值根干相结合,才能获得生命力。否则就会成为一枝无根之花,很快枯萎掉;或者只是一枝捆绑在价值之树上的假花,看似开放,实则没有任何生命力。
实现价值之根连接
对中国人来说,儒家思想就是这种价值系统。中国人在遇到人生、社会问题时最容易回溯到儒家传统价值以求解决之道。这也就意味着儒家文化是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最容易接受、最有基础接受的一种价值体系。所以,通过系统传授儒家价值观中国教育报刊文面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人格培养欠缺问题,实现与价值之根连接,对培养大学生人格、解除大学生心理问题来说应该是最易行也最有效的途径。
同时,儒家思想正是我们急需的一种朴实、亲切的生命哲学,其探讨的核心即是人如何获得内心充盈、健康快乐的人生。儒家的核心观念——“仁”,就是在承认每个人自我利益基础上对他人的关切与关爱,是从自我开始而生发出的人性光辉。儒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诚者自成也……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最能体现这一思想,只要让人明白一个人不是孤立的,而是社会的;“己立”“己达”“自成”,必须以“立人”“达人”“成物”为前提,人就很容易从自我发展的愿望中汲取能量和动力儒家思想及其人生模式,走向“立人”“达人”“成物”的道德境界。这种“忠恕”之道,便捷而又切入人心。
《吕氏春秋·察微》记载的孔子否定子贡“赎人不取金”故事,让我们看到儒家导人向德的朴实之路。儒家推广的不是贤者都难企及的高尚之德,而是人人都可学而致之的庸常之德,这样的德行才能真正在社会中起作用。这种朴素踏实的儒家风格必能使我们的道德教育一改“高头讲章”尴尬,走出宣传模式,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产生实效。
摆脱实用主义倾向回归教育本质
儒家思想又是一个体大思精的整体系统,其可用于大学生内心建构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解决大学生思想心理中若干问题,避免工具化倾向。如面对当今大学生较为缺乏“抗挫能力”,儒家思想不仅是一些针对性说教,重要的是将这种品格熔铸到整体人生价值系统中。儒家把社会责任当成人生的内容与价值追求儒家思想及其人生模式,让人认识到要想获得人生目标实现、社会地位提升、他人尊重,就必须不遗余力地完成家人、社会、天地赋予自己的道德责任。儒家又告诉我们:努力完成自己的道德责任、积累成功的条件是我们自己可以掌握的,但社会评价的提高、人生目标的实现,却需要多方面条件促成,所以儒家把人能够把握的自我修养、自我进取看作是“义”,是分内之事;而把人不能把握的目标达成、社会承认等归之于“天”,或称之曰“命”,让我们不要过分挂怀,患得患失。成功不得意忘形,失败也不戚戚于怀。在大学生内心长期培育这种完整融通的价值体系,就能养成他们“弘毅”个性,在任重道远的人生旅途中就会坚韧不拔、坦荡磊落。同样,这种价值体系对大学生因就业压力产生迷惘痛苦、焦虑烦躁也能起到对症治疗作用。它可以淡化学生对未来的焦虑,平静踏实地投入到“修身”——提高自己的品德、能力的学习过程中,潜心于修养自身,完善自我,进而在就业问题上能够俟命达观。
退一步说,即使有些大学生由于各方面原因遭遇失败与挫折,儒家价值体系仍然可以提供丰富营养,化解大学生心中的抑郁与悲观。如果大学生能够系统掌握儒家的人生观,他就能把失败和痛苦看作是“将降大任”前的磨砺、“玉汝于成”的锻造,从而将其转化为振作、发奋的巨大动力。“庸知其非激愤励志之始,于是乎在。”面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培养问题,于我们的文化之根中,寻求最适合我们机体的良药应该是最好的选择。这样就可以让我们摆脱实用主义倾向,回归教育本质,避免“人才车间”之讥。
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就认为儒家思想是一种“随着社会之有而有的道德”,也就是跨时代的、普适于人类社会各时期的道德。所以在中国社会与中国人内心,儒家思想一直有着厚重积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兴起对传统文化发掘反思的热潮,新时期也特别强调传统文化复兴。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用儒家文化教育大学生,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就有解决现实问题与弘扬传统文化的双重意义。从大学生方面看,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学识积累和人生经验,也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选择能力,在此阶段系统完整地为大学生介绍儒家人生价值观会取得良好效果。
开展教学实验融入“通识”育人环节
笔者十余年来一直在开设“儒家文化”通识课与“《论语》导读”选修课。最近承担山东大学(威海)教研基金资助项目“儒家思想与中国文化”,我又展开一项教学实验,获得一些新突破。在“《论语》导读”课上,我用平时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向我提出一个关于社会人生的问题儒家思想及其人生模式,这个问题必须经过自己一番思考,我再据问题真诚度给学生评分。其用意在于启发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真正的困惑,借此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走入学生内心,然后借与学生讨论机会,给予其儒家思想的启发与指导。因此,学生在同学关系、家庭问题、就业苦恼等方面都讲出了自己真实困惑与苦闷。
当然,能够带来更深远效果的是,我们的高等教育能够在整体上认识到儒家文化在大学生人格滋养上的重大意义,将这一思路全面引入教学理念,并落实到实际教育行为上。这个设想的实现可分三个层次:一是融入课堂。课程设计可以有多种途径,如专题讲座借助古代文学、古代史等涉及古代文化的课程;可设立关于儒家思想的各种专题的选修课、必修课。但其核心是,高校应该有意识地进行统筹设计与安排,而且无论什么形式的课程,一定要有意识地将儒家人生观、价值观完整系统地介绍给学生,才能让儒家思想深入到学生心灵。二是弥满校园。现有的辅导员制度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最佳资源,建议用儒家文化知识与修养全面培训高校学生工作者,尤其是各院系辅导员,让辅导员在与学生密切交往中,通过言传身教,将儒家的人生观、价值观潜移默化地移植到学生心田。三是深入灵魂,即在高等教育整体层次上,深入反思教育体制,吸收儒家思想在学生品德教育方面之长,转变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从根本上杜绝工具主义与宣传思维,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本位,真正成为滋养心灵的营养源。
相信新时代的中国高校有智慧有能力续接上我们的文化之根,从深远的传统思想中挖掘适用于今天的宝藏,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中的问题,让他们以饱满充盈的人格走向社会,成为民族复兴的栋梁。(张德苏)
随便看看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30敬畏天、遵循道:儒家思想的基础与本质,孔夫子的贡献及民族美德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6第六届问道玉渊潭国际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探讨
- 2024-07-2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构社会价值和信仰体系——以曲阜为例
- 2024-07-26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
- 2024-07-26教育学萌芽阶段代表人物观点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解析
- 2024-07-25儒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深远影响
- 2024-07-24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孔子到董仲舒再到玄学
- 2024-07-24儒家思想:孔子创立的完整思想体系及其核心价值观
- 2024-07-23朱光潜的移花接木:道家还是儒家?克罗齐美学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对接
- 2024-07-22人生如书,少年读儒家,中年读道家,老年读佛家,领悟不同阶段的智慧
- 2024-07-21儒家、道家、佛家文化主旨与做人标准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