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而孔子思想起源于“周礼”。
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仁是一个人内在的德性,而礼是一个人外在的德行。
孔子26岁游历到郯国时,就跟当时的学者郯[tán]子请教古代典章和礼乐制度,之后还开办了学校讲学,主要内容是周礼。
孔子在“礼”的基础上发展了“仁”,并赋予了“仁”以丰富的内涵。“仁”在短短1万多字的《论语》中就出现了100多次,概括来说,孔子以“仁”为核心: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构建了涵盖个人道德、家庭伦理,社会伦理和治国伦理四个维度的一整套伦理道德思想体系。
在个人层面,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儒家文化做人的智慧是什么,仁是一个人内在的德性,而礼是一个人外在的德行。礼和仁是孔子思想的基础和出发点,仁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在个人层面仁表示内在道德情感,孔子说“仁者爱人”。
在家庭伦理层面,孔子主张“以孝为先”,孔子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意思是仁就是爱人,而且应该将爱父母亲放在第一位。
他也说:“孝,德之始也”。在社会伦理上,孔子主张克己慎独,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都是儒家的做人准则。
在治国伦理上,孔子提出了以 “礼”与“仁”为核心的治国理念,他主张“为政以德”,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以仁德的原则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儒家文化做人的智慧是什么,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运行。所以,德治的核心理念就是成为他人的榜样,让其他人主动追随,而不是靠武力和胁迫让他人服从。
这也是后来孟子和荀子所推崇的“圣王之治”的核心。
德治和王治的根本是让人主动追随,心服口服,而霸治的根本是以武力让他人屈服。今天我们所奉行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实际上就是德治和王治的一种实践。
总之,“仁”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但是对于什么是“仁”,如何践行“仁”的道德标准,孔子的弟子们常常很疑惑,其中弟子樊迟可能是最郁闷的。因为,在《论语》里面,樊迟问了三次了孔子什么是“仁”,而孔子给出的答案都不太一样。有一次孔子说,仁就是“爱人”,有一次孔子说:“仁者先难而后获”,仁就是先把难的事情做好,然后再谈收获。有一次孔子又对樊迟说,“仁”就是平时的生活起居要端庄恭敬,办事情的时候严肃认真,对待他人要忠诚。
即便到偏远地区去,也不要放弃这些原则。孔子每次说法都很不一样,搞得樊迟很郁闷。
不仅如此,孔子的弟子颜渊、仲弓、司马牛、子张都问过孔子什么是“仁”,而得到的答案都各不相同。
孔子对颜渊说“克己复礼为仁”;孔子对子张说,拥有“恭、宽、信、敏、惠”这五种德行就是仁;孔子对仲弓说,出门办事就好像去接待贵宾,叫人办事就好像去举行重大的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朝中无怨,在家里亦无怨,这就是仁。
孔子对司马牛说:“仁者,其言也讱。”,仁就是说话不要那么慌张,稍微稳重点就是仁。
为什么这么重要的一个概念,在孔子这里好像非常随意?
其实并不是,因为《论语》是一部孔子和弟子的对话集,是对话就有场景,所以,每次孔子回答不一样,是因为当时问话的人和场景不一样,这是孔子在因材施教。
比如孔子告诉司马牛说话要缓慢一点,是因为司马牛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经常说话口无遮拦,所以孔子才说:“仁者,其言也讱。” 所以,其实孔子是在因材施教,并不是随便说说。
同时,这其实也体现了孔子把“仁”作为一种实践的道德观。在儒家思想中,道德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种纯粹的理念或者原则。儒家思想所秉持的“实践道德观”和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是类似的,道德是在实践中所表现出的恰当行为,而不能被简化为几条道德原则。这和康德所秉持的道德观是不同的,康德的道德原则也被称之为“绝对律令”,绝对律令就是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不可违背的道德原则。
比如我们之前举过一个例子,一位医生为了不给心理脆弱的病人带来巨大的打击,故意隐瞒了严重的病情,这个行为在康德看来当然是不道德的,因为按照康德的义务论道德观,诚实是一项绝对的道德原则,是一定不能违背的。但如果按照儒家思想所秉持的实践道德观,这个行为是符合道德的,因为,这是医生根据病人的情感和心理承受能力,在具体实践中做出的恰当行为。这是实践道德观和绝对道德观的根本差异,在实践道德观看来,道德是一种实践,不能被简化为几条绝对原则。
没有绝对的、统一的道德原则,那如何判断行为是否符合道德呢?在儒家思想中,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是由“心”做出判断的。“仁”是一种天然的道德情感: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这种道德感来自于人有恻隐之心,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拥有恻隐之心,是仁爱的开始,如果背离了这种天然本能的道德情感,一个人就会内心不安,在《论语》里面就有一个经典的故事。
在孔子的学生中,宰予非常能言善辩,但德行并不高。有一天儒家文化做人的智慧是什么,宰予问孔子,父母去世了,要守丧三年,时间有点太长了。君子三年不行礼仪,礼仪就会荒废;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也一定荒废了。旧谷吃完了,新谷已经收获了。所以,宰予问孔子守丧一年可不可以?
孔子说:守丧未满三年,就吃新的白米饭,穿锦缎衣,你心里面安不安呢?宰予说:安。孔子说,既然心安,那你就去做吧。等宰予走出房间,孔子说,宰予“不仁”。一个孩子生下来,要三年才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父母去世了,为父母守丧三年,天下人都是这么做的。
孔子非常注重“丧葬礼仪”,为去世的父母守丧三年,这是其中的一项礼,我们今天不去评价是否合理,而在于这个故事中的一个字“安”,安就是心安,心安是仁的结果。用更通俗的话说就是,守礼行仁只是一种表现,而根本的是让自己的行为,对得起自己的天性良知,让自己心安。
“安”字在《论语》里面出现了很多次,而且经常和“仁”一起使用。我们今天经常说,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其实是类似的意思,当你的行为不符合你的天性良知,或者说不符合内在的“仁”,那么你的内心就会产生价值冲突,就会给你带来内疚、痛苦和纠结。所以,孟子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仁就像一个人的家一样,是让你安定和温暖的地方。
好了,今天我们介绍了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仁。仁既是一种天然情感,也是一个人道德观的基石。孔子以“礼”为起点,以“仁”为核心,构建了涵盖个人、家庭、社会和治国四个维度的伦理道德体系,赋予了“仁”以丰富的内涵和价值,为后世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化奠定了基础。
随便看看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30敬畏天、遵循道:儒家思想的基础与本质,孔夫子的贡献及民族美德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6第六届问道玉渊潭国际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探讨
- 2024-07-2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构社会价值和信仰体系——以曲阜为例
- 2024-07-26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
- 2024-07-26教育学萌芽阶段代表人物观点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解析
- 2024-07-25儒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深远影响
- 2024-07-24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孔子到董仲舒再到玄学
- 2024-07-24儒家思想:孔子创立的完整思想体系及其核心价值观
- 2024-07-23朱光潜的移花接木:道家还是儒家?克罗齐美学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对接
- 2024-07-22人生如书,少年读儒家,中年读道家,老年读佛家,领悟不同阶段的智慧
- 2024-07-21儒家、道家、佛家文化主旨与做人标准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