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哲学的精神有动静的对立体用对立

儒家哲学的精神有动静的对立体用对立

儒家哲学的精神作者 冯友兰 中国的儒家并不注重为知识而求知识主要的在求理想的生活。求理想生活是中国哲学的主流也是儒家哲学精神所在。理想生活是怎样《中庸》说“极高明而道中庸” 正可借为理想生活之说明。儒家哲学所求之理想生活是超越一般人的日常生活而又即在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超越一般人的日常生活是极高明之意而即在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乃是中庸之道。所以这种理想生活对於一般人的日常生活可以说是“不即不离” 用现代的话说最理想的生活亦是最现实的生活。理想和现实本来是相对立的。超越日常生活 和即在一般人日常生活之中 也是对立的儒家哲学之精神。在中国旧时哲学中有动静的对立内外的对立本末的对立出世入世的对立体用的对立。这些对立简而言之就是高明和中庸的对立。儒家所要求的理想生活即在同一这种对立。 “极高明而道中庸” 中间的“而”字正是统一的表示。但如何使极高明和中庸统一起来是中国哲学自古至今所要解决的问题。此问题得到解决便是中国哲学的贡献。 “极高明而道中庸” 所谓“极高明”是就人的境界说 “道中庸”是就人的行为说。境界是什麼这里首先要提出一个问题人和禽兽不同的地方何在孟子说 “人之所以异於禽兽者几希 ”不同者只一点点。

照生物学讲人也是动物之一儒家哲学之精神。人要饮食禽兽也要饮食人要睡觉禽兽也要睡觉并无不同之处儒家哲学的精神有动静的对立体用对立。有人以为人是有社会组织的禽兽没有这是人兽分别所在。可是仔细一想并不尽然。人固有社会组织而蜜蜂蚂蚁也是有组织的也许比人的组织还要严密。所以有无组织也不是人兽不同之点。然而人与禽兽所异之几希何在照我的意思是在有觉解否儒家哲学之精神。禽兽和人同样有活动而禽兽并不了解其活动的作用毫无自觉。人不然人能了解其活动的作用并有自觉。再明显一点说狗要吃饭人也要吃饭但是狗吃饭未必了解其作用不知掉这是怎麼一回事无非看见有东西去吃。人不同能了解吃饭的作用也能自觉其需要。又如蚂蚁也能出兵打仗可是蚂蚁不明白打仗之所以然它之所以出兵打仗者不过出於本能罢了。而人不然出兵打仗能知道其作用有了解也有自觉 。这是人与禽兽不同之点。自觉和了解简言之可称之为觉解。人有了觉解就显出与禽兽之不同。事物对於人才有了意义。觉解有高低之分故意义亦有高低之别儒家哲学的精神有动静的对立体用对立。意义生於觉解举例以明之比如现在这里演讲禽兽听了便不知所以演讲於它毫无意义。未受教育的人听了虽然他了解比禽兽为多知道有人在演讲但也不知道所讲的是什麼演讲於他是没有什麼意义的。

儒家哲学的精神有动静的对立体用对立

假使受过教育的人听了知道是演讲哲学就由了解生出了意义。又以个人所受教育有不同其觉解也有分别如两人玩山学地质者必鉴别此山是火成岩抑或水成岩学历史者必主义其有无古际名胜了两人同玩一山因觉解不同其所生意义也就两样了。宇宙和人生有不同的觉解因有不同的人生宇宙则一也因人的觉解不同意义亦各有异。这种不同的意义构成了各人的境界。所以每人的境界也是不相同的。这种说法是介乎常识和佛法之间。佛家说各人都有自己的世界 “如众灯明各循其一” 。一室之中有很多的灯各有其所发的光不过因其各居於室中所以似乎只有一个光。但以常识言此世界似无什麼分别各个人都在一个世界的。各人的境界虽然不同但也可以分为四类一、自然境界 自然经济诶在其中的人其行为是顺才或顺习的所谓“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 并不了解其意义与目的无非凭他的天子认为要这样做就这样做了。如入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