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学术大儒坠入如此困境的深层原因(深度好文)
儒家学术派真正战胜“百家争鸣”的其它诸子学派向政治和权势靠近,是在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主张,并且把儒学真正成为步入仕途的必学知识后。只是和西汉时期儒学发展的蓬勃形势不同,东汉儒学地位与西汉时期更是不可同日而语。由于东汉时期豪族阶层和儒学的结合更加密切,豪族与皇权的关系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学术与皇权的关系不总是和谐,这就导致东汉的儒学数次遭遇冷落,也将东汉大儒们困在了学术和皇权之间。
一、学术大儒坠入如此困境的深层原因
儒家学说的一个重要理想便是“内圣外王”落实到社会实践中去,虽然西汉后儒家学说的政治地位有了显著提高,可是并没有做到所谓的“以道德引导政治,从而削弱军权、崇民治、废世袭”,可见政治目的并没有达到。疑似到了东汉,儒家学术义不容辞的传承者——学富五车的东汉大儒们,就开始了孜孜不倦的儒学讲授和传播。东汉的儒学发展在历史长河中也算是夺目,究竟缘何形成如此困境,我们下面就将深入探讨。
1、外戚权倾朝野,皇权争斗不绝。
不仅先汉受吕氏家族影响祸及近百年,东汉也深陷外戚干政的泥沼中,1400多年前的汉顺帝在宦官的拥立下以废太子继承皇位的这段传奇历史(堪称东汉版夺门之变),便是由许多政权都深感头痛的宦官和外戚干政的问题。东汉皇权下移儒家学术大儒坠入如此困境的深层原因(深度好文),不仅使外戚和宦官乱政以及边关频频战乱,无疑也十分不利于东汉文化事业的发展,即“国学”儒学不由自主的便陷入了权利的漩涡。自古思想控制都是封建政权的头等大事,谁能利用好大儒们的宣传言论,就是掌握了半壁江山。
政治上的分崩离析,很自然而然的使儒家学士队伍里存在着政治派别不同的问题,导致了学术问题上的讨论无法客观公正,存在着队伍之间学术对立的问题。《后汉书》记载,当时的大儒队伍之间,掺杂了很多人品卑劣,钻研学术不精的道貌岸然的儒家学士。其实董仲舒之后的儒术很驳杂混乱,家法和师法都不统一,并且有很多小人曲意逢迎统治阶级如何弘扬儒家思想,这都将立志发扬儒学的大儒置于学术研究以及官场皇权斗争之间,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儒学文化的发展。
2、学术争议颇大,统一儒学思想绝非一人之力。
刘秀的江山基础与西汉不同,他是基于各豪强之力,逐渐合并建立的东汉政权。虽然建立江山的过程较之西汉顺利,但是各豪强联盟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文化差异过大,文化碰撞问题在政权建立之后的若干年后甚至愈演愈烈。先不论在朝廷自顾不暇,无法帮助儒家学说交流过程中逐渐走向统一,单单各个文化流派的人互相抵制对方的发展如何弘扬儒家思想,无法接受其它学派的思想主张,就给主张学派统一的某些大儒的措施实施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大儒们不但得时时刻刻提防着皇权斗争、权力争夺随时会给自己带来的生命危险,还得周旋于各个权力集团之中,为自己基本的利益需求做出保障。《汉书学术编年》中就曾经记载过东汉儒家制度化的弊端以及对儒学发展的桎梏,儒学知识分子“生存尤艰”。更加剧了了大儒们的困窘的还有光武帝本人喜好对于儒学的排斥,那些想身居高位的大儒只好暂且放弃儒学,投身于政治漩涡。
二、历经数载沉浮的东汉大儒
东汉王朝在公元二十五年缔造之后,历经了近两个世纪的坎坷变迁,而在东汉王朝期间数经风雨坎坷的儒家学术以及大儒们,在见证历史上最后一个姓“刘”的王朝开创光武中兴、明章之治以及永元之隆的辉煌,也见证了“戚宦之争”、董卓之乱。大儒们随着东汉步入繁华,继而面对祸乱。光阴两百载,东汉大儒们又经历了怎样的成败兴衰?
1、东汉早期如日中天的儒学
吸取秦亡的历史教训,东汉在西汉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布衣百姓的教育,董仲舒之后的儒家思想显然十分利于封建王朝的统治以及长治久安。其在董仲舒后由奴隶制的意识形态,转变为封建制的意识形态,并逐渐成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工具。在封建社会发展的长过程中,由于封建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总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作为封建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必然也要变化。
后代著名史学家曾经盛赞东汉儒学“风华最美,儒学最盛”,刘秀善于使用儒家学说为教化百姓的一种现实统治工具,从而摆脱了前代对于儒学的使用一直处于一种十分飘渺,近似虚幻的层面上。都城洛阳更是儒家私学遍地,大儒们处于东汉王朝精神向导的无上地位。
2、东汉中后期渐趋式微的儒学
历史发展到东汉后期,中央集权被豪强地主以及宦官外戚削弱,不仅如此,《后汉书》中还记载了当时土地兼并的恶化程度,导致数以万计的难民流离失所儒家学术大儒坠入如此困境的深层原因(深度好文),带来了地方的不稳定因素的增多。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还有儒学本身的局限性难以满足当时唯心主义的人们对于命运和人生等真理的探求,缺乏这方面的相关解释。战乱以及各种不稳定因素的融合,使许多士人离开学术研究的领域,背井离乡,寻求肉体的安稳之地。
还有许多在信仰中寻找出路的人便针对神学研究,从而产生了一股强大的"求真"思潮。身在其中的人们在理想与现实、真理与谬误、虚妄与真实等多方面的矛盾与对立中寻找出路,这种价值导向甚至构成了东汉思想的主要趋向。各种新思潮逐渐出现并流行,而且开始广泛传播道教和佛教如何弘扬儒家思想,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其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三、困境重重,大儒选择各异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东汉时期,佛教就对儒学形成了一定的打压态势。再加上政治方面的复杂险恶,将东汉儒家学士们潜心研究学术的追求变成了近乎奢求的美好愿望,所以也便不难理解为什么《后汉书》中所描写的“满朝儒士,学儒者寥寥无几人”的局面为什么会产生。只是历史之所以伟大,便是因为不从众者的逆行,为历史朝更好的方向而奋斗终身的人的存在。
东汉私学的兴盛促进了儒学的社会化进程以及士人群体的加速形成,只是政治动荡也影响了儒学的发展,导致了儒学的衰微。在这几个儒学发展历程中,都出现了伟大的大儒,他们或推动儒学走向更盛的繁荣,或是拼尽全力稳固儒学的稳定地位,或是不离不弃,拯救日益被东汉社会边缘化的儒学。
起推动作用的代表人物之一便是班固,他出生在声名赫赫的儒学家族,自幼便接受极其全面和系统(对于那个时代而言)的儒学教育。作为一名心怀大义,有担当有情怀的儒学世家,他在班彪去世后便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历时二十余年,终于完成这部照亮历史长河的惊鸿之作——《汉书》。虽然因为被卷入政治漩涡丧命,但是他一生著作齐身,不仅撰写了“前四史之一”的《汉书》、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他编写的的《白虎通义》,还被称作是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稳固儒学地位的大儒代表应当是马融,和班固相似的是,他们都出身名门,可以接受到优越的教育,只是也因为靠近政治,多少也被政治束缚影响。马融因为学术主张与朝廷的政治主张相左的缘故,一生中也历经数次贬谪,境遇居然差到“饥寒,无所食”。马融最为卓越的成就便是综合各家之学,将古文经学推进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统一了儒学自董仲舒以来思想体系紊乱的问题。
扶大厦于将倾的东汉末年儒学家卢植被誉为是“三国中唯一一个完人”,他熟读经学,洁身自好,是刘备的老师。卢植性格刚毅,不近女色,就连曹操也对他称赞连连,说他“学为儒宗,士之楷模”。作为动荡政权下的一名学者,他寡欲清心,全身心投入到儒学的继承和弘扬工作上,他续写的《东观史记》对东汉儒学的保留和继承意义极大,《明史》中记载卢植在唐朝时配享孔子,地位之重、名声之盛,可见一斑。
四、总结
乱世雄起的东汉王朝创造了历史上不朽的卓越政绩以及令人唏嘘的极速衰败,也培养了一批精通儒家学说的大儒们,他们力挽狂澜,统一了杂乱斑驳的旧式儒学。虽然,其中不乏投机取巧、钻营权谋的不轨学者,不过耗费二十五年编修《汉书》的班固、拥抱寂寞与黑暗的东汉末代大儒宋忠、出身显赫但是一心发扬儒学的马融……总生不逢时,但至公无私的这些大儒们,被历史逼进了死胡同,困在了学术和皇权之间。如今令世界瞩目的儒学,世代大儒前赴后继、不畏直言而来!
参考文献:
1、《汉书》
2、《后汉书》
3、《后汉书·马融传》
4、《汉书学术编年》
5、《中国知识及历史论》
随便看看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24中国文化中坚道家学术思想:被忽略的幕后操持者
- 2024-07-20以儒学精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挑战与路径探索
- 2024-07-06儒学泽被世界:中国加强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树立当代中国形象
- 2024-06-13蒋生辰八字 从山东清平到哥廷根大学,季羡林的学术之路究竟有多传奇?
- 2024-06-03当代儒学思想的演变与发展:创新与传承的探索
- 2024-06-02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方向与幸福:原始儒学的变革与启示
- 2024-05-18儒家文化的“礼”儒学的真谛是仁礼一体
- 2024-05-09明清思想转型暨纪念顾炎武诞辰41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江苏举行
- 2024-05-08儒家人文思想暨第三届国际青年儒学论坛成功举办
- 2024-05-06儒释道学术研究成果:研究对新时代人类社会发展有启示
- 2024-04-30擦亮文化品牌擦亮朱子文化学术品牌学院三玄湖畔
- 2024-04-29“朱子与闽南”文化论坛暨第五届海峡两岸朱熹陈淳学术研讨会在漳州举办
- 2024-04-26墨学与儒学争鸣的两大学说争鸣
- 2024-04-22受到一些朋友的启发,再补充两点:儒学在法学成熟之后兴盛不是偶然
- 2024-04-19儒家、道家和墨家的人生价值观,以道养生,以墨爱人
- 2024-04-19:儒家思想与中华文化的两种看法
- 2024-04-19郭齐勇:讲儒学对身为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的职务
- 2024-04-17智慧树中国儒学答案,儒家的道德意识有哪五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