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去西天取大乘佛经是什么?从佛教的三法印看本质

唐僧去西天取大乘佛经是什么?从佛教的三法印看本质

【混沌世界】唐僧去西天取大乘佛经是什么?从佛教的三法印看本质(点击观看视频节目)

在电视剧《西游记》中有一幕,云游老僧问玄奘:刚才你宣讲的是小乘佛法,可会大乘否?玄奘回答:如今东土佛法皆是小乘,未有听闻大乘佛法

这老僧是那观世音菩萨所化,所提及的大乘佛法是什么呢? 如果按电视剧中的逻辑,那大乘佛法要高过小乘。但实际上两者并无高下之分,而这一期的话题 便是大、小乘的由来及其理念区别。

首先从名称说起 “大”与“小”是指佛法理论范围,而“乘”这个字是比喻“车程”或“行程”,即大行程和小行程,释迦牟尼创教并未分大小,而其自身境界是由小至大。

哲学理念本就没有特别清晰的界限,只有根据特定条件才可做比对。这里使用的是最通俗的解释, “小乘”认为修行是个人行为,是以自我完善与解脱为目标,从了生死为始,离贪爱为本,灭尽身智为究竟的出世理念。僧众可通过学习经文佛法,经历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四个阶段成就“罗汉果位”。 由凡人至“辟支佛”,小乘派以释迦牟尼为教主,只认其是为唯一佛。

“大乘”是在小乘后诞生,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的“六度”法修行,秉持佛法慈悲、普渡众生。以佛法救世建立净土为目标,修正经历无数生死,经历千百劫难,以“摩诃般若”大智慧,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觉。

所以除了自身修行,更要以救众生为愿景,最终得证“菩提萨陲” 意为觉悟有情,道心众生,亦称“菩萨果位”。大乘教徒所信三世十方诸佛,以释迦牟尼如来佛为其首。

小乘中我们最熟悉的是十八罗汉,但这是误传 其实根据《法住记》记载,只有十六罗汉,该经唐代高僧玄奘翻译过来,但后来流传中又加了两位,成了熟知的十八罗汉。由于我国大乘佛法流传广泛,所以菩萨更为有名,如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大势至菩萨、弥勒菩萨、地藏菩萨、药王菩萨等等。

为什么我说大乘是在小乘之后出现呢? 这其实是从哲学发展的逻辑上得出的,哲学是先自身后及他人的过程。而实际证据也有,那就是“大乘”这一词最早是出现在小乘佛经《阿含经》中。就像前面所说,佛法一开始并不区分大小,只是后来因理念上的区别而做了区别,所以也没有什么菩萨高于罗汉,或者大乘强于小乘固有思维。这么计较问题的都是俗人,是不懂佛法的,违背了“三法印”中的“诸行无常”。

实际上大乘、小乘几乎是同时传入我国,且中原地区是以大乘为主,并不像《西游记》电视台词所说,中土没有大乘佛法,而把大乘佛法传入我国的是那达摩祖师,其为中华佛教禅宗始祖。

菩提达摩是南印度人,原名菩提多罗,生于公元386年,种姓刹帝利,传说为南天竺过香至王第三子唐僧去西天取大乘佛经是什么?从佛教的三法印看本质,出家后修行大乘佛法,师从般若多罗大师。我国南梁时期公元520-526年间,菩提达摩由印度航海至广州,抵达后便开始宣扬佛法。而西游记的背景是在唐代,那时已经是隋朝统一南北之后的事了。

佛教传入我国并非一人一事,更不是哪一个方向,最早记录是在西汉末至东汉初,约公元一世纪左右,当时有两位传经人,安世高和支娄迦谶,安世高所翻译传扬的是小乘佛经,而支娄迦谶则是大乘佛经。不过在后来的发展中,大乘佛教的规模压过了小乘,当然也有将两者整合起来的分支派系。佛教传入后对于我国的哲学发展影响很大,等到了隋唐时期 天台宗、华严宗等本土理念形成,已经无法用大、小乘的框架来简单分类了。

从地理上来看,以我国为中心向外扩散 至日本、韩国、蒙古等佛教多是大乘架构,而泰国、缅甸、滇传是小乘架构,但具体到细节方面 又无法去定性 其实也无需去定性。

我国老庄思想为道家,佛教哲学在流传中与之交融,所以我国的佛教与其他地方大不相同。有日本学者木村泰贤指出,中国佛教流于理论层面,实践者很少,所以不论大乘、小乘都算不上“正统”。 甚至可以说,我国的佛教表面看起来有大乘之象,实际却是小乘行为。

唐僧去西天取大乘佛经是什么?从佛教的三法印看本质

这种行为是什么样的呢?就如我查找资料过程中,诸多说法和解释都有其根源。但看过之后又迷茫起来,直到认为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本质的修行体悟 ,而不是去纠结出自那一派系,纠结孰优孰劣。

拿我个人来说,我最早接触佛经是因为奶奶,她从寺庙里带回经文,但因年老看不清字了,就让还在上小学的我读给她听。那经文内容我早就忘记,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里面有不少繁体字,这导致我经常翻阅字典,后来又因此对传统文化有了兴趣佛家哲学文化精髓,甚至还曾装模做样背过《心经》。

从本质上来说,经书是指导类书籍,用来记载前人的修行体悟,帮助后来者少走弯路。但在宗教流传中,经书加入了很多“咒语” 以增加其神秘感,到后来经书成了象征性的东西,比如丧葬请人念经。如果理解了本质就会明白经书是给活人看的,是用来指导修行,并不是其他用途。

在理解这层逻辑后,看看那些光会背经,却从不去理解经文意义,探究哲学思想的人是多么的可悲。

佛教作为理论哲学大宗教佛家哲学文化精髓,自是有一套终极印证体系,用来判断是不是真的“佛”法。这个理论叫“三法印” ,需知不论任何经文或学说,只要与三法印契合不了,就不是真正的佛法,这三法印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诸行无常”不难理解,意为世间事没有常态,世间人没有常行,所谓常态是一时之态,或会瞬息改变。求长生不死,求太平永世,皆非无常。只有了悟“诸行无常” 理解无常是基础,才能看清现实,进而看透得失、是非、功过、情欲。一旦理解了这些,便不会因改变而痛苦,因为这便是无常。

“诸法无我”其中“法”的意思是指方法、想法,所谓存在于“法”中的“我” 并不是真正的我,甚至存在于其他人口中的我,也并非真正的我,过去的我不是我,未来的我也不是我。因为执着而生一切念,唯有放下我,才能明白“诸法无我”。

“涅槃寂静”涅槃是指灭除一切痛苦和安乐,是圆满的寂静。若单纯认为涅槃是死亡那是浅了, 众生在轮回中受苦,唯有彻悟涅槃境界,使自身死而不复,不生则不灭,永得寂静。所以修佛修的不是永生,而是涅槃。

这“三法印”高于佛经本身,是对佛教所有行为的定性准则,在了解它们后能得出佛法最基本的理念“空” ,诸法无常是空,诸法无我是空,涅槃寂静是空,这种“空”不是想象的空,是“真空”,是由心及行的空。

照这个逻辑再去看求神拜佛,求的是什么? 拜的是什么呢? 还有另一词“佛系” ,被人们误以为不作为,或不上进为佛。实际上那并不是,对于佛来说,就不存在“佛系” 因为一切皆为空。

空这个概念在哲学思想上难形容,但在数学上却很直观,零便是指什么也没有,不存在任何数的时候,就以零来表示。在理解了佛教核心思想后,便能进一步明白佛所说的“解脱”是什么意思。

人可以理解一个事物的存在,却很难理解其不存在唐僧去西天取大乘佛经是什么?从佛教的三法印看本质,所以佛教用了很多办法来解释“空” 。不可否认,如果使自身思想真正达到“空境”佛家哲学文化精髓,那便不会再有痛苦,不会再有情欲,一切将归于寂静。

但这种思想过于“绝望” 它否定了一切,甚至它自身的存在。相比之在“空”之前,还有一个“有” ,它起源于中华文明早期的黄老思想,统称其为“道”。 相比佛门的“空”性, “道”却是哲学思想的另一境界。

好了,这一期至此结束。下一期给大家带来我国本土宗教“道教” ,如果对此感兴趣的话可以关注我,也可以在评论中友善讨论。我是混沌,我们下期再见。

唐僧去西天取大乘佛经是什么?从佛教的三法印看本质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