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君子的修养有两个部分,才谈得上人格
对现实的关怀反思,对英雄的敬仰崇拜,对人道的追寻布施,对人性的完美塑造……儒家思想十分看重个人的修心养性、品格塑造。
孔子主张以道德治天下,他说:“道之以政、齐之有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在耻且格。”(《论语·为政》)要求以仁义之道作为个人生活乃至为政的准则。但由于各人道德修养的不同、道德境界的差异,就有“君子”与“小人”的区分。士、仁者、贤者、大人、大丈夫以及圣人等观念属于“君子理想”范畴。孔子认为,君子的修养有两个部分,一是学习“诗书六艺之文”,二是躬行实践。“六艺”包含礼、乐、书、数、射、御,孔子尤其看重对“艺”(非后世的艺术)的掌握,并在《论语·泰伯》中指出仁人君子的成才之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君子在志道、据德、依仁之外还要“游于艺”,在游息观赏娱乐中使身心获得全面自由。这一思想是孔子对理想人格、自由人格的充分表述佛家文化的理想人格读后感南怀瑾老师:君子的修养有两个部分,才谈得上人格,主张人的全面发展,在驾驭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同时获得主体的全面解放。只是这一思想在后来被扭曲、遮蔽了,人向规范化的仁道礼仪走近时,远离了心灵的自由空间。
人格是人的精神属性而非生理属性,是人的超动物属性而非动物属性。只有在食、色之上另有追求,另有坚持,另有作为,才谈得上人格。儒家提倡的“以仁为人”就是对超越生理需要的精神追求和人格力量的高度抽象。实际上,“君子”的人格要求和显现就是“仁”的人格化。孔子对“君子”的境界规定非常高,仅次于可望而不可即的“圣人”。《论语·述而》:“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他认为,真正的“君子”必须在“文”“质”之间配合得恰到好处。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所谓“文”,指作为历史成果而保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正如司马光说的:“古之所谓文者,乃诗书礼乐之文,升降进退之容,弦歌雅颂之声”(《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六十《答孔文仲司户书》)。所谓“质”指人内在固有的和坚定的伦理品质。“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论语·卫灵公》)因此,孔子认为君子只有“质”还不行,还必须有“文”的形式教养,将外在形式与内在品质高度融合起来南怀瑾老师:君子的修养有两个部分,才谈得上人格,才可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孟子对先秦儒家“君子”理念作了进一步延伸,即注重内心修养,发展“仁”的内在机制。他在《孟子·离娄下》中指出:“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佛家文化的理想人格读后感佛家文化的理想人格读后感,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他认为“君子”应时刻以仁与礼来“反求诸己”“为仁由己”,从精神上把“仁”化为自己的内驱力和社会实践。
而荀子则注重外在道德规范对君子的陶铸作用。他的《劝学篇》实是“君子之学”:“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他认为,“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要求重建社会秩序,重铸道德修养,强调“治气养心之术”,“博学而参省乎己”,从“外铄”上强化人格完善。
儒家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注重人格的全面发展,不仅从外在的“礼”(即行为规范)向理想人格(即“君子”“贤达”“圣人”等)的形式(“文”)趋进,而且更重要的是从内在心源上同“仁”(即主体意识的崇高化、道德化、价值化)相契合,从而达到文质彬彬、善美融合的理想境界。这一思想为中国艺术表现善和美的形象提供了理性范式,也为揭示人的复杂性开创了一条艺术道路。不仅作家艺术家笔下的人格有分裂错位特点,而且创作者本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所表达的主旨、情感和思想,也往往呈南辕北辙、极难相融的态势,“文不如其人”的现象,古今中外比比皆是。这说明,要想达到儒家提倡的理想人格,其路漫漫而修远兮,也反证人格修养之于作家艺术家之重要与迫切。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内外兼修、文礼融通,立德立己、铸魂铸己,成为新时代攀援登峰的文学艺术家,努力创作无愧于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李明泉)
随便看看
- 2024-07-29国学经典弟子规为何被指伪国学?徐晋如痛呼其为毒草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梁氏国学功底深厚,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比较,探究先秦政治思想
- 2024-07-25传承国学传统文化:儒道释三家思想精髓与做人标准解析
- 2024-07-14今日头条、百家号精选十部必读国学经典,领悟古人智慧,提升自身修养
- 2024-07-12道家圣人与儒家君子的本质区别:智慧与德行的不同追求
- 2024-07-02品读十句最具智慧的国学精语,领悟中国人的品质与内涵
- 2024-05-15安徽三祖禅寺住持上宽下容大和尚出席旃檀禅林讲堂
- 2024-05-13南怀瑾老师:《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
- 2024-05-10(国学讲堂)国学百家讲堂,希冀站在历史的高度、21世纪的视野
- 2024-05-08春节的第一天叫“初一”国学大师南怀瑾《易经》
- 2024-05-05南怀瑾老师:佛教的生死观就是苦的体现,不再受生死轮回之苦
- 2024-05-04南怀瑾老师:“六神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2024-05-02南怀瑾老师:儒家所讲的修养文化修养,首先是文化知识的提高
- 2024-04-30南怀瑾老师:学佛人首先要明确的认识“佛”
- 2024-04-29南怀瑾老师:一生得法传法的四句禅语,句句开悟
- 2024-04-29南怀瑾老师:佛教是宗教,亦是哲学?什么是真?
- 2024-04-28南怀瑾老师:道家的“保身”还是杨朱的贵身
- 2024-04-25南怀瑾老师:儒家思想在政治哲学方面的贡献和贡献
- 2024-04-22南怀瑾老师:儒家思想的本质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