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何为活着,我认为能思考,就是活着
南怀瑾老师:何为活着,我认为能思考,就是活着
我惧怕死亡,因为死亡本身毫无意义。所以,与其说我惧怕死亡,倒不如说,我惧怕毫无意义。
何为死亡
人的想法,或者说行为都来源于其本身经验的积累,人类无法获得超出自身经验之外的认知。因此,从自身经验而谈,花开了会谢、潮起了会落佛家生死观的哲学思考,有始有终是这个世界、这个宇宙永恒不变的真理。(ps,当我们认可这个说法的时候南怀瑾老师:何为活着,我认为能思考,就是活着,其实就已经否定了稳恒宇宙的存在。)人是这个宇宙的微小分子,自然也逃不过宿命。有始自有终,也符合世界最基本的守恒定理。
死亡是一种神奇的状态,这一点毫不怀疑。比如假设人活着有两种状态:开心或者难过,这两种状态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即便引入量子力学,也仅仅变成了“在打开之前,他或许是开心佛家生死观的哲学思考,或许是难过,但打开以后,依然能得到一个确定的答案”。但死亡不同,它本身就不存在任何状态。它是所有虚无的集合,也就是所谓的“空”(所以,我对于很多人说什么死了的人到那边要开心啊,或者什么解脱啊什么的,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当然我本身也并不抗拒,只是觉得,人类真的很有趣。Ps,我非外星人)。
何为活着
所谓活着,是相对于“死亡”这一状态,但每个人,亦或者是某群人与某群人之间,对于活着有着不同的理解,当然,不同的理解来源于其自身成长经验的累计。所以,下面我要说的,仅代表能被代表的人。何为活着,我认为能思考,就是活着。庄子有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从小到大,语文写作课上,老师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生命有限,你不能增加它的长度,但可以增加它的宽度,人的一生不过百年,实在是“渺沧海之一粟”。为什么能思考就是活着?因为思考,可以增加生命的宽度,虽然也许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知识本身就毫无意义,他不能增加我们的金钱,不能增加我们的生命,甚至不能增加我们的快乐值和幸福感。”(所以,杞人忧天本质上是一个关于思考的故事,我们却嘲笑他的思考,何尝不是一种反智?),但思考,可以让我们看见先人的足迹和智慧,上文虽然我引用了孟子的“知无涯”,但我始终相信,知识的总量在某种程度上有上限的,只是后人很机巧的用了另外一种表达方法,但基本的逻辑不变。(这一点应该毫无疑问,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在说孔孟之道,依然沐浴在古希腊哲人的光辉之下。)
活着才能思考,这是我认为,活着的最大意义。但活着也不止步于此,比如只有活着,我们才能感受山川河流,感受风雨雷电,感受这个世界的荒芜与热闹。无论这世界变成怎样,只有活着,才能经历,才能拥有。也只有活着,才能感受到爱和一切。
何为灵魂
很多人试图为生命赋予一种神奇,比如人拥有灵魂。那么,灵魂是什么?如果它是物质,我们不妨假设一种最极端的状况:掉入黑洞中的人。我们说死亡就是人的灵魂离开了肉体,那么问题来了,灵魂是如果从黑洞中逃逸的呢?要知道连光都无法从黑洞中逃逸(霍金辐射自动站一边)。那么,灵魂就不可能是物质,那是什么?是以太吗?所有的证据都表明南怀瑾老师:何为活着,我认为能思考,就是活着,灵魂并不存在。
谈谈“空”
说到“空”,是不是很容易想到“佛教”。讲道理,我觉得我没什么资本来谈“佛”佛家生死观的哲学思考,只有一点点浅薄的理解。
首先我认为,佛教并不是宗教。因为我觉得乔达摩·悉达多并不是创立了一种宗教,而是一种哲学。而他所谓的追随者,其实很难能理解或者说能看到乔达摩·悉达多所想到、所看到的那些东西,而是一代一代被口述和文字传承了下来,鬼知道这样的传承最终造成了多大的谬误,但显然,后人被前人的理解束缚住了。理解乔达摩·悉达多,我认为并不是阅读所谓佛教的经文,而是从更高的层面来达到互通。当然,并没有说现在佛教的人都是伪佛教。就好像我们所说的“空”,佛教认为人活着就是在修炼自身,而修炼的目的是什么?是要达到“空”。如何完成从修炼到“空”?人只要活着,就有欲望,就不可能达到“空”的状态,所以,答案显而易见。但是不是死亡就能一定能达到“空”?当然不是,那不然还有轮回和转世呢?懵了吗?其实道理很简单,活着就是修炼,修炼到一定的境界,死了以后自然就能达到“空”,如果你的修炼不合格,死多少次都没有意义。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释迦摩尼”?答案显然也是否定的。人有七情六欲,你说,我很牛X,但一情尽,或者一欲空。最多也就是个达摩。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其实没有佛教所谓的“空”,“空”也依然存在。上帝不喜欢复杂,所以他拿起了奥卡姆剃刀,把佛教的“空”斩断,只剩下了真正的“空”,也斩断了轮回。
所以,说了这么多,所谓我的生死观:死亡就是“空”。但我不喜欢“空”,因为我思考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不管过去、当下还是未来,我都热烈的活着。
随便看看
- 2024-08-12中国传统文化之民间艺术剪纸:瑰宝与奇葩
- 2024-08-12剪纸: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瑰宝,民间艺术的镂空之美
- 2024-08-10法学院党委:以党建促发展,推动学院各项工作稳步前行
- 2024-08-10第八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 21 世纪,依法治国和政治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 2024-08-10老子的大智慧及其现代意义:儒道互补与中华文化的发展
- 2024-08-09小六壬预测术:中华传统数术文化的瑰宝
- 2024-08-0760 甲子:天干地支的独特文化与计时方法
- 2024-08-05德艺文化创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审核问询函的详细内容
- 2024-08-05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2024-08-04地方特色小吃:传承地域文化与代表当地人情风俗的美食瑰宝
- 2024-08-04书法的文化意义与社会功能:中国文化的道、礼、和
- 2024-08-04少林寺 4.52 亿郑州买地,进军房地产?真相来了
- 2024-08-03海派文化新论:梳理海派文化脉络,领略独特内涵
- 2024-08-03深入探究三教文化:儒、佛、道的融合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 2024-08-0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及对企业经营的启示
- 2024-08-03深入领会红色文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
- 2024-08-02中华善本再生性保护网络传播活动:古代典籍的珍贵传承与保护
- 2024-08-0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 2024-07-31丁耘老师带领同学研读梁漱溟著作,探讨中国问题与人生问题
- 2024-07-31风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精髓与适中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