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国佛学思想的精华与当代世界文明建设的关系

研究中国佛学思想的精华与当代世界文明建设的关系

10月29日上午,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所举办的“虚云”讲座在北大生命科学院大楼报告厅开讲。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方立天先生为在场的听众阐述了中国佛学思想的精华与当代世界文明建设的关系。

佛学博大精深,世界文明建设也不是一个微浅的议题,方立天先生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从“中国佛教思想的特质”、“佛教思想的精华”与“佛教思想的现代意义”三方面对此议题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阐发。

“研究中国佛学思想的基本特质和精神是研究其思想精华的前提。”方立天说到此,顿了顿,脸上是一片沉思,“因此拟用三对比较,来揭示佛学之特质与精神。”

方立天表示,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有其独特之处。与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其他世界宗教相比,世界观上研究中国佛学思想的精华与当代世界文明建设的关系,前者为缘起论,后者为创世说;方法论上,佛教在终极世界观上是无神论的,而信仰实践上是多神的,基督教伊斯兰教则是严格的一神制;价值指向上,前者崇内力自力,后者则信外力上帝。

而中国佛教作为儒释道三教之一,相对儒道二教,方立天也归结了其特色。儒道重生命的快乐与痛苦,而佛教重生命苦痛,以及寻求解脱的方法;儒教重今生,道教重长生,佛教则重生死;儒家重人本,道家重自然,而佛教则重解脱,以达到更高层次、更加理想的生存状态。

就因为有这样的区别,在之后的观众互动中,方立天也针对观众的提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中国综合国力上升的情况下,要想实现价值观的‘馈赠’——就是你爱要不要,而不是价值‘输出’,‘输出’这个字眼太有‘野心’——就应该将儒释道三家结合”。

在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的差别的问题上,方立天说:“我认为,中国佛教是印度佛教的再创造与再发展。”——中国佛学融合了中、印精英学者的生命智慧,表现出“明显的中国特色”,同时,相对于印度佛教的出世,中国佛教则表现出强烈的入世倾向。“这是很不同的一点”,说到这里,他的脸微微仰起,露出了沉思后的笑意。

在之后的演讲中,方立天又告诉大家,矛盾可以归为三点:人与自我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并结合河北保定“我爸是李刚”等社会事件来说明这一问题,在激起一片笑声的同时,也引人深思。

在演讲过程中,方立天几次加重语气佛家思想对人生的意义,强调了缘起论为佛学的根本观点。他认为,缘起论包含了‘关系’和‘过程’两个重要理念,逻辑地肯定了世界的多样性和多边格局,由此必然提倡多边合作、和谐共赢,否定自我中心和单边主义的主张,这是佛学的一大现代意义。而在他看来,因果论则是佛教的核心理论,强调的是个人主体性的道德责任与规范佛家思想对人生的意义,有助于建设社会良好风气。

“佛,就是觉悟者。教人智慧,是佛学的使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就是方立天对“求智修善”的解读。它从根本上说是有利于个人道德操守、社会秩序稳定以及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利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和谐世界建设的。

紧接着他由“人人皆有佛性”,言“人佛平等”,引出佛教平等观是基于缘起因果等的学说,意味着相互尊重相互宽容,消除人类中心主义。同时又笑言“我看释迦摩尼知名度还不如观音”,解释了为何慈悲观念深入人心的原因——缓解弱势群体的痛苦,给予希望。

“以恐怖分子为例,暴力是令人惋惜并谴责的。”方立天从中道即不走极端适应变化方法论基础,给了现代社会以谈判协商而非暴力冲突解决矛盾的建议。他也指出研究中国佛学思想的精华与当代世界文明建设的关系,按照佛教圆融观,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多元化的统一整体,在地区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形势下,保护各国和各民族的文化特性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魏道儒为方立天的演讲做了“时代性”、“丰富性”、“真实性”和“启发性”的评议,并以观众互动的方式结束了本次讲座。

相关链接:方立天佛家思想对人生的意义,1933年生,浙江永康人。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宗教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杂志主编、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中国佛教协会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