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文学网佛教经典之繁琐,烦恼就会跟着来

晶羽文学网佛教经典之繁琐,烦恼就会跟着来

请介绍六祖慧能的五个智慧名言?,让我们来看看晶羽文学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欢迎收藏转载。

请介绍六祖慧能的五个智慧名言?1

唐代高僧六祖慧能,是中国佛教界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是中国禅宗第六祖。他创立的南派禅宗成为了中国佛教千年以来的主流。在中国人的佛学著作中佛家的智慧就是哲学,只有慧能的《六组坛经》被称为“经”。现代国学大师陈寅恪称赞六祖:“他提出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思想,一扫往昔佛教经典之繁琐,使佛学智慧更清晰”。

惠能真身像

本文介绍《六祖坛经》中的五个智慧名言。

一,“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

修行的目的就是研究人生的道理,提高自己的智慧,以至最后能够看透人生和世界的本质。如果愿意出家到庙里修行,因为环境很清静自然是好事。但如果在尘世的生活中一边学习佛家智慧,一边总结生活和社会中的各种人和事,提高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认识,也有利于更好地理解佛家经典的智慧。所以,修行不一定必须出家,在尘世的生活中也可以成为高智慧的觉悟者。

二,“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

都是因为邪念来了,才产生烦恼。正念来了,烦恼就会消除。比如,贪多、憎恨、痴迷等思想来了,烦恼就会跟着来。知足、宽容、明理的思想来了,烦恼自然就会消除。

三,“烦恼即菩提”

当烦恼来了以后,会促使我们思考烦恼为什么来,应该怎么解决。当我们认清了烦恼的来源消除了烦恼以后,就有了一个小的进步。所以,烦恼是帮助我们进步的素材,就是菩提。

四,“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晶羽文学网佛教经典之繁琐,烦恼就会跟着来

总想求佛保佑是普通人的做法。达到相当高智慧后,就没有必要祈求佛爷的保佑,而是主要依靠自己。领悟佛家道理也是一样。达到相当高智慧以后就不能再依靠老师等外界条件,而应该主要靠自己。

五, “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若悟,众生是佛”

迷惑的人,即使佛站在面前,他还以为是普通人。而已经开悟的人,认为众生人人都是佛。

六祖坛经

■总结:六祖慧能讲:“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能看懂了社会众生佛家的智慧就是哲学,就是看懂了佛性。

佛法都是在生活和社会中总结出来的,讲的都是人生中的道理。比如,佛家讲的因果报应,说的是生活中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佛家的“贪嗔痴慢疑”讲的是人生活中的烦恼是怎样产生的。佛家的“诸行无常”,讲的是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不是恒常的,等等。所以,要想学习佛家智慧只靠着跟老师和佛家典籍学习是不够的,在生活中注意总结各种人和事物的规律,比跟老师和佛家典籍学习更重要。

晶羽文学网佛教经典之繁琐,烦恼就会跟着来

请介绍六祖慧能的五个智慧名言?2请介绍六祖慧能的五个智慧名言?3

佛说:放下!可你放不下。为何?因为那里有你的得失利害!

你执着于此,不可自拔,你让它占据了生命的大部分。于是,你看不到美景山色佛家的智慧就是哲学,尝不出人间至味,也抓不住这大千世界的至情温暖!

佛说放下,不是放弃!家庭、事业、亲情、爱情、友情?你需要放下的,仅仅只是你的执念而已!六祖禅师: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我们需用心参悟。

放下,即得到!放下,而不放弃。

晶羽文学网佛教经典之繁琐,烦恼就会跟着来

历史上那么多禅师,修习的僧人,为何六祖慧能能成为大德高僧?成就佛家大智慧?因为他深刻悟得了人生的真谛,世间的因果,以及佛教的灵魂思想。

说白了,佛再厉害,还得人来做,离开了人,也就没有了佛。六组很智慧的通晓这点。那我们俗人怎么做佛呢?在六祖《坛经》中,僧法海,初参祖师(即有一名僧人名法海,初次见六祖慧能,向六祖请教)。

问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请教六祖,我们普通人的心,怎么是佛呢?)。

师日: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虽然短短的几句话,却道出了佛学的真谛和佛教的智慧。在这个问答中,六祖的回答非常重要,也非常富有睿智的洞见。通过这几句话,六祖让我们明白,因为我们每人都有心,却不知怎么用,所以成不了佛。想成佛能明白六祖之言,做到即佛。

晶羽文学网佛教经典之繁琐,烦恼就会跟着来

六祖上面几句话的含义:

前念不生即心——指清静之心,当我们没有杂想之心,这个心是指所有人,包括你,我之心,令其清静。前念不生,就是保持清净之心,保持本真之心。

后念不灭是佛——说的是当普通人的心没有杂念,保持清静无想之态,这时候如果心自动,生出念头晶羽文学网佛教经典之繁琐,烦恼就会跟着来,乃是真心自性起念,此心此念乃慧念,智慧自然流出。也道出了真空不空,不是玩空,有智慧随时而出,不由人想,自然而然。

成一切相即心——心灵如同一个宇宙,可以容纳万物,接纳一切事物,这就成一切相。人是个复杂体,可以折射外界的一切,人的心理折射着你的世界观,价值观。心静晶羽文学网佛教经典之繁琐,烦恼就会跟着来,性空,不着万物,镜子乃空无一物,镜子如心,当照万物,即显万物,此功能被我们称之为神,为灵。照万物又不带一点自己的自私杂念,不动心思。

离一切相即佛——物体离开镜子,镜子又空空如也,不存一点物质在其中,人心如镜,物走即空。我们说,来的都是客,人走茶就凉,过后不思量。做得到已近道了。心应万物,而又离万物,即看见金银财宝,美女等美贵之物,心不动杂念,没有杂想。金银财宝,美女离开,心又空空清静,心不思不想,事来则应,事去不留,本心自存,无个人私心杂念。所谓直心养道,直心即不思量,没有杂想之心,心应万物,而心不为外物所捕获,不为他者所奴役。心念,应万物而无万物。

结语:

佛祖云,拟议即乖,校量即错指此。万事都不走心,不着心。不思量动用世界观,保原本之心,无尘念,心性自明。无烦恼,静看起落。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