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是重智慧的民族,但聪明和智慧还是有差别
中国人是重智慧的民族,但聪明和智慧还是有差别
原文:自然阁文化传媒
中国人是一个智慧的民族,但智慧和智慧还是有区别的。
正如道家所说,阴谋和阴谋是一样的。道家不提倡阴谋论。阴谋太严重了,不能害人害己。这是上帝的禁忌,通常不会持续很长时间。智慧对他人也是非常有害的。智慧不一样。智慧源于一颗无私的心。
一般来说,有些人很擅长做生意来赚钱。如果他们过多地损害他人的利益,那都是聪明的中国人是重智慧的民族,但聪明和智慧还是有差别,而且往往不是长期的。世界上的一切都随它去,包括金钱。智慧,源自一颗无私的心,才是真正的智慧。不管金刚经怎么说,你一定要有最高的心。老子的道德经说没有无私。就是这个意思。
很多学者都是靠大脑来研究佛法的。
其实,不管你怎么学,你还是不了解佛法,甚至对佛法的误解很深。佛法是教给心大的人,心大、利益他人心的人自然入佛道。
很多人问如何开启智慧。当你想利益众生时,开智慧是很容易的。是无私的心使人对智慧敞开心扉,此时的智慧才是真正的智慧。否则一切都很聪明。
当今社会,水火两难。水的烦恼是人太聪明了,尤其是在商业社会。在利益面前,人们往往会做很多有害的事情。这很聪明。事实上,商业之道在于稀有商品的供应。如果这个项目很小,它会很有价值。有商业头脑的人使用这种方法。但很容易偏离大道。许多人类的发明已经退化了许多人类的本能。这是科学现在需要反思的。
佛法的智慧在自性中开启。不是从外面学来的。
智慧是宇宙中的一种能量。如果你能接受它,你就会开启智慧。古印度人观察到中国人是重智慧的民族,但聪明和智慧还是有差别,人有 72,000 条静脉,它们是看不见的。当这些通道打开时,可以接收到宇宙的所有信息。智慧开启。人们要如何打开这条脉络,取决于一个无私的人。人心有自私的地方,身上的脉络有结,你的智慧无法开发。
如金刚经所说,发菩提心救度一切众生。就是打开人的所有脉搏,你的智慧自然会发展。诚心说是,天地与人体相通,一切智慧皆得。或者你打开多少佛家怎么开智慧,你就获得多少智慧。这是真正的智慧,不是小聪明。
这句话与许多现代大师所说的完全不同:“你必须多听经,才能开智慧”。听经就是懂得思考。如果是开悟的人说的话,一定是佛的本意,就是去贪、瞋、痴,增加人的阳气。但是如果没有开悟,人会增加贪、嗔、痴,反而容易增加人的阴水。
你看很多学者,他们明白很多教义,但他们都属于阴水,他们很聪明。我一直鼓励大家多背诵原创经典,比如佛教、道德经、黄帝内经。这些都是生活的东西。有一种火的力量佛家怎么开智慧,可以将阴水加热成阳水,意味着自私变小,无私增加。
当佛教祖师们谈到他们的证悟状态时,他们觉得自己有很大的光明。不仅是族长,普通人开悟了也会如此。在现代,王凤仪是一个善良的人。他致力于救人,信奉上帝。当他开悟时,他正在走路。当他晚上走在路上开悟时,他觉得黑夜如白昼。这是因为体内通道的开放。这是真正的智慧。
《楞严经》说,杀、盗、邪,盗为盗心,妄为骗,皆属阴水。只要没有开悟,每个人都有一颗偷盗的心。现在很多人学佛后,都想向财神爷求财,所以要小心偷窃。如果你努力致富佛家怎么开智慧,你就会变得富有。为什么一定要发财致富。不努力就可以致富吗?偷走你的心就能致富吗?所以相信上帝。
随便看看
- 2024-08-12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的传奇人生
- 2024-08-11探究僧官系统的世俗化:从机构建制到任官模式的演变
- 2024-08-09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及制度的影响:冲突与融合
- 2024-08-08探究中国佛教在越南的传播历史及中华文明的影响
- 2024-08-04北京大学:优秀学子的梦想之地,哲学系的独特魅力
- 2024-08-03深入探究三教文化:儒、佛、道的融合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 2024-08-02王颂: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其佛学辞典研究成果一览
- 2024-07-31丁耘老师带领同学研读梁漱溟著作,探讨中国问题与人生问题
- 2024-07-22佛教思想的核心戒定慧,其起源与释迦牟尼的生平及影响
- 2024-07-22佛教思想主张众生平等,业报轮回劝人弃恶从善
- 2024-07-21佛教思想的核心内容及教义角度的归纳
- 2024-07-20敦煌莫高窟画中有话系列赏析:领略千年佛教艺术的魅力
- 2024-07-20红木家具与工艺品:北宋大才子苏东坡的佛教渊源
- 2024-07-18佛教文化中的因果定律:善良是否有回报?
- 2024-07-17七步莲花:佛陀的诞生与佛教的起源,探寻古印度的宗教奥秘
- 2024-07-17因果报应真的存在吗?心理学研究揭示行善能延长寿命
- 2024-07-17慈悲为怀与因果报应:探索佛家思想中的人生哲学
- 2024-07-15儒教、佛教、道教:三教传统宗教的特点与影响
- 2024-07-12人生迷茫时,佛教智慧能否带来解脱与快乐?
- 2024-07-05佛教养生理念与方法:修心养性,从心开始,追求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