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哲学文化精髓 雅安人迁徙到印度的印得斯河(图)
佛家哲学文化精髓 雅安人迁徙到印度的印得斯河(图)
佛教起源于印度。但是目前佛教在印度的地位不容乐观,拥有十四亿人口的印度目前的佛教徒只有几百万。这需要从印度的起源说起。印度的历史许多时间存在断裂不太好拼接。缺少连贯性并常年纷争不断,匈奴人蒙古人常年侵扰。历史学家称最早发现的印度文明是生活在印度北方的阿富汗雅安人游牧到印度后建立起的政权。印度当地南部存在着原始土著部落达罗维安人。雅安人迁徙到了印度的印得斯河也就是今天的印度河附近繁衍生息,后开辗转到今天的印度圣河恒河附近开创文明,雅安人压迫土著的达罗维安人,认为达罗人是低等文明。雅安人开始确立阶级婆罗门就此诞生。今天的印度仍然有种姓的区分,最高等种姓依然是婆罗门,刹帝利次之,吠舍再次之,首陀罗最低是奴隶的种姓。雅安人时期的婆罗门基本都从事着行政,祭祀之类的高贵职业,就像我们今天从事公务员的职业一样,趾高气昂社会地位高,阶级划分十分严格。并且婆罗门种姓成立了婆罗门教,这也是印度教的前身。因为后来由于信奉伊斯兰教的政权侵入,婆罗门教被严格禁止,导致了该教的没落与分裂。好在后来婆罗门教徒们重新崛起,演化出了印度教,目前印度教是印度的最大宗教,全印度三分之二的人都在信奉,与信奉伊斯兰教,耆那教,佛教,锡克教的印度人共存于印度,所以说这个国度是有深刻宗教信仰的国家。后来一些人不满婆罗门教严格的等级划分,创立了皆因教。皆因教宣扬人生而平等,不存在阶级,统治与被统治这种压迫。并且我们熟知的转世轮回就是在皆因教中首次被提出的,这是个很有想法的提案。皆因教说今生享福是前世修来的,而今生活着的意义就是修来世,要求信众们苦行,苦行僧就是这么来的,在印度能看到一些人赤身裸体的把手举高高说是在修行。苦行就是自己给自己制造贫困艰苦的生活状态,磨炼自身意志。说白了就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不能坑蒙拐骗偷,喝酒吃肉男欢女爱的都不行。今生越苦,来世越幸福。渐渐演化出宗派有云衣派就是裸体不穿衣服,白衣派就是穿一身白袍。
在尼泊尔与印度的边境喜马拉雅山附近有一个部落叫做释迦部落,部落首领称净饭王,他生了一个儿子立为太子,这个孩子叫做悉达多。悉达多每天眼中充满了惆怅,他每天考虑的问题都是一些哲学问题,列如人为什么会生老病死,人为什么活着。要按今天的人看这人精神不好总是想一些稀奇古怪与自身毫无关系的事情,看什么都用悲天悯人的眼光去看,有点不积极向上。十九岁的时候悉达多取了妻子耶输陀罗生了一个孩子叫做罗睺罗。在为自己的孩子罗睺罗庆生完后悉达亚趁着皇宫的人酒醉跑出了部落,留下话让下人转告皇室自己修道悟道去了佛家哲学文化精髓 雅安人迁徙到印度的印得斯河(图),不回来了,别等我了。他的父亲净饭王差点疯掉,自己的儿子跑了,这皇位以后传给谁,倒了八辈子血霉生这么个儿子。悉达多的妻子听了也很难受,但是她有心理准备,悉达多不止一次的与她说过这种想法做足了思想工作,许多人感觉无法置信认为他精神出现了问题抛妻弃子,放弃荣华富贵放着好日子不好过。悉达多跑到部落外的印度内陆加入了皆因教,吸取了皆因教的许多东西,就像耶稣当年吸取了许多犹太教和施洗者约翰的许多理念一样。人知道的东西多了就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后精神境界越来越高只能独自修行,经过游历若修行佛家哲学文化精髓,干年某天跑到一颗菩提树下顿悟觉醒得道了。得道后经常在今天印度佛教圣地瓦拉纳西的鹿野苑讲经说法。也就是一种相互的讨论。释迦摩尼也是佛陀就此诞生,佛陀的意思就是觉醒者。释迦是他的家族名号,牟尼是有学问的意思,连起来就是释迦家族的这个人有学问。释迦摩尼认为皆因教的苦修不是个好方法,身体受苦心就得不到平静,身体舒服人的思想就容易懒惰生出骄奢淫逸。要中和这两方面把身体放空,既不要太累又不要太舒服,只求心里的平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也就是七情六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最重要的是不要有欲望,欲望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但是别说人了,就动物它也做不到。做到这些就需要修行,体悟。
我们看今天国内还有许多苦行僧那根本就不是真正的佛教倡导的。甚至今天有些人也认为就包括佛陀也没有完全做到这些,当他的家族遭到外族屠杀时他同样会感到不安。这就是跟我们劝人一个道理,劝解别人说的都挺好,摊到自己身上很难平静的让它过去。只是有个过激与否的问题。佛陀早期不允许女性加入佛教,他认为女性意志力不坚定,经不起诱惑耐不住性子悟道,会给佛教蒙尘。而后佛陀的思想渐渐转化,乔答弥皇后也接受了皈依。净饭王知道自己儿子变成佛教精神领袖非常的愉悦,妻子也从悲伤中走了出来。净饭王带头让整个释迦部落都信奉了佛教,并大力支持儿子拉拢附近其他部落小国也都加入了佛教。今天皆因教与佛教为什么在印度没落了呢,因为印度教是国教,它是婆罗门教生出的孩子,有严格的等级划分,皆因教佛教天天嚷着众生平等这与印度教有强烈的冲突,并且印度的末代王朝莫卧儿王朝的第六位君主奥朗则布奉行一教制信奉伊斯兰,对佛教是一个严重的打击限制了它们的发展。我们不能把它当成一种宗教看,其实就是一种人生哲学。人有三大毒贪嗔痴。贪就是贪婪固执己见,嗔就是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达不到就心生怨恨,痴就是随波逐流不能明辨是非或能明辨是非仍然按照错误的事情去做。对和错也没有一个固定的划分,也就是情和理容易混淆。佛教讲空和有,空就是事物的发展一直都不会按照你的意愿去发展,是变化不断的,这跟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个道理,所以你找不到固定的发展规律,也就是没有。有呢就是通过自身的智慧去面对一些你意想不到的结果。金刚经里与佛陀对话的弟子须菩提号称解空第一。金刚是坚毅的意思,般若(re)是智慧的意思,菠萝蜜是彼岸你想去的地方。连在一起就是凭借智慧坚毅去到达彼岸。里面的内容大概就是说每个人都能凭借自己的智慧去观察理解每件事物背后的本质,去从容面对不断变化的局面。如果只是出于有所求而虚伪的相信其中的对话,这些人一辈子也悟不出什么道理,如果明白了对话中的意义并且把这些道理告诉更多的人也是一种功德。也就是文中提到的三大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谓布施。发善心把财物施舍给需要的人有功德,把经典中的道理告诉给更多的人更有功德,以身试法需要时甚至牺牲自我与邪魅魍魉作斗争,也就是舍生取义那种类型的是最大的功德。
今天佛教发展到现在演化出来很多宗派。目前我们本土有八大宗派三论宗,唯识宗,律宗,华严宗,净土宗,密宗,禅宗,天台宗。今天我们看到百分之八十的佛经全是由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从梵文翻译过来的,古代真正去过印度学习过的人不多,鸠摩罗什和法显算是最早的两个。鸠摩罗什原本就是个印度人,后随爸爸跑到了新疆,学习了回纥语和汉语。一直在学习佛法,深受当地人崇拜,当时从东晋分裂出的十六国中有一个后秦国,皇帝叫做姚兴,他对佛教兴趣很大把鸠摩罗什强行从新疆带到了陕西,并把公主许配给他,让他在国内讲经说法,鸠摩迫于压力只能应允。姚兴建立的后秦,姚秦三藏法师的名号就是这么来的。那有些人说了和尚还结婚?为了活命就屈服?上边说的无畏布施他也没做到啊。这算不算假和尚?但是佛家说了,如果一个人开悟了已经达到了彼岸不会为各种欲望左右,那就不需要拘泥于修行的方式了。正话反话都说了,这就是所谓的空,万事万物都没有定法。但是鸠摩罗什的学术造诣确实无人可及,他翻译出来的经书达到了信雅达的境界。也就是各种对白佛言真实可信,文笔流畅雅俗共赏,通俗易懂分析到位。他的弟子根据他翻译出的三部经典建立了三论宗。许多经典里讲的缘起缘灭,也就是事情发生的因果关系,从开始到结束并不是无迹可寻的,有时候我们需要从细微的言行举止中去推测事情的最后走向,探寻其中的本质。
举个例子一个有钱人没钱了,他媳妇跑了,钱就是造成不稳当的因素,所以当初这个人就应该有心里准备,看明白钱没了并不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因为一切都在变,媳妇跑了也是由钱酿成的因,是钱让缘起,也是钱造成缘灭,这就是因果,媳妇跑了也是因果过程中很自然发生的事情,没有什么接受不了的。但是很多事情是不可控的,是无常的,我们叫它空。其后同样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的法显去到印度学习。后来进入盛唐我们熟知的玄奘陈祎冒着生命危险和政治犯的危险跑到了印度学习佛法,求取真经。因为太宗时期的唐朝对佛教的政策导向并不明确,可不跟我们今天看过的电视剧一样那么的支持,玄奘是自己偷偷跑出去的,历尽千难万险抵达印度并返回。回到长安后同样继承了鸠摩罗什大师的衣钵开始了译经的工作,并且和众弟子开创了唯识宗的派系。我们还知道佛学思想中告诫大家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乱,不妄语,不可喝酒等刺激类的饮品。这就是戒律,守住戒律就是一种自律,自律就是一种让我抵住诱惑的修行方式。佛教中律宗就是归结并遵守戒律的宗派开创的。
哲学是古希腊人研究探索出来的思考方式,每天思考事物背后的本质,运用到看人看事上面,推测人和事的发展走向,并把已经发生的事情追根溯源。佛学的起源与古希腊哲学兴起的时期甚至还要早些。它里边的高明之处就是当人了解事物的本质后才能悟出原来万事万物都有空性佛家哲学文化精髓,也就是无常,包括自己的身体也都是随着时间和条件的变化一直在改变,今天的自己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变成另外一个样子,自己的身体都不是恒常不变的,更何况其他的事情呢,所以空性无我的概念就出来了,身体只是躯壳,而思想灵魂才是真实的,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品尝到的,摸到的,感受到的构成了我们的意识形态,色声香味触法构成了我们获得意识形态的根据。看透事物的本质往往很多人会心生厌恶,甚至厌世,内心贪嗔痴作怪无法达到一个平衡是每个人都存在的问题,贪婪,嫉妒,愁恨,不能明辨是非,或明知是错的仍然去做困扰着每一个人,佛学的哲学理念就是剖析本质后告诉你这些东西都是不可控的但是你还得活着,活着还不能天天哭丧个脸 用各种比喻教你怎么看开这些事,增强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与包容性,增强自身信念。这些信念就是一种加持力,不是符咒经典具备加持力,也不是开过光就有加持力,是内心的一份千磨万击还坚劲,任而东西南北风的信念才是真正的加持。那些只拘泥于形式每天拜佛读经却对佛陀生平一无所知,对佛经内容不明所以的信奉,甚至一些人搬出了许多繁文缛节和修行法则,如什么三应之类的学说,也就是乞食用的钵要应色(颜色要黑,应体(材质要陋,应大小(不可太大不可太小,大了吃不了,小了吃不饱之类的,这完全偏离了空性。空就是变佛家哲学文化精髓,五蕴随空而变,戒律也可依空而变,如果我们只在乎这些形式,把心思放在了这些上边 是不可能开悟的,开悟是一种思考能力,那些天天拜佛有所求的全是与佛无缘的人。他们把时间都浪费在了信与不信上,认为信就有所得,满足实现物质上的追求。人家佛陀早跟你们说过如果是有求于他而信他拜他是没有用的,法布施的要义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些东西都可以在佛陀与迦叶尊者和金刚经的经典中探寻的到。佛学思想不在乎信与不信佛家哲学文化精髓 雅安人迁徙到印度的印得斯河(图),不能因信而义,觉得只要相信自己活着就是有意义的,它是一种人生哲学,是充实思想的东西,部分人却把这种哲学思想当成了神话故事和护身符咒。
随便看看
- 2024-08-12中国传统文化之民间艺术剪纸:瑰宝与奇葩
- 2024-08-12剪纸: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瑰宝,民间艺术的镂空之美
- 2024-08-12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的传奇人生
- 2024-08-11探究僧官系统的世俗化:从机构建制到任官模式的演变
- 2024-08-10法学院党委:以党建促发展,推动学院各项工作稳步前行
- 2024-08-10第八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 21 世纪,依法治国和政治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 2024-08-10老子的大智慧及其现代意义:儒道互补与中华文化的发展
- 2024-08-09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及制度的影响:冲突与融合
- 2024-08-09小六壬预测术:中华传统数术文化的瑰宝
- 2024-08-08探究中国佛教在越南的传播历史及中华文明的影响
- 2024-08-0760 甲子:天干地支的独特文化与计时方法
- 2024-08-05德艺文化创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审核问询函的详细内容
- 2024-08-05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2024-08-04地方特色小吃:传承地域文化与代表当地人情风俗的美食瑰宝
- 2024-08-04北京大学:优秀学子的梦想之地,哲学系的独特魅力
- 2024-08-04书法的文化意义与社会功能:中国文化的道、礼、和
- 2024-08-04少林寺 4.52 亿郑州买地,进军房地产?真相来了
- 2024-08-03海派文化新论:梳理海派文化脉络,领略独特内涵
- 2024-08-03深入探究三教文化:儒、佛、道的融合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 2024-08-0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及对企业经营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