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无神论的,每个人都有其佛性,若是便是
佛教是无神论的,每个人都有其佛性,若是便是
宗教信仰是意识形态的一种,它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同的背景使得大家的思想渐渐发生转变,因此才渐渐产生的。
在如今这个各方面都发展的现代化的社会中,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已经到了一定程度,我们知晓了宇宙是无穷无尽需要探索的,而在人类还没有这种意识的古代,人们就是靠着信仰宗教去寄托自己的希望。宗教存在于社会也已经数千年了,佛教、基督教等宗教都是拥有一定的信仰者的。
在中国,大多数人信仰的是佛教。对于佛教,复旦大学的王德峰教授表示,佛教是无神论的,每个人都有其佛性,若是觉悟了,便是佛。
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佛教是无神论的,每个人都有其佛性,若是便是,何处惹尘埃
现代社会有许多人信仰宗教,中国大多数人信佛教,尤其是一些老人,更是佛教的忠实维护者。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的起源是在古印度。佛教所最重视的是“觉悟”。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佛教是无神论的,每个人都有其佛性,若是便是,佛教在秦始皇时期被禁止宣扬过,因此佛教最早传入中国的时期可能已经追溯到秦始皇之前。
公元前5世纪,佛教产生于古印度。其创始人悉达多被后人尊称为“佛陀”,“佛陀”的含义是“觉悟者”,之后佛教传遍印度大陆,此时的佛教称作“原始佛教”。
佛教真正的传入中国的时间还没有完全确定的考证。
汉朝时期,汉明帝曾经梦到一个头顶发着金光,身高有六丈的人从西方而来,并围绕着宫殿飞,于是将这个梦告诉他的大臣,有一个大臣便告诉他西方有被称为“佛”的神,于是汉明帝十分高兴,派了使臣去西域求取佛像、佛经,并且还将竺法兰等高僧请到了洛阳,在洛阳建造了白马寺——这是我国第一座官办寺庙,也是中国的寺院发源地,《四十二章经》就是在白马寺完成的。
佛教一开始传入中国时,由于中国与印度的文化背景完全不同,当时的佛教被认为是与黄老神仙同类,因此佛教一开始仅仅是在少数的王公贵族之间通行。
后来,由于朝堂之上宦官、外戚等不断斗争佛家哲学文化精髓,又恰逢天灾不断,加上黄巾起义等事情,导致百姓长期生活悲苦,民不聊生,这时佛教的因果观念恰好可以纾解他们的情绪与思想,因此佛教渐渐地传到民间,人数也逐渐扩展。
佛教在中国盛行是从南北朝开始的。南北朝的时候,佛教已经遍布了全国 ,佛教徒急剧增加,据古典记载,佛教的鼎盛时期在洛阳城中的寺庙有1367所,除此之外,在长安和建业也有数百座佛寺。
从隋唐时期开始,佛教进入鼎盛时期。隋朝时期,连皇室都信仰佛教,唐朝皇帝虽说信仰的是道教,但也会对其他宗教宽容以待,采取保护措施,由此,中国的佛学开始走向成熟。
从封建社会的后期开始,由于佛教的戒律松懈,加上僧人的无知和当时迷信的盛行,汉地的佛教开始衰落。而到了近代,在一些有文化的佛教人士的带动下,佛教又开始有了好的发展趋势。
战争时期产生了大量爱国僧人,他们积极抗战,为抗战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佛教界又积极响应土地改革。自此,佛教事业日益发展。
1953年,中国成立了佛教协会,佛教在中国变得更加正式,对于佛教信仰也渐渐实现了信仰自由。
二、佛教是无神论的,人人都有佛性,觉悟者就是佛
现如今,佛教已经被列为哲学在大学课堂里讲授,在哲学上较为出名的讲师就有王德峰教授。
王德峰是复旦大学的教授,所属系别是哲学系。王德峰是江苏人,1956年出生。1982年,王德峰从复旦大学的哲学系毕业,1987年开始在复旦大学攻读哲学硕士,毕业以后他选择留在学校任教。
王德峰主要从事的研究领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直到2017年佛家哲学文化精髓,王德峰已经发表了与他人合著的哲学著作两部,还发表了两部译著。
王德峰
在王德峰看来,大学讲台需要有敬畏之心,同时,作为教师,要有惜才之心。他认为,教学不应该只是传授知识,应该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传达给学生更加深刻的内在思想,要把学问的内在传达出去。
在复旦大学任教的时候,王德峰先后讲授过“哲学导论”、“艺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等课程,对于王德峰来说,哲学是他不可或缺的伙伴。由于他的授课风格幽默风趣,见解也很深刻,学生都很喜欢他并且亲切地称呼他为“哲学王子”。
佛学也属于哲学。王德峰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课讲到佛学时说,佛教是无神论的,人们拜罗汉、拜菩萨、拜佛,但佛学是没有神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佛性佛家哲学文化精髓,只有觉悟了才是佛。
同时,他引用慧能大师的言论,表示佛学是顿悟的,所谓的顿悟就是指一下子醒悟。对于“顿悟”的理解,王德峰用“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来解释。“放下屠刀”是说一个坏人突然悔过了,于是就“放下屠刀”了,“立地成佛”便是说这个人一下子顿悟了,因此放下屠刀的瞬间立刻便成佛了。
王德峰对于佛学的讲解无疑是生动的,无论是在讲课过程中所引用到的例子,还是在课堂上发表的自己的见解,他都可以用幽默诙谐的方法将想要传达的内容准确地传达出去。看过王德峰的课堂,很容易就会被他的课堂所吸引,这也难怪他的课堂受学生欢迎。
佛莲
宗教文化也是传统文化之一。信仰宗教不代表迷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定的事物支撑自己的信念。
有的人将自己的目标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有的人以自己的榜样作为信仰鼓励自己前行;有人信奉上帝,认为上帝会保佑自己;有人信佛,渴望佛能够救赎自己。
无论是以哪一种作为自己的信仰,都是人们寄托自己内心的一种方式。当人们在生活中受到挫折,他心中的信仰会让他有希望,会使他有勇气直面困难,因此,信仰没有好坏之分,如此,宗教也各有千秋,算不上迷信。
随便看看
- 2024-08-12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的传奇人生
- 2024-08-11探究僧官系统的世俗化:从机构建制到任官模式的演变
- 2024-08-09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及制度的影响:冲突与融合
- 2024-08-08探究中国佛教在越南的传播历史及中华文明的影响
- 2024-08-04北京大学:优秀学子的梦想之地,哲学系的独特魅力
- 2024-08-03深入探究三教文化:儒、佛、道的融合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 2024-08-02王颂: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其佛学辞典研究成果一览
- 2024-07-31丁耘老师带领同学研读梁漱溟著作,探讨中国问题与人生问题
- 2024-07-22佛教思想的核心戒定慧,其起源与释迦牟尼的生平及影响
- 2024-07-22佛教思想主张众生平等,业报轮回劝人弃恶从善
- 2024-07-21佛教思想的核心内容及教义角度的归纳
- 2024-07-20敦煌莫高窟画中有话系列赏析:领略千年佛教艺术的魅力
- 2024-07-20红木家具与工艺品:北宋大才子苏东坡的佛教渊源
- 2024-07-18佛教文化中的因果定律:善良是否有回报?
- 2024-07-17七步莲花:佛陀的诞生与佛教的起源,探寻古印度的宗教奥秘
- 2024-07-17因果报应真的存在吗?心理学研究揭示行善能延长寿命
- 2024-07-17慈悲为怀与因果报应:探索佛家思想中的人生哲学
- 2024-07-15儒教、佛教、道教:三教传统宗教的特点与影响
- 2024-07-12人生迷茫时,佛教智慧能否带来解脱与快乐?
- 2024-07-05佛教养生理念与方法:修心养性,从心开始,追求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