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忍法师:2020年4月13日佛学研究网
法忍法师:2020年4月13日佛学研究网
大乘佛教的目标与修行
[作者:法忍大师转自:互联网审核:2361时间:2020-4-13输入:]
2020 年 4 月 13 日佛教研究网
现代学者对佛教思想史的划分有不同的看法。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类:一、佛陀时代称为“基础佛教”;二、佛陀后来称为“发展佛学”。基础佛教可称为原始佛教(可进一步细分为佛陀在世时的“基础佛教”和佛陀涅槃后的“原始佛教”);发展起来的佛教又可进一步分为佛教的第一时期。佛教,大乘佛教的第二阶段。上座部的理论侧重于僧侣和僧团在评论解释方面的努力。大乘思想比佛陀的精神理想更重要。本文将分析大乘佛教的修行目标和实践内容。另外,从对大乘佛教的关注,我们可以知道大乘佛教为什么能够发展。
大乘修行者的目标
当佛教发展到大乘时期,大乘修行者不再以阿罗汉为修行目标,也不再只是寻求个人解脱,而是发展出强调自利利他的修行态度和行为。修行的目标是能够证得圆满的菩提——佛果。当时,大乘修行者的修法,除了缘起法和四无量心法外,也主要修行六波罗蜜四法。
而且,大乘修行者在对待世间的态度上,还有不弃世间的特点。这种不放弃世界的态度可以说是贯穿了所有大乘经典,而《维摩诘经》可以说是最明显的例子。其名句,如“继续烦恼入涅槃”、“菩萨生死不舍”、“但除病不除法”等,都是这种态度。 正是因为这种态度,大乘修行者才把弘扬佛法当作家务,把利益生活当作佛事。因此,大乘修行者以利己利他为修行目的。
大乘修行者的修行
1.六度波罗蜜
大乘思想中有一系列菩萨(音译为“菩萨”,“菩提”译为“觉醒”,“”译为“有情”,意为“感受”,简称作为“菩萨”),菩萨,有大菩提心的众生,以菩提心为身,以救度自己,以大悲为目的,以救度他人 法忍法师:2020年4月13日佛学研究网,为自己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其他。菩萨及一切大乘行者,皆以六波罗蜜为修行之准则;六度,又称六度,意为六度到达彼岸佛家大乘思想是积极的,六度包括:布施、戒律、忍耐、精进、禅那、般若。六项。布施能利益众生,有财有佛;持戒清净,以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乱、不恶语、不妄语、不双舌等,保护众生利益;对屈辱要温柔,心中的怒气就会少一些,所以不会怨恨众生;用这些不同的行为让自己修行
法忍法师:2020年4月13日佛学研究网,同时利益众生,是大乘修行的基础。2.四个摄像头
四分法与六度波罗蜜一样重要,都是大乘修行者修行大乘教法的方法。四法,是菩萨摄众生,生慈心,引入佛道乃至证悟的四种法。若按原文直译,则称为“四取法”。包括:一、Fushi 摄。那就是用一颗无所事事的心来布施真理(佛法布施)和布施财产(财富布施)。据说,如果有众生乐于财富,就会布施财富;如果他们对佛法感到高兴,他们就会布施佛法,让他们有一颗慈爱的心,依靠菩萨来得道。 二、爱语照。据说善言安抚,依众生本性,使爱心升起,执着菩萨,得道。 三、李兴摄。据说行善身、语、意,利益众生,使慈心得道。 四、同事合影。据说亲近众生,分享他们的痛苦和快乐,并用法眼看到众生的本性,并根据他们的快乐以分形显示他们,让他们分享利益,从而入道。因此,从六度四摄的内容可以看出,大乘的修行是以利他为基础的。它不再像原来的佛教时期那样,在一个人没有解脱之前,不能救度众生。相反,大乘思想是在自我解脱之前先修利他的德行,因为只有“觉悟他人”的众生才能进一步修炼,成为“悟自己、悟他人、悟圆满的佛”。在实践中”。
3.方便方法
另外,大乘佛教也关心众生的不同根源,所以提出了不同的修炼方法和方法。除了提出佛菩萨化身救度众生这样的方便法外,他们还提出了一种很特别的方便法,叫做净土。而且,净土宗在中国、日本等地都出现过,至今仍是非常流行的大乘宗门。大乘佛教提出了许多佛陀的净土,包括: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药师佛的东方净土世界、弥勒佛的兜率净土等等。其中,极乐净土是最受欢迎的。这是因为大乘佛教指出,众生要想修行成佛,必须从轮回中解脱后,经过三个阿桑劫(一个大劫为268.8亿年),才能成菩提。再者,根深蒂固的众生,一世也难成阿罗汉乃至菩萨佛家大乘思想是积极的,所以易行净土的观念盛行。
4.中国八所大乘教派
中期大乘佛教传入中国后,发展出八宗,即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唯识宗)、三轮宗、净土宗、禅宗、律宗、密宗。这八个流派代表了八种不同的修行方法,是对不同类型的大乘思想进行深入、专门研究的八种不同的思想流派。其中,修行方法包括持戒、念经、坐禅、念佛、念咒等,而中国大乘佛教比原始佛教更注重经典和仪式,具有非常丰富的宗教内容。
结论
因为作者从大学到博士研究的都是宗教研究,所以我在研究宗教的时候,不仅会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看( ),而且会从个人( )的角度去感受和理解宗教。我发现佛家大乘思想是积极的,大乘佛教的出现,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佛教的内容,也使佛教拥有了一套精巧细致的教义和哲学。大乘佛教是一个丰富的宗教。
------------
[1] 四无量心,即佛菩萨为救度无量众生,离苦得乐所应具的四神。据《钟阿寒》二十一卷《说初经》和《大智慧》二十卷阿毗丹教法的解释,即:1)因无量众生而思法使他们快乐,入“慈悲”。名为无量慈悲。2)因无量众生观法,解脱苦,入“ 3) 想无量众生能离苦得乐,心中欢喜,入“喜临”,谓之无量悲。无量乐。4)自以为众生平等,无怨亲亲,入“舍舍”,谓之舍。见佛光辞典1777页。
740)this.width=740">
随便看看
- 2024-08-12中国传统文化之民间艺术剪纸:瑰宝与奇葩
- 2024-08-12剪纸: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瑰宝,民间艺术的镂空之美
- 2024-08-12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的传奇人生
- 2024-08-11探究僧官系统的世俗化:从机构建制到任官模式的演变
- 2024-08-10法学院党委:以党建促发展,推动学院各项工作稳步前行
- 2024-08-10第八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 21 世纪,依法治国和政治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 2024-08-10老子的大智慧及其现代意义:儒道互补与中华文化的发展
- 2024-08-09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及制度的影响:冲突与融合
- 2024-08-09小六壬预测术:中华传统数术文化的瑰宝
- 2024-08-08探究中国佛教在越南的传播历史及中华文明的影响
- 2024-08-0760 甲子:天干地支的独特文化与计时方法
- 2024-08-05德艺文化创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审核问询函的详细内容
- 2024-08-05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2024-08-04地方特色小吃:传承地域文化与代表当地人情风俗的美食瑰宝
- 2024-08-04北京大学:优秀学子的梦想之地,哲学系的独特魅力
- 2024-08-04书法的文化意义与社会功能:中国文化的道、礼、和
- 2024-08-04少林寺 4.52 亿郑州买地,进军房地产?真相来了
- 2024-08-03海派文化新论:梳理海派文化脉络,领略独特内涵
- 2024-08-03深入探究三教文化:儒、佛、道的融合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 2024-08-0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及对企业经营的启示